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奥巴马政府能源部长朱棣文:“中国正在做对的事”

作者:彭大伟 发布时间:2018-06-28   来源:中新社

  第68届诺贝尔奖得主大会正在德国林道举行。作为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曾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中担任能源部长,亦是首位出任这一职位的华裔。朱棣文在大会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谈到了他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和中国自主创新的看法。

  “中国正在做对的事”

  “中国正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朱棣文表示,中国已经认识到气候变化的真实性和严重性。他指出,气候变化的影响已体现在水资源和农业等诸多方面,“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本国的未来,中国也应当继续推动这一进程。”

  “因此我希望中国可以继续坚持其作出的承诺。”朱棣文分析,中国将继续推进本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

  与朱棣文持同样看法的诺贝尔奖得主还有约阿希姆·弗兰克(JoachimFrank)。这位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告诉中新社记者,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实施进程中,考虑到工业产出和碳排放体量,中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方。约阿希姆·弗兰克认为,中国不应受别国的态度影响,而应继续去履行已作出的承诺。

  谈及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能源转型的具体路径,朱棣文认为中国鼓励清洁能源以及发展电动汽车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等是“正在做对的事”。

  朱棣文结合美国加州的经验建议,中国下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点应该放在提升已有的风能、太阳能发电的利用率,减少在这一过程中的浪费,并使得可再生能源变得更加廉价。他举例指出,目前加州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已超过30%,2030年预计将达到50%,而中国在这方面尚待挖掘的潜力还非常巨大。

  诺奖级科研需要创新文化

  本届诺奖得主大会除全球39位诺奖得主与会外,还邀请了来自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名青年科学家与前者互动。今年首次设立的“国际日”则将中国作为主宾国,举办了以创新为主题的讨论活动。

  谈及自主创新与核心技术这一目前在中国国内十分热门的话题,朱棣文认为,创新分为不同的领域,诺奖得主大会谈论的是基础研究,而微芯片研发事实上不是科学,而是属于工程和技术的范畴。

  朱棣文指出,基础研究需要与发展工程技术有不同的“心态”。他建议中国“两条腿走路”,同时发展好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特别是基础研究”。

  朱棣文认为,中国的研究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对于已出席过超过五届诺奖得主大会的朱棣文而言,他所接触到的中国青年学者都充满好奇心,英语水平亦较10-15年前有显著提升。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人们开始关注下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自然科学领域诺奖得主将何时、从何领域产生。对此,朱棣文直言自己“不知道”:“获得诺奖不同于赢得一场足球赛,人们需要进行长期性的思考。”

  “实际上不是"何时",而是"如何"的问题。”朱棣文说,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如何改善教育体系,鼓励年轻人投身科研,培养他们在科研中的自由思维,“而不能只是考试和背诵,这样无助于鼓励人们成长为有望获得诺奖的思考者”。

  “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我们试着训练学生自主思考,而非一味地背诵。”朱棣文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当你从事科学研究,有时没有答案,有时需要等上五年、十年才知道正确答案。”

  约阿希姆·弗兰克认为,获得诺贝尔奖还需要能坐冷板凳,“我个人的经历便是这样,我总是静静地、形单影只地工作着,当时也看不到回报。”

  他同时认为,中国需要完成从模仿和追赶向“创新文化”的转型,而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关键词:区块链, 能源,可再生能源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