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将面临大洗礼与新契机

发布时间: 2016-05-03 来源:汽车纵横杂志

  将来有一天蓦然回首,会惊觉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初期的那段“车车不通、桩桩不联”的日子已成为历史。今年1月1日,最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等5项国家标准(以下统称“新国标”)正式实施,以加快实现互联互通为重要目标的新国标正努力打破当前电动汽车充电的孤岛格局。

“孤岛”乱象

  在北京日常开一辆电动汽车需要几张充电结算卡?一位电动汽车车主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下甩出三张各家不同的结算卡,并开玩笑说:“看他是不是资深电动汽车车主,就看他有几张充电卡。我本来有四张,刚丢了一张。”据他透露,通常北京的车主标配是4-5张卡,多的甚至有7-8张。而且每次出车都得带齐,“我也不确定每次出门会用哪家的充,没带就真抓瞎了。”

  据了解,现在北京的充电设施运营商主要有10家左右,不同品牌的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系统并不完全匹配,各家之间也没有统一的结算系统,很多电动汽车车主无奈地沦为新“卡奴”。这种不匹配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很容易导致车辆充不上电,或者充上了却损伤到车辆零部件。

  “一车一桩”原本是政府部门关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之一,也是保障车辆充电的理想状态。但事实上对很多电动汽车车主而言,别有一番意味。

  “不以新建桩为喜,不以充不了为悲。”作为一名仅有不到两年资历的电动汽车车主,孟先生曾这样向记者调侃自己的“成熟心态”:“我开上电动汽车两三个月之后才渐渐明白,桩不在多,能充就行。最悲剧的不是找不到充电桩,而是找过去了才发现自己的车不能用。”据有关专家解释,如果车企和充电桩生产企业没有协议,即便硬件能匹配上,软件也未必合适。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北京充电设施中,有的北汽的电动汽车可以用,而江淮的车辆则充不了,有的充电桩则反之,引来本地的电动汽车车主吐槽不断。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陈贵如透露:“当时还没发布新标准,我们的做法就是组织在北京所有销售电动汽车的企业,一家出两辆车,一个充电站、一个充电站去调试。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才基本上能让在北京销售的电动汽车都能够充上电。”

  即便能充上电,也未必万事大吉。有的充电桩看起来能用,但真正充起来对电池会有损伤。孟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经常关注各种电动汽车车主论坛、QQ群中其他车主分享的充电经验,并记录下哪些厂家的充电桩自己的车不适合用。“比较幸运,目前我的车还没因充电受过影响。”

  这般“一车一桩”,充电设施生产和运营企业也不情愿。不止一位充电桩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最头疼有些汽车品牌的个性化、排他性的配桩需求。显然,如果每个汽车品牌都各自为战,互不相通的充电桩必将增加生产企业的工作量和生产成本。对运营方而言,不能规模化地为大批电动汽车充电,又谈何盈利?

  相比当前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充电设施总量已明显不足。但在现有的存量中,“车车不通、桩桩不联”,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城市采用不同的地标,将电动汽车与充电桩、各城市之间人为划分成一个个孤岛。种种乱象,不过是当前整个充电桩市场无序运营的一个缩影。不少业内人士已达成共识:未来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必须是公共的、通用的、一致的,才能推进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普及应用。因为只有足够的规模才能降低成本,提高使用率进而实现盈利。因此,各方都应遵循并严格执行一个统一的标准。

  如果能让车与桩从一开始就按统一标准生产,怎么会人为造就这么多孤岛?从政府到行业早已做了不少努力:事实上,早在2011年,国内已经有GB/T20234-2011推荐性标准,基本在物理接口层面实现统一。但为何还是乱象不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永东的解释是,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认识水平,标准中确有不完善之处。而且,这种推荐性标准当时并未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误读颇多。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资深学者的说法多少从侧面印证了刘永东的解释:2011版标准在制定时无法很好地平衡车企、电池企业以及电网等各方利益诉求,最终导致了标准条文的模糊化处理,仿佛接纳了各方意见,真正落实时各有对策,用起来就问题成堆。

