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建设> 企业

最美电建人杜睿:一朝为医,一生赴救

水电十一局 发布时间:2022-12-30 14:06:58 作者:杨鹏

日前,由中国电建党委组织开展的“最美电建人”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水电十一局黄河三门峡医院副院长杜睿获“最美电建人”荣誉称号。

2022年的春天,一场疫情席卷上海,严重影响了上海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大上海保卫战的最紧要时刻,杜睿作为中国电建水电十一局黄河三门峡医院援沪医疗队的一员,与41名队友逆行千里奔赴抗疫一线,主动选择到风险最大、任务最重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工作。

作为黄河三门峡医院援沪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杜睿不畏艰险、率先垂范、吃苦耐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圆满完成了上海抗疫任务,彰显了电建央企人敢于担当、勇挑重担的精神风貌。

主动请缨,无畏逆行,千里驰援上海

2022年4月10日晚上8点,杜睿接到通知,要求迅速返回医院参加紧急会议。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安排部署,要求黄河三门峡迅速组建援沪医疗队。一朝为医,一生赴救,这是杜睿的座右铭。作为医院的骨干,他积极请缨,瞒着八十高龄的母亲,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并被任命为援沪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

时间紧、任务重,杜睿迅速带领入选的41名队员立即进入备战状态,同所有队员一起进行新冠诊疗及感控等方面的强化培训,开始严格的再培训、再考核、再动员,积极筹备各项抗疫物资,秣马厉兵、枕戈待旦。

从组队到出发,三天时间里,杜睿一直在医院忙碌着,他深知变异后的新冠病毒可能会更加危险,要面临更多的未知和种种不确定的风险。每一名队员一个个考核过关,每一箱物资一个个审核确认,“要把所有知识点、技能都‘印’进心里,确保人人过关。我们不仅要打败疫情,还要平平安安的归来。”这是杜睿的内心信念。每次回到家已是深夜,他对爱人嘱咐着要照顾好自己和上初二的女儿,而将担心和歉疚深藏心底。

4月14日,肩负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带着一名医务工作者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杜睿和队友千里逆行,历经9个小时,途经杭州中转,在下午五点半抵达上海。

到达驻地后不顾舟车劳顿,黄河三门峡援沪医疗队立即参加由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任洪斌组织的领队会议,会议上任命黄河三门峡医院院长涂学亮为中央企业援沪医疗队总领队、临时党委书记,负责中央企业援沪医疗队整体工作。这既是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对中国电建、对水电十一局、对黄河三门峡医院的信任和重托,更是对黄河三门峡医院援鄂、援外抗疫经验和勇于担当的高度认可。

作为总领队单位,黄河三门峡医院援沪医疗队主动选择了任务最重的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是上海市政府指定的15家定点收治新型冠状肺炎确诊病人的(红码)医院之一,承担着上海市虹口区76万人民中确诊病例的医疗救治任务,是虹口区抗疫工作中感染风险最高、工作难度最大、救治工作最艰难、医疗技术要求最高、患者病情最危重的主战场和战斗最前沿。而且虹口区处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较大、人口老龄化超过40%,是决定大上海保卫战的关键阵地和攻坚主战场。

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杜睿带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执行援沪医疗队各项要求,立即召开医疗队会议,传达领队会议精神,制定工作计划,全队进入战时工作状态。

率先垂范,勇挑重担,践行抗疫精神

为了确保进驻医院后的医疗援助工作能够有序进行,杜睿第一时间带领医疗、感控、护理专家团队现场勘察、协调、对接上海四医进驻病区事宜。

在这里,杜睿见到了在西京医院进修时的老师——熊利泽院长,前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与熊院长及其团队充分沟通交流后,黄河三门峡医院与航天中心医院27名队员,共69名医护人员整建制接管上海四院十六病区的医疗、护理工作和九、十、十一共3个病区的护理工作。

