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
通过在光伏支架前后立柱之间设置基础梁,从而将基础重心移至前后立柱之间,增大了基础的抗倾覆力臂,可以仅通过自重抵抗风载荷造成的光伏支架倾覆力矩;
条形基础与地基土的接触面积较大,适用于场地较为平坦、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因为基础的表面积相对较大,所以一般埋深在200至300mm之间。
2)优点
基础埋置深度可相对较浅,不需要专门的施工工具,施工工艺简单。
3)缺点
需要大面积的场平,开挖量、回填量较大,混凝土需求量大,且养护周期长,所需人工多。
对环境影响较大,
基础埋深不够抗洪水能力差。
4)适用环境
此类基础型式多应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对不均匀沉降要求较高的平单轴光伏支架中。
3、预制钢筋混凝土桩
1)定义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采用直径约为300mm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或截面尺寸约 200*200mm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打入土中,顶部预留钢板或螺栓与上部支架前后立柱连接。其受力原理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桩相同,造价比现浇钢筋混凝土桩稍高。
2)优点
可批量制作,施工更为简单、快捷,施工速度快;
施工不存在填挖方,仅需简单场平。
3)缺点
造价相对较高;
采用静压或锤击设备将桩体挤压入土内时,桩体可能会引发灌注桩断桩、缩颈等质量事故,需对桩顶采用钢筋网加固,增加造价,且垂直度不易保证。
4)适用环境
多用于淤泥质土、粘性土、填土、湿陷性黄土等。
4、现浇钢筋混凝土桩
1)定义
采用直径约300mm的圆形现场灌注短桩作为支架生根的基础,桩入土长度约2m,露出地面300-500mm,桩入土的长度可根据土层力学性质决定,顶部预埋钢板或螺旋与前、后立柱相连。这种基础施工过程简单,速度较快,现在土层中成孔,然后插入钢筋,再向孔内灌注混凝土即可。
2)优点
成孔较为方便,可以根据地形调整基础顶面标高,顶标高易控制,
混凝土钢筋用量小,开挖量小,节约材料、造价较低、施工速度快;
对原有植被破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