  近几年来,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5年,随着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充电引发的各种问题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互联互通已是大势所趋,新版充电国家标准必须尽快应势而生。

终结者驾到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终于抢在2015年即将过完之际发布了新国标,并明确在2016年的第一天正式实施。早期那段“不通”的青葱岁月,终于迎来了终结者。

  “新国标对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全面系统地规范。有效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和电动汽车的互联互通,避免市场无序发展,避免孤岛,避免因不兼容而造成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国标委工业二部副主任王莉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新国标实施动员大会上表示,新国标将提升充电便利性,为突破充电瓶颈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增加消费者和市场的信心。

  这场堪称趁热打铁的动员会在新国标正式实施的第11天就抓紧召开了。在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重点谈了他对互联互通的理解:首先是软硬件的互联互通。即桩和车的硬件要能够联系起来,相关插口、软件要互联互通。二是交易结算的融通。这也是提高结算效率的关键节点。三是信息的互联互通。每一个充电设施的生产或运营企业有自己信息系统的同时,也要实现与各家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诚然,“充电接口标准统一是车桩互联互通和高效发展的基础”,也是新国标的重大意义所在。

  相比上一个版本,新国标做了哪些重要修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作为新国标起草单位之一,其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永东对此做了重要解读。其中,“兼容性”的要求为业内广泛关注。新国标中规定,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要与原有标准兼容,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能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对原来的电动汽车用户而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就能实现在新充电设施上的基本充电功能。事实上,要实现充电过程中的互联互通,必须做好兼容性工作。

  “安全性”则是此次新国标修订的另一大重点。比如,新国标新增了关于充电设施必须带电子锁装置等技术要求,并修改了充电接口控制导引触头和机械锁尺寸,对防护、断电控制和温度监控装置也进行规定或条文的细化,并明令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强化对用户的人身保护,确保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据王莉介绍,除了对各项具体条文的修订,新国标还对关键技术提出了明确可检的技术参数和实验方法,为充电基础设施市场准入和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

  下一阶段充电基础设施的推进工作思路已经很明确:包括继续推进政策落地、督促专项规划布局、做好信息统计工作、抓紧开展试点示范等,按童光毅所言,第一项就是加快实现互联互通。

大洗礼与新契机

  新国标自2013年就启动修订,历时近两年,经过大量协调、试验、研讨、交流,两轮公开征求意见,大批工业设备企业、车企、充电设施生产运营企业、检测机构、科研单位等参与其中。一方面,这是标准修订工作注重广泛性的体现,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对与之利益攸关的新标准的企盼,特别是对更多充电设施生产运营企业而言,甚至决定了自己未来的走向和命运。

  “你看现在挺热闹,也许明年有很多企业你就见不到了。”2015年末的最后一个大型充电设备展在北京举行,一位前来参展的充电设施供应商这样告诉记者。彼时,两大充电新政刚刚出台,新国标即将发布的风声正越来越紧。火热的展场充斥着企业的激情与憧憬,甚至还有些许茫然与不安。自2014年5月国家电网宣布退出城市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并向社会力量敞开大门以来,民营资本开始蜂拥进入。保守估计,国内差不多有此类企业200多家。

  “这个行业看起来火爆,其实细看乱得狠,谁都想往里进。”据这位供应商透露,其实一直以来,充电设施生产的技术门槛并不算高,一方面,产品同质化现象很严重,另一方面,质量也良莠不齐,价格战等无序竞争现象比较突出。

  新国标对有些充电桩企业而言,某种意义上也是终结者。“新国标对充电企业的确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因为对技术的要求提高了,比如在安全性方面,还有对充电速率的要求都提高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认为,这种提高对企业而言会有压力,也将会引起这个行业的一次洗牌。据了解,对不少中小型充电设施供应商而言,或是技术实力不达标而难以按要求生产,或是将为符合新国标而付出高昂成本。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欧阳明高指出,“新国标会促使有技术实力的公司脱颖而出,不具备条件的小企业就会被淘汰,所以它正面作用还是要大得多。所以一次新的技术进步必然会引起新一轮的竞争,从而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不管大、小企业,都应该参与到新国标的评测中来,这也是必须的。”