杜睿率先第一班带头进入病区熟悉陌生环境,针对工作环境可能存在的职业暴露隐患进行评估,摸排梳理存在问题,不眠不休,与四院领导、各职能部门再沟通、再协商,穿脱防护服区域优化改造,制定规范科学的流程,设计完善病区交接班表格……他亲力亲为,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改方法、明确的时间节点,一一落实到人,严格做到每天问题清零,降低一切暴露风险。

由于医护人员来自不同省市、不同医院、不同专业,大家相互之间都不熟悉,来到陌生的环境,加上各自都有自己的原生文化,为了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杜睿明确了“守住感控底线,全面深入融合”的工作理念。他常常给队员们说:“我们是来帮忙的,来学习的,不是来指导工作的,所以一定要谦虚谨慎、踏实做事,对每一次穿脱防护服都要心存敬畏,对每一位患者治疗都要细致认真。”

面对巨大的挑战,杜睿迅速参与制定、明确医疗组织构架,根据队员的专业、资历进行统筹分组及排班,确保了后续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转。所接管病区最多时收治70多名患者,其中最小7个月,最大102岁,除新冠肺炎外,还复合其他多种基础性疾病,学科跨度大,治疗难度高,基础护理多。在他的建议下,医疗队建立了日例会、群交班等制度流程,制定了《病区患者诊疗收治流程》,成立多学科联合诊疗小组;针对疑难病例组织会诊,对重大诊疗方案进行讨论;对工作进度进行安排部署和督促,对存在的问题、隐患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

在上海四院,杜睿每次都要全副武装工作至少6个小时,算上来回路程近九个小时。工作期间不能脱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不能吃东西。厚厚的防护服、紧箍的口罩、两层橡胶手套,再加上要不停地走动,体能消耗大,但他却说:“患者还等着我们,任何一点时间都不能耽误。”

杜睿带领医疗队员们每天坚持晚上22:00视频讨论,积极参加国家及上海市组织的患者救治培训会,共计19场 720人次。用激情和汗水坚守“疫线”39天,共收治疑难、复杂、重症患者552名,抢救危重病患者107人次,康复出院470人,最小7个月,最大102岁。完成持续性心电监护、静脉穿刺、CVC护理、血气分析、口腔护理、俯卧位通气等多项高风险有创诊疗护理及基础护理操作11.32万项次,整个队伍无一人感染,没有一起针对医疗队的投诉,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

精于业务,善于管理,擦亮电建品牌

中央企业援沪医疗队由中国电建黄河三门峡医院、通用技术北京电力医院、航天中心医院、航天731医院、航空总医院等11家主体医疗机构的320名医护人员组成,需要进入上海市第五中学方舱医院管理3500余张床位,场中路380方舱医院管理850张床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四人民医院管理4个病区200张床位的医疗、护理工作任务。

杜睿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工作环境、三个点位的医院方舱、11名领队、320名医疗队员、需要对接的各个部门……工作上千头万绪。杜睿迎难而上,勇担重任,协助组织工作例会33场,落实解决突发问题22项,成立了指挥组、医疗组、护理组、院感组、宣传报道组、信息统计组、生活物资保障组及核酸采样组等8个组,明确各组工作任务和职责。第一时间建立了《日例会制度》《信息日报制度》《驻地酒店管理制度》《职业暴露处置制度及流程》《防护用品穿脱流程》《防护用品破损应急处置流程》《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及流程》等制度流程。

杜睿参加组织工作部署的视频、电话会议不断,开始的几天始终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但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全身投入到工作中。由于疫情,上海处于封城状态,物流不通,生活物资、防护物资不能及时采购,给全队工作生活带来一定困难。杜睿和队友们多方联系,从紧缺的N95口罩到队员们想吃的“自嗨锅”,一次次出发,有烈日炎炎的中午、有寒风寂静的凌晨,跨越上海五个区积极筹措,做好全体队员的后勤保障。他关心爱护每一名队员,细心摸排在沪期间每一名队员的生日,提前布置,组织团队成员策划了小型庆生会。在物资供应艰难时刻,杜睿积极和酒店协调,悄悄准备蛋糕和长寿面。当队员们吹生日蜡烛的那一刻,惊喜、温暖和感动紧紧包围着每一个人。而这些“小故事”给队员们带来的是家一般的温暖。

