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建设> 企业

雕刻青海“明珠”

水电十四局 发布时间:2023-12-07 14:55:04 作者:杨小兰

北风催来千山雪,独映高湖一波心。青藏高原凛冽的寒风如芒如剑,将山川雕刻,飞雪再添一抹秀色。皑皑白雪之间,碧色湖泊静谧、澄净,映照一湾山色,如雪域明珠,天空之境。

沿青海北川河一路北上,流域内河流小溪、沟岔纵横,黑泉、西山、大哈门等水库如碧绿的琥珀点缀在群山之间。水润万物,安泽九州,作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青海省大通县对水利开发与利用极尽心血与智慧。

《论语·雍也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从来都是智慧与胸怀的象征。山,厚重而不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山水情怀,源泽深厚,在山河湖海的淘洗中,水电十四局的“水利”名片早已熠熠闪光。而今,在水电工匠的手中,在山水之城,青海大河滩水库这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正冉冉升起,山水情怀在这里继续。

在雪域高原上成长的大坝

11月30日,青海大通大河滩水库大坝顺利封顶。作为水电十四局承建的第一座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该大坝的建设,成功填补了其在此类型大坝的建设空白,意义重大。

作为中国电建骨干子企业,水电十四局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参与建设的大坝类型丰富,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拦河大坝、西藏登曲觉巴水电站、斯里兰卡莫罗嘎哈堪达大坝、云南澜沧江里底水电站……心墙堆石坝、闸坝、混凝土重力坝、拱坝、面板堆石坝……水电十四局积累了丰富的大坝施工经验。青海大河滩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的建设,是水电十四局又一次重要的创新实践,更是丰富施工经验的再次验证。

青海大河滩水库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53.50米,坝顶宽8.0米,坝顶长211.5米。大坝河床段坝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防渗,两岸坝肩心墙基础采用垫层混凝土、固结灌浆、帷幕灌浆防渗,坝体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防渗。较传统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坝相比,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具有防渗效果更好、沥青混凝土摊铺和压实简单、帷幕灌浆工作量较省、抗震性能更强等特点。加之受外界气候及光照影响较小,几乎不受酷暑及严寒冰冻的影响,尤为适合高海拔高寒冷地区大坝的建设。

青海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近3000米,夏季多雨,冬季酷寒,恶劣的施工环境对大坝施工而言,无疑是一大挑战。针对雨季施工,项目团队以“小雨不间断施工,阵雨间歇施工,大、暴雨(覆盖)后不影响施工”为原则,采用防雨布、防雨棚等措施,对沥青混凝土出厂、运输、转料、入仓、浇筑等环节做严做细防雨保障,防止沥青混凝土温度遇水骤降产生质量病害,保证工程质量。虽地处高原,但夏季外部施工温度较高,导致心墙钻芯取样等待时间较长,为保证施工进度,项目团队采用侧缝浸润、表面湿敷等方式加快降温的同时,自主研发了一种钻芯取样工具,不仅保证了芯样完整度,还大大提高了取样效率,为大坝总体进度提供有利保障。

“沥青混凝土施工最大的考验是温度,这里最冷的时候,气温达零下26℃。如今大坝封顶,是全体建设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结果。”项目团队负责人蒋英杰深知艰苦和不易。为使沥青混凝土能在高寒条件下顺利浇筑,且品质保证,项目团队在保温措施上下足了功夫,对施工场站、运输、摊铺设备都严格设置保温措施,沥青储存罐采用恒温罐体且具备自动温控系统检测功能。此外,对施工技术不断优化,对沥青混凝土出机、入仓等环节温度反复试验,寻求出最佳的温度数据,摊铺成型后覆盖帆布和保温被,如遇降雪,便提前用防雨布覆盖仓面,保证大坝浇筑质量。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便是这样一个个细致入微的举措,和一份份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的决心,顺利实现沥青混凝土在恶劣条件下顺利浇筑,最终迎来大坝的“成人礼”。

而今,大坝已成,风雨已过,“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色指日可待!

工匠之心,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修身,需要精心的打磨和雕琢,对于建设者而言,工程建设更是一项需要精雕细刻的“瓷器活”。

作为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要水利骨干工程以及省、市、县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大河滩水库将承担大通县近30万人的供水安全、桦林乡境内2000亩农田灌溉、保障城镇生态用水、防止洪水灾害的重要任务。多个功能标签,也给这座工程的建设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和要求。

“作为一项集供水和灌溉、防洪为一体的水利工程,大河滩水库设计精巧,五脏俱全,除主体大坝工程外,导流洞、放空洞、溢洪道、交通洞、桥梁等工程如精密的零部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总工程师成祥的眼中,大河滩水库如一座精妙的仪器,可谓是内含乾坤,独具匠心。

