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建设> 企业

地上大草原、地下不夜城——走进衢州市鹿鸣半岛时尚文化创业园

华东院 发布时间:2024-06-07 14:09:28 作者:梁颖、夏霄

仲夏将至,在衢江江畔,由中国电建华东院牵头总承包的鹿鸣半岛时尚文化创业园人气也持续升温。完工一年来,这里已经成为了周边市民的热门打卡地。凭借46万平方米的大草坪,鹿鸣半岛项目被趣称为衢州人的“呼伦贝尔”,不少家长朋友一到周末就来此“遛娃”、露营,小朋友们在草坪上吹泡泡、放风筝,尽情奔跑嬉戏。

在这片“大草原”之下,还藏有一座建筑面积达11.6万方的“不夜城”——文化创业中心(现正改建为鹿鸣岛银泰inPAPK)。半地下的隐匿空间、灵感构筑的开放式街区,在彰显建筑之美的同时,也将为当地市民带来全新的商业体验,实现文化体验与休闲娱乐的完美交融。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奇妙的“地上大草原、地下不夜城”。

以人为本 打造人文鹿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鹿鸣半岛时尚文化创业园项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衢州市的核心区块,将鹿鸣半岛打造成衢州的一个城市阳台,为市民提供一种将都市生活和自然休闲完美融合的生活方式,是鹿鸣半岛项目的规划理念。项目致力于构筑青山可感、碧水可亲、绿道可游、公园可享的公园城市格局,在喧闹都市中打造出一片宁静绿洲,更好地满足了当地人民群众运动健身、休闲游憩、享受美好生活的需求。

为了让市民们既能够便捷到达这处“城市阳台”,又不让“地面大草原”的宁静惬意受到影响,项目团队在设计之初便确立了“无车岛”的概念。然而,想实现这一目标却是不易。

如何与周边隧道打通?如何设置进出口方向?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项目团队多次磋商,反复打磨、修改方案,最终实现近50万平方米的半岛地面没有一丝车马喧嚣。市民可沿紫薇路隧道、九华大道隧道进入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可容纳1600余辆汽车的3座地下车库,由地下车库楼梯口直接步行至大草坪和文创中心,享受整座“慢行半岛”。

与此同时,华东院团队悉心呵护这里的一草一木。位于鹿鸣大草原中央的“网红树”,承载着众多衢州人民的情感,在确保景观效果的前提下,项目团队最大化保留了现有苗木,并在大草原中央增设了一条园路,最纯正地保留了当地老百姓的城市记忆。

筑山理水 构建生态鹿鸣

长期以来,衢州致力于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建设与发展。而鹿鸣半岛的开发建设将成为衢州实践“两山”理论创新发展道路上的新起点和里程碑。

华东院项目团队坚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良好的生态观为依托,以鹿鸣文化旅游为特色,以完善城市配套、绿色产业转型为主导,将昔日杂乱无章、人迹罕至的荒地蜕变为如今广受市民欢迎的“衢州江畔明珠,浙西城市绿洲”。

17万平方米的鹿鸣山景观改造是本项目的重点之一,项目在原有山体脉络上填筑9米,施工过程中每30厘米分层压实验收,并做好过程沉降观测,确保每一道工序密实。山体稳定后对其覆盖种植土,完成山体覆绿,并增设了鹿舍,憨态可掬的小鹿尤其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改造后的山谷郁郁葱葱、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再现了《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美好画面。

在往年雨季来临之时,衢江超过警戒水位,项目所在区域常常被淹没,成为一片涝地。作为衢州市洪涝统筹、生态防洪及城市水安全的重要节点,以及衢州打造海绵城市的关键区域,项目结合流域定位,将鹿鸣大草原整体设计为洪水可淹没区,增加约69万平方米的洪水调蓄容积作为衢江的滞洪调蓄区域;同时通过地形标高的合理设置,形成生态防洪圈,可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有力保障了城市防洪安全。此外,项目设置了透水铺装、绿色屋面、下凹式绿地、调蓄水体、植草沟、渗排管等LID设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实现了生态与景观的双重价值。

江畔,一座半藏于地下的双曲异形覆土建筑十分亮眼,它是该项目的核心建筑——文创中心。为了在有限的地形条件中创造出最大化的绿色环境,项目团队精于巧思,使文创中心的屋面草坪与大草原丝滑连接,令建筑与自然环境巧妙相融、和谐共生。

数字赋能 建设智慧鹿鸣

项目建设过程中,团队充分发挥工程数字化优势,赋能设计施工全过程,鹿鸣半岛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智慧工地示范项目”。

“地下不夜城”的文创中心,这座地景建筑结构造型复杂,屋面板呈波浪起伏与草原地面衔接,传统设计难以表达。项目团队借助BIM模型进行正向设计,优化建筑形体,解决局部空间净高偏低、管线碰撞等问题。同时,项目全过程管理采用BIM三维可视化会审的方式,所有决策均在BIM可视化平台上进行,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决策效率。

项目施工期间,鹿鸣半岛区域内有5个在建项目同时交叉施工,实施范围无缝衔接,加之项目范围较大,难以做到全封闭施工,这给项目的场地边界管理、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挑战。“例如我们在做基坑开挖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地下市政隧道也在施工,两边同时挖土,对出土时序、基坑变形控制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项目常务副经理夏霄介绍道。

为此,项目团队依托华东院自主研发的鹿鸣半岛智慧工地平台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智能获取视频、考勤、设备、质量、安全等工地现场数据,构建了一个智能、高效、绿色、精益的“互联网+”施工现场一体可视化管理平台,以可视化、可量化、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实时远程监管。同时,利用倾斜摄影技术、BIM数据模拟分析主要施工交叉重难点,提前监测预警,给施工场地组织规划和高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安全。

相信在未来,这片“地上大草原、地下不夜城”,将会持续迸发出新的生机,为当地市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

46万平方米的“大草原”


半藏于地下的文创中心

智慧工地系统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