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建筑业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资源驱动向动态核心能力驱动升级。如何用数智技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摆脱过去更多依靠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推动建筑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已成为建筑企业必须做好的重大课题。葛洲坝二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深入践行“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顶层设计、融合应用、价值创造“三大关键”,探索通过综合应用BIM技术、智慧工地、智慧施工、智慧工厂、智能装备等“数智化”手段,加速培育壮大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强化顶层设计,筑牢数智化支撑底座
强化战略规划引领。当今,企业的竞争已从“机会导向型”走向“战略牵引型”,而推进数智化转型的着力点则在于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此,基于企业发展实际,公司制定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智能建造实施方案》和《“四大转型”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末信息化投入占利润比不低于3%、研发投入增长率不低于营业收入增长率的“数智化转型”发展目标以及智能建造体系建设的路径,为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指明了发展方向。
强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司-部门-基层单位”数字化建设三级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公司层面设置数字化建设领导机构,统筹规划数字化建设工作,部门层面明确由科技与信息化事业部归口管理和组织推进各项数智化建设任务,基层单位层面要求设置专(兼)职人员落实具体工作。同时,系统研究制定《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信息化运维管理办法》《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数字化管理制度,为企业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强化流程标准化建设。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实施路径,以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十化”等专项工作为重要抓手,建立近百项流程信息表单,上线涵盖可视化施工工艺、样板方案、技术标准等在内的企业科技知识库平台,出台企业内部成本定额库,为流程标准化建设、大数据分析模型的构建提供基础支撑。
强化融合应用,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强化BIM技术融合应用。伴随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筑从二维图纸跃升至三维甚至四维空间,既让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成为可能,又使建筑企业有效打通了数字化的“任督二脉”。公司依托在建项目,构建基于BIM模型的全要素应用平台,充分发挥BIM图模一体化、机电管线综合优化、4D施工模拟等技术优势,助力项目进度管理、安全管理及数字化施工。
强化智慧工地系统建设。探索将劳务实名制、视频监控、智能移动终端、无人机、特种设备监测、环境监测等物联网设备数据集成到项目管理数字化平台,实现施工过程中人、机、料、法、环等要素全方位实时在线监管,触发预警条件后自动预警提醒。在海南洋浦国际航运大厦项目,将智能硬件与施工现场机械使用深度结合,通过AI蜂鸟盒子、塔机+吊钩可视化监测、外墙脚手架监测等方式手段,实现进出工地“刷一刷”、安质检查“照一照”、管理审核“点一点”,形成“更智慧”的施工管理模式。
推进智慧施工平台建设。围绕水电站大坝、隧洞、矿山等施工内容打造智慧施工平台。依托新疆项目打造产学研用协同的大坝智能建造系统,全面实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核心施工工艺智能调控,建成最聪明“智慧大坝”。依托所属试验检测公司构建地下空间工程数智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地下工程测量的智能化和协同化。依托桃源矿山项目建设智慧矿山平台,基于矿山安全监测、视频AI分析、智慧化管控、销售发运一体化等业务板块,为矿山安全生产、高效运营提供全面保障,让矿山安上“智慧心”。
推进智慧工厂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智慧混凝土拌合、智慧钢筋加工厂、智慧砂石加工等智慧工厂平台建设。通过智慧化系统和物联网推动生产设备在线联动,实现减人、少人甚至无人生产。依托新疆项目开展混凝土智慧拌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形成集任务自动下达、材料集中管理、设备数字控制、温度智能调节等功能为一体的温控混凝土生产智慧管控系统,为企业在水电领域开展施工装备及工艺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奠定了基础。
推进施工装备智能化建设。依托乌海、张掖和奉新等抽蓄项目,围绕智能型多功能斜坡摊铺牵引装备、长斜井钻护一体化台车、小直径小转弯半径TBM等进行智能化改造及研发,推进焊接、地面抹光等建筑机器人应用,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施工作业。
强化价值创造,促进企业综合效益提升
促进项目经济效益水平提升。基于BIM的设计查错、机电优化、桩基预判、可视化施工模拟、三维施工场地布置等技术应用,可极大提升现场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采用进度管理系统BIM4D技术进行模拟演练,基于BIM辅助图纸会审,采用BIM进行基础处理分析及预判,不仅缩短了项目工期,更节约了项目成本。
促进项目施工智能化水平提升。围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先进理念,大力推进机器换人计划。将句容、磐安抽蓄项目作为智慧管理系统的先行试点,先后部署了96套“机械指挥官”智慧化监控系统,全面覆盖试点项目中的自有及租赁设备,实现了对机械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将TBM施工方法首次应用于奉新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自流排水洞TBM施工月进尺超过600米,成功步入国内同类型TBM施工月进尺第一梯队,项目建设的本质安全水平和质量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公司依托句容抽水蓄能项目自主研发智慧工地集成管理平台,通过混凝土数字温控、运料车辆实时监控系统、智慧加水与计量系统等12个模块实现大坝工程与地下工程关键施工工艺过程的数字化监控,为国内首创。同时,积极开展数智化应用成果总结,申报BIM发明专利2项,信息化成果《基于BIM的房建项目精细化管理创新与实践》和《以“数”赋能企业升级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先后分别荣获中国能建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和一等奖。(周献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