2020年10月30日,项目工程开工典礼顺利举行,久居西北沙场的建设者便“隐匿”于这一方高原,开始了一场精雕细刻的建造。时光不语,风雪归人,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斗,项目团队一鼓作气,顺利完成导流洞进洞。导流洞全长63.1米、宽4.8米、高6.15米,连接放空洞,主要用于供水、泄洪引流。对于“地下铁军”而言,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在高寒高海拔的恶劣环境下,以“特种兵”式的速度迅速贯通,建设者要克服的是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磨砺。

开门见山,山覆厚雪,南方早已是春风和煦、鸟语花香,青海大通依旧是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艰苦环境下,坚强不屈,能吃苦能战斗的电建兵从不退缩,高质量、高要求、高标准、高效率迅速完成导流洞等施工内容。2022年1月20日,大河滩水库顺利实现导流。“时隔一年,依旧是同样的风景,高山上的白雪仿佛从未融化,但工程取得阶段性突破的喜悦早已冲淡了一切寒冷。”质量部刚入行不久的年轻小伙早已是满面笑容。

波光粼粼,冷冽清澈的瓜拉河水顺着导流洞汩汩而下,泠泠作响中,水库进水塔正缓缓崛起。进水塔塔身长度10.1米,高度36.5米,宽度8.5米,布置于大坝右岸,主要由底板、胸墙、塔体和封检修闸门组成。进水塔是水库的放空洞和取水口,放空洞前段采用龙抬头形式,后段与导流洞结合,是整个水库能否发挥实体作用的重要建筑结构。

为确保进水塔建设质量,项目团队对预埋件安装、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工序严控严管,以打造标杆工程为目标和追求,用心建设好这项造福百姓的利民工程。进水塔施工过程中,在高寒和多雨雪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无疑是重难点。为保证浇筑质量,项目团队研究制定专项方案,竭尽办法做好防雨、防冻措施,为进水塔贴心“盖被子”“穿衣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始终如一的匠心倾注到建设中。2022年8月30日,进水塔顺利封顶,大河滩水库的宏观“框架图”逐渐完善。

起笔有意,落笔无形,随着一笔笔勾勒,大河滩水库的工笔画缓缓呈现,一座玲珑精巧的水利工程即将落成。

凝眸回首,混凝土罐车在交通洞中穿梭,灯影划过;检修工人穿过桥梁,塔顶的旗帜猎猎飘扬;碾压车迎着山头洒下的晨曦缓缓走过大坝心墙;瓜拉河欢快地奏响冬日的交响曲……在这方山水之间,另一番春的生机早已不远。

山水之间,绘大境通达

碧蓝天幕,飞鸟自在展翅翱翔,游鱼嬉戏,惊起圈圈波澜,天光云影之间,清风徐来……如画风光,早已在大河滩水库设计之初便深深描绘在蓝图之中。而在不久的将来,蓝图将变成现实,库容494.6万立方米的“人工湖”将成为当地最大的旅游打卡景点,游人如织。

与其说水电人是水利建设者,更不如说是山水画师,笔下是水电站的涛涛磅礴,是生态湖泊的静谧澄澈,是水利枢纽的绿色廊道。山水情怀,是日积月累的沉淀和升华,每一次着墨,都是万千努力的调和。

红色,代表赤诚、力量、活力,是初心和使命的底色。高质高效完成大河滩水库的建设,这是项目团队一致的使命和追求。把稳方向,项目团队坚持党建赋能,走实走深”双引双建”活动,发挥“七彩党建”和“党建+”活动力量,全面武装项目团队,注入红色力量。推动党建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同志带头,紧盯现场质量、安全、生产,战胜最艰苦的环境、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冲锋在前,为工程建设增添一抹最亮丽的红色。

作为水电十四局在西北区域的作战队伍,从新疆戈壁、青海高原,再到山东、河南、河北、山西……西北事业部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成长,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早已融化在每一个“西北狼”的灵魂深处。也正是这种敢于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大河滩水库项目团队在风雪之中,克服艰难险阻,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大境之成,本就是一条荆棘之路,更是一群人的探索和奋斗。

青海大河滩水库项目,是新型轻型化项目管理理念的实践基地。从最初的人员配置到中期优化,充分发挥人员潜力,整合团队力量,提高了团队的效率和竞争力,为项目顺利履约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月1日,青海大通大河滩水库工程大坝主体封顶仪式顺利举行,水电十四局获得“大河滩水库工程大坝封顶阶段优秀单位”荣誉,工程建设成就得到了当地政府肯定和评价。大坝实现封顶,标志着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为水库如期下闸蓄水,发挥效益造福大通人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水之间,初心不忘。“自强不息、创新进取、严谨实干、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激励前行,勇担使命和责任,为民生发展贡献力量,青海“明珠”的雕刻之旅,便是有力的证明。砥砺初心,绘大境通达。

项目运输车辆在雪山中穿行


大坝填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