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建设> 企业

在奋斗的征程上铿锵前行

重庆工程公司 发布时间:2024-01-25 13:35:19 作者:欧涵冰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工程公司今年累计风电项目投运超6000兆瓦,光伏项目投运超7000兆瓦,输变电项目投运超406000兆伏安,另外基础设施项目……”电脑屏幕上,寥寥几句,却记录了重庆工程公司这一整年的足迹与故事……

远眺,连绵起伏的山峰上伫立的一座座“风车卫士”,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排列的一块块“蓝色荧光海”,巍巍高耸的铁塔间交织的一根根“电力生命线”,一处处风景眼的背后是每一位建设者的默默坚守、是每一支团队的合力付出、是每一位电建人的智慧结晶。

党凯、杨永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多年扎根项目建设,在奋斗的征程上铿锵前行,以优质项目建设成果,“修炼”成为让业主表彰认可、让员工竖大拇指的优秀的项目经理,也被评为了2023年中国电建优秀项目经理。

绿色工程 匠心打造

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参与过17个工程项目建设,以精益求精地精神抓质量管理,以真抓实干地态度强高效履约,建设项目曾获评“重庆市山城杯安装工程优质奖”,赢得了业主好评,更深受公司信赖。他是重庆长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理党凯。

2020年12月25日,重庆长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重庆市当期规模最大的天然气三联供分布式能源项目正式破土起航。

“规模最大”几个字,不仅意味着项目备受关注,也代表着超常规的困难与挑战。项目主要建设分布式能源站1座,包括5台4.3-4.4兆瓦级发电机组、5台1.95-2.4t/h烟气余热蒸汽锅炉、5台1.5兆瓦级热水型溴化锂机组、2台6t/h燃气蒸汽锅炉及配套的辅助系统。

“我们要打造成为优质工程,亮点工程!”党凯到项目的第一天就为项目建设立下目标,鼓舞全体人员“不止做好,更好做精”。

行胜于言。为了更好的打开工作局面,推进工程建设,做好项目的“掌舵人”,项目前期,他精准把握项目的管控重点、难点、关键点和风险点,针对燃气轮发电机单件重、汽轮发电机组安装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制定专项吊装技术措施,经过项目团队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最优、最经济的吊装方案,独创“移动吊装装置”不仅解决多项吊装问题,同时也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绿色”始终是长寿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色调。干净整洁的道路、井然有序的施工现场,“节能环保 绿色施工”“随手节能 保护资源”等管理标识绘成了项目临建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这一切打破了人们对施工工地“脏乱差”的刻板印象。

为了做到这一点,党凯成立了绿色施工领导和实施小组,明确“五通一平”、土建施工期、机组安装期、机组调试期等各个时期的绿色施工目标。建设期间,小组成员根据厂区施工区域分布,划分“重点设备区域为点、主干道区域为线、厂区覆盖地为面”,针对性提出对策和措施,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形成立体的综合防治体系,成功控制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厂区实现见缝插“绿”,同时,对能源站大气污染物排放、废水排放、噪声控制等方面均制定环境保护指标,用心用情写好“绿色发展答卷”。

“要在常规工作中总结提升,才能创新发展。”他始终对科技创新工作保持饱满的热情。他积极鼓励项目团队推广自有专利技术、施工工法的应用,加大科技投入,面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多次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创效活动,在技能比武中克服难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项目品质,为项目的降本增效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业主提供超值“溢”价服务。

历时21个月项目实现并网投运,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重庆长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高达约80%,实现了清洁能源的梯级利用,能够满足用户冷、热、电多种用能需求,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运行成本,以实际行动助力重庆市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目标,为长寿区经济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雄关漫道 御风前行

扎根项目36年,爬过雪域高原、穿过大漠戈壁、趟过山野乡村,脚踏实地、忠诚担当是他的初心底色,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是他的不懈追求,参建的多个项目获得荣誉表彰,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他是四川盐源大河120兆瓦风电项目经理杨永光。

