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五一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刚刚外出旅游和回家探亲的人们迫不及待地寻找地方为自己的爱车充电加油。
一大早,位于成都市区锦江大道与锦华路交汇处的中电建煦华国际充电站内就显得异常繁忙,20个充电桩、40支充电枪持续处于满额状态,前来充电的各类新能源汽车络绎不绝。
早上8点,正在充电的一名运营司机刘师傅告诉记者:“现在是上班高峰时段,道路拥堵,电量消耗大,挣不了几个钱,所以我一般会选择这个时段来充电,这里的电价要比附近的充电站便宜一些。”
据了解,中电建煦华国际充电站由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成员企业中电建西南电力销售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于2022年8月正式投运,共配备20个充电桩,40台直流快充终端。
据西南售电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葛华飞介绍,这是中国电建集团系统内投资建设的首座面向社会使用的充电站,也是该公司推动落实国家“3060”双碳战略,探索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第一步,对公司后续加快充电站建设布局,同时着力探索“充电+售电”业务结合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当记者问及充电业务运营情况时,葛华飞一下眉头紧锁,他不禁回想起今年年初那段“冷清”的日子:“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年1月,充电站客户流量较去年12月一下减少了13.6%,充电量较去年12月减少10%,到2月份甚至更少,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现在回想起来都心慌。”
“针对客户流失现象,公司重点加强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下调服务费等应对策略,才迎来了客户逐渐“回归”,心里才慢慢变的踏实了。”葛华飞感叹道。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四川省生产新能源汽车8.1万辆,同比增长92.9%;2023年一季度四川省生产新能源汽车2.2万辆,同比增长69.2%。按理说,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充电站的业务应该越来越好,毕竟车多了,电量需求也就越来越大。
葛华飞告诉记者,一开始的趋势的确是这样的,在充电站投运初期,从早到晚,网约车、出租车、私家车辆充电业务持续不断。加之去年8月,四川地区正处于高温干旱时期,多地拉闸限电,大部分充电站被迫关闭,西南售电公司基于自身发电、售电资源优势,避免了拉闸限电影响,那段时间该公司的确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然而,随着充电桩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充电桩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市场逐渐供大于求。加之去年受到疫情影响,该充电站所在的柳江社区实行封闭管理,导致大量客户流失,充电量急剧下降,公司甚至出现亏损,这让信心满满的西南售电公司遭受“当头一棒”。
为了找回流失的客户,挽救亏损的局面,葛华飞和公司全体员工一刻也坐不住,决定主动出击,立即成立调研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度摸清市场情况,了解客户需求,寻找业务发展突破口。
“我们‘蹲点’了多处充电站,调查了大量客户,并设计了表格对客户的选择需求和反馈意见做了详细记录。通过调查了解到,一部分车主是根据电价选择的充电站,另一部分车主为了方便会直接通过导航设备或APP小程序引导进场充电。针对调研发现的这些问题,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策略,结合公司自身发电、售电资源优势,我们对峰平谷电价、服务费进行了优化,让更多的关心电价的车主选择我们。同时也与合作的平台达成协议,通过增加推广度来达到引流效果。”葛华飞告诉记者。
葛华飞还告诉记者,在调研的过程中他们还发现,在充电站内,燃油车占位现象也比较严重,让部分新能源汽车无法充电,这也是导致充电量急剧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通过派专人在充电站蹲守,对占位的燃油车车主进行劝退,为新能源汽车腾出了充电车位。
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至今年4月底,终于传来好消息。数据显示,该充电站4月充电量达19万千瓦时,较3月增长32.5%,营业收入较3月增长23.4%。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前流失的客户又陆续回来了,也增加了新客户,充电量也稳定提升了,我们的信心又回来了。这其中,最大的举措是公司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并通过调查研究让公司找准了问题症结,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并让流失的客户又回来了。”说到这里,葛华飞喜上眉梢。
通过调查研究让公司尝到了“甜头”,一直主动在“危中寻机”的西南售电公司,通过调查研究对行业和公司未来发展也越来越有自信。葛华飞表示,公司依托电建水电开发公司总装机300万千瓦的生产规模优势,现在已经储备了20多个充电站点,计划在未来5至10年内建设10至20万千瓦的充电站规模,先立足四川,然后逐渐辐射全国。
5月4日,前往成都市区中电建煦华国际充电站充电的新能源车辆络绎不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