在“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杜睿组织队员开展了“永葆青春 ‘沪’爱同行”主题活动,鼓励队员们自编自拍17个才艺展示作品通过云视频参加全队才艺比赛,丰富了队员的业余生活。针对部分医疗队员工作压力大、思想负担重的问题,他与医院大后方建立联动机制,及时为医疗队员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干预服务,引导动员大家开展适合在房间内锻炼的活动,确保广大队员身心健康。

杜睿还多次参与了上海市虹口区委区政府、区卫健委、驻地酒店就进驻事宜进行的全面深入的沟通交流,形成了央企援沪医疗队、驻点医院、物业互通互融、团结协作的良好局面,从而保证了医疗队在沪期间工作的顺利进行。

过硬的专业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优良的工作作风、温馨的人文关怀、高水平的医疗救治,黄河三门峡援沪医疗队受到了上海四院同行及诊疗患者的赞扬和高度评价,整体医疗工作也得到了国资委、上海市委、虹口区多级领导的慰问和认可,受到了国家专家巡回组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一声声“谢谢侬”,表达了上海人民对医疗队的感恩之情,也为中国电建赢得了荣誉。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讲好守“沪”故事

中央企业援沪医疗队临时党委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疫情防控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党建引领,注重凝心聚力,织紧织密疫情防控网。

杜睿同时作为中央企业援沪医疗队党委办公室主任,下大力气沟通协调,勤做思想政治工作,高度统一思想,协助涂学亮书记召开临时党委会议、视频连线组织生活会,组织领队例会33场,汇总编写工作日报33篇上报国资委,引导全体队员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援沪抗疫各项工作实践中。

援沪初期,临时党委采取“党员带团员、骨干带新兵”的方法,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队员们熟悉环境流程、院感培训防控、带领医护进出舱等工作中,125名党员始终奋战在最前线,身份亮在岗位上,践行着入党誓言,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情景纷纷上演。党员们的先进事迹感染、影响和带动了其他队员,先后有152队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杜睿组织、谈话、统计、汇总,履行上报审批程序,经报请国务院国资委党建局批准,并与队员所在地方组织部门沟通和经其单位党委同意,共92名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组织入党宣誓仪式,进一步激发了队员们的昂扬斗志,确保抗疫任务圆满完成。

杜睿非常重视医疗队的文化建设工作,在第一次临时党委会会上即建立中央企业援沪医疗队宣传群,具体负责组织做好医疗队宣传工作,用心挖掘队员们的先进事迹,讲好队员们的抗疫故事,让医院大后方的领导、同事们及队员的家人及时了解医疗队的工作、生活情况。在援沪期间,他汇总20余篇医疗队队员们的感人事迹文稿,正面赋能,积极主动同多方沟通,与国资委、中国电建、今日十一局的等平台上下联动,和大河报、三门峡日报、黄河时报、三门峡电视台等媒体形成新媒体矩阵,及时报道。同时积极向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中央媒体投稿。央企援沪医疗队的抗疫工作也得到了上海当地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文汇报、解放日报、东方卫视、上海发布、上海虹口等也分别进行了相关报道。

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感动着上海人民,一篇篇宣传报道点燃了队员们的奋斗激情,弘扬了电建精神,讲好了电建守 “沪”故事。其中大河报发布相关文字报道42篇,视频报道35条,累计浏览量约290万人次。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中央媒体平台相关报道16篇。《守“沪”!以党员之名!》《抗疫夫妻:你守“沪”,我守“郑”》《黄河三门峡医院援沪医疗队进驻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等相关报道广泛传播。

杜睿说,援沪抗疫的经历和积累的精神财富将终身影响和激励着他,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将抗疫工作所得所获融入到具体工作中,使之转化转化为全心全意护佑人民健康的强大精神动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主动请缨

杜睿(右三)为队员讲解工作事项


在上海四院工作的杜睿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