大凉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和云贵高原之间,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山脉之一,拥有着最原始、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气候“一天四季”,兼有高山寒冷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高原季风气候等特点,被誉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同时,高海拔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风能资源,也成为风电项目最好的选址地。2021年,四川盐源大河120兆瓦风电项目(以下简称盐源项目)则在这里开启“御风”之路。

5月,已是风暖昼长的初夏时节,大凉山却还银装素裹,漫天飞雪。对于游客来说,夏季赏雪是奇观美景,但对即将第一次建设高原项目的他们来说,无疑面临更艰巨的挑战。

海拔平均在3700米,最高达3932米,“吃红景天,害怕高反,我们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吃了。”项目经理杨永光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项目管理团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和身体准备,但是高原的恶劣环境依旧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项目选址离县城有2个小时车程,地处偏远,进出不便,为了节约时间,初期他们选择支起帐篷,背上睡袋,在风场升压站旁安营扎寨,用水取井水、用电靠自发,雷锋帽、羽绒服是他们一年四季的标配。“真缺氧,脸会发紫、长时间耳鸣、夜晚心悸到睡不着,每个人都要熬过这一关。”回想起刚到项目现场与高原反应斗争的日子,他忍不住感叹到,“人不行了就吸氧,再不行就下山,等身体养好了,再回来。环境确实很难,但是项目必须推进。”皴裂的手掌和黑红色的皮肤成了那段时间斗争高原最有力的见证。

关关难过关关过,适应了高海拔,“迎战”的下一个难关便是道路攻坚。

道路是风电项目的生命线,要想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必须首先要确保道路畅通,物资设备运输按时到位。但崇山峻岭、悬崖绝壁上建造一条稳固而又通畅的路,并非易事。如在主干道南区与北区之间有一段道路出现大面积滑坡,造成道路修筑受阻,且短时间无法解决,需在雨水偏少,边坡稳定后才能恢复正常施工,它成为一只拦路虎,使工程建设按下暂停键,关键时刻杨永光在与业主单位、合作单位多次交涉沟通,拿出解决办法。决定采取“化整为零,另辟蹊径”的方法,先采用无人机全面观察周边地形地貌,再驱车4小时从后山开劈一条小道迈过滑坡路段,将挖掘机等土石方机械开进去,燃油及生活物资通过骡马运输到位,可以开始北区的风机道路、平台、基础开挖施工。9月,待天气好转,主干道打通后,土建各作业面第一时间全线铺开,投入近挖土机、推土机、自卸汽车共计50余台就从两端往中间同时施工,把土石方施工耽误的时间夺了回来。

在高原地区总是无法躲过寒冷的袭击,低温下风机基础浇筑是第三大难关。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容易出现开裂。杨永光带领项目团队想方法、添措施,编制冬季施工专项方案,严格浇筑过程工艺质量控制,通过塑料薄膜封闭、调整棉被覆盖厚度、增加测温频次等措施保温保湿,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多措并举有效解决了低温浇筑难题,“加速”推进节点目标。

风机吊装是风电项目难度最大的施工阶段,在风资源丰富的地区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它“怕风”。为抓住风速在8米每秒以内完成组叶片、吊叶轮的机会,准确掌握判断风速就至关重要,“为了跟风抢时间,我们在吊装平台设置一个检测台,一个‘守风者’成为我们的‘风度尺’,时刻检测风速,达到了风速较低的吊装窗口期,我们就不分昼夜,全员出动。”杨永光说那段时间他们是铆足了干劲、分秒必争。在吊装高峰期,投入了6台主吊,施工人员超过200人,6个作业面同时进行吊装作业,为风机全容量并网赢得了先机。

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12月10日实现第一批机组并网发电,12月15日完成36台风机吊装,12月31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圆满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项目目标。据悉,项目年均上网电量约3.01亿千瓦时,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2511小时。2023年,盐源项目荣获了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杨永光也凭借此项目被评为中国电建优秀项目经理。他们为高原增添新“风”景,也为重庆工程公司服务高原地域市场树立了标杆典范!

党凯向业主单位介绍项目现场情况(右一)


杨永光在项目办公区


雪域高原增添“风”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