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北部的海口市,别名“椰城”,以其得天独厚的滨海风光和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力,成为海南省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妥善处理好生活垃圾是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位于海口市西侧约15公里的澄迈县老城镇的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需而生。然而,长期超负荷运行的重压使其逐渐失去“代谢”能力,甚至成为新的污染源。现今,中国电建成都院设计建设的颜春岭生态修复工程带着科技与绿色,让曾经的“护绿卫士”得以吐故纳新、重焕生机,续写“绿”动椰城新未来的精彩篇章。
椰城之困:颜春岭填埋场的生态变局
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于1998年动工兴建,设计库容304万立方米,是海南省第一座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垃圾综合处理场,设计使用年限10年。
由于海口市及澄迈县生活垃圾量的快速增长,该填埋场于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久,便开始超负荷运行。到2020年12月底关停时,填埋场已“延迟退休”十年时间,总库容达到惊人的450万立方米,相当于容纳了22个大型体育场。
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处理技术和设施的限制,该填埋场逐渐产生渗滤液污染地下水、臭气扩散等环保问题,使其成为“臭”名远扬的“垃圾山”,臃肿的堆体还面临失稳滑坡的风险,引发各方高度重视,并督促进行整改治理。
自2019年起,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治理修复工程提上议程。就这样,一场带着绿色希望的科技行动,拉开了焕活净化能力、破解生态困局的序幕。
妙手回春:拯救“病患”垃圾场的治理实践
这一当时全国投资最大、关注度极高、填埋成分最复杂、处理工艺最全面的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项目,最终由电建建筑、成都院、中兰环保三家公司作为联合体共同建设。而成都院在生态环保领域经验丰厚、技术强劲,问题虽然棘手,但只要找准方案、精准施策,自然有其“起死回生”之术。
“最急难任务,当属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任何微小的失误所导致的处理不当,都会造成土壤、地下水污染,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项目负责人陈长杰介绍。成都院既汲取相关经验,也注重前沿技术,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受污染范围,对比不同技术适用、效果及难度,最终选择“特种土工膜-膨润土复合墙和水泥帷幕灌浆”组合阻隔,并创造了“处理规模全国第一、防渗深度全国第一、柔性墙深度全国第一、国内首创阻隔技术工艺”全新样本。
大量垃圾堆积带来的熏天臭气,是亟待解决的另一难题。根据产气量大、高位区域、风向多变特点,实行全方面综合治理——建立开挖面垃圾本体除臭、作业面空气除臭、作业区下方除臭帷幕围堵、作业区无人机高空压制和外围喷雾除臭等多源立体除臭系统,带来“全方位无死角”的净化效果。
此外,成都院采用超容垃圾开挖技术,将填埋场内的生活垃圾运往焚烧厂进行焚烧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变害为利。针对堆体内存量飞灰等危险废物,采用二次螯合稳定化处理技术,确保其得到安全填埋处置。
不仅如此,成都院联合知名高校院士团队开展“大型垃圾填埋场整治工程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和技术工艺为相关修复治理提供“颜春岭模式”。
数智赋能:加速生态修复的创新样本
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修复举措多位一体,精准直击项目痛点,为“病患”垃圾场开出良方。然而,修复程序纷繁复杂,推进过程隐患潜伏,想要保障安全高效推进,离不开智慧中枢的监测研判、协同调度。
以先进技术手段为修复工程安上“大脑”,提供科学甄别、精准决策的智能方案,是成都院推进工程建设智能化的又一缩影。
在颜春岭填埋场治理中,面临管理“三难”。“一是臭气,垃圾堆体巨大,天气、温度、雨水、施工作业等都会影响臭气发散,现场人员及环境安全需要管理者时时警戒;二是分散,项目施工区域广,人员作业片区分散,难以第一时间掌握各个部位的工况,大大增加管理难度。三是繁乱,对人员、物料、机械设备,以及安全、质量、安防、环境等各个维度的管理,牵一发动全身。”项目设计总工程师陈明曦表示,“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难点,才能够各行其是、平稳推进。”
基于此,成都院联合研发搭建数智化管控平台,将智能管理渗透人、机、料、法、环、测全要素以及建设处理全过程,实现对有毒有害气体全范围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精准识别施工作业面的气体浓度及扩散方向,及时预警并采取除臭措施。搭建无人机机场采集影像数据,大大优化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效率。加大人脸识别、堆体位移监测、智能地磅系统、转运车辆管理系统的运用,减少人工干预度,实现业务联动控制,有效降低风险,为工程治理保驾护航。
拂绿椰城:大型垃圾填埋场的嬗变之路
风从海上来,聚气万物生。曾经的“问题填埋场”如今已焕然一新,不仅消除了渗滤液污染和臭气扩散等环境问题,还成为海南省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的新亮点——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等措施,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走上嬗变之路,向成为集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公园不断演进。
遥看城市治理之趣、品循环之妙,俯察生态治理之效、享科普之趣,一个用心的项目影响是深远的。结合周边渗滤液处理站、垃圾焚烧厂,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将被打造成为国家级环保科普教育基地,以崭新面貌讲述海南生态治理的生动故事。在现代科技与景观设计的优化改造下重生、净化,从而实现生态系统和城市系统的相互渗透与促进,曾经让人闻之色变的城市“废角”,也将成为“生态逆袭”的公园典范。
在项目经理文典看来,成都院这一治理项目以科技、实力和匠心,不仅成功续航颜春岭老旧病患填埋场,更是变困局为新局,串联起澄迈县乃至海口市绿色发展的新未来,尽心呵护这一方清爽海风与淡淡椰香。
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治理的故事将告一段落,成都院助力生态修复的故事仍在继续。还生态高颜值,赋能经济高价值,成都院始终以“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成都院贡献。(苟景晶 邱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