  对于能存活下来的企业而言,由于技术升级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成本上升,也会促使各企业积极拓展衍生产品或服务,在商业模式上寻求出路。不可否认,目前“国内还没有成长出非常大的、有影响力的、效率非常高的、技术非常好的充电设施生产运营企业”,欧阳明高希望,“通过新国标的贯彻实施提升技术,也进一步促使有新型商业模式的大规模的企业脱颖而出,进而把整个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做好。我相信这此次新国标的落实肯定会对这样的企业脱颖而出起正向的作用。”

  从长远来看,新国标的实施对有实力的企业的自身发展而言也是有利的。在产品开发层面可以省去与各汽车品牌一一对应的麻烦,也省去了后续调试的工夫。统一、明确的新国标可以让产品一出厂就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如北京市那般让不同的车与桩一一匹配测试再调试的无奈补救做法就真的成了历史。对运营商而言,车桩相通可以扩大自己产品的使用范围进而提高使用率,真正实现了规模化运营,盈利可期。

 只是个开始

  “在前期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充电桩建设是我们的难题。大家都以为新国标出来以后,互联互通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我觉得没有那么简单,充电桩实现互联互通需要一个过渡期,可能一年或者更长。”在第六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6)的“充电——重新连接世界”的沙龙上,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办公室主任刘建华表示,后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的确,正如刘建华所言,新国标颁布只是开启了一项大的新工程。“没有标准可以一步到位。标准的修订就是一个强化实施反馈,不断完善升级的过程。”王莉表示,“真正落实还需要很多工作进行配合,其中第一步就是对新国标的解读。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广泛应用,电动汽车企业、电力企业、充电设备制造运营企业是应用的主力军,也是标准化成果的检验者。其参与和认可是标准实施的关键环节。”

  因此,接下来的工作重点首先是宣贯。童光毅对这项工作提出的要求是“系统”。“应当系统地宣贯,让生产厂商和车、桩的用户都知道标准的存在,有一系列制度使标准贯彻出去,完善相应的体系。让企业的设计人员用新标准设计产品。”

  新标准一旦进入真正的落实阶段,仍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首先,谁来保证新国标落到实处?如何落实?不落实会如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应尽快出台相应监管机制和成立高效的监管机构。对此,童光毅提出,“要有刚性体系保证标准贯彻实施,即严格的认证体系,要符合标准。”于是,设计、制定好一套完整的认证体系成为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一大重任。“利用好现有机构和体系,让进入充电生产运行场所的充电设施必须符合新国标,先要卡住新产品的口子。”

  对此,以比亚迪为代表的电动汽车企业提出,应该认可车辆或充电桩因兼容老标准需求而进行的扩展性工作,在做产品认证时,可将产品新旧标准的兼容情况作为检测项目。

  而更受关注的是新国标诞生以前的电动汽车和充电桩产品,对存量设施进行改造,解决旧国标下车桩的匹配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且,这一段过渡时期设定为多长?影响有多大?谁是改造主体?改造投入会有多大?谁来埋单等问题都不明确。

  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超过33万辆,加上前几年的存量,粗略估算已经接近50万辆。而充电桩目前虽无准确官方数据,但公共充电桩部分就有5万个左右。

  如何尽可能降低这一过渡时期对市场特别是电动汽车车主产生的影响?国家电网和普天新能源认为,充电设施运营商和车企应共同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并升级其联动机制,包括共同商议升级计划,共同解读标准含义,同步开展验证与匹配调试等。

  但在真正的落实工作中,车企的全力配合也有不少顾虑。比如“握手协议”,刘永东进一步解释,新国标中有一部分的落实是要让充电设施从电动汽车上提取一部分数据,比如电池使用状态、充放电的电流、电压等信息。但对车企而言,开放这些信息会不会影响到汽车安全?如何确保车辆不受影响?如何协调这项工作?眼下尚无定论。

  关于对存量设施的改造升级,业内更担心的是由于成本和责任方不明确,各行业之间相互推诿,或者因需要投入而失去动力。普天新能源北京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单就成本或投入而言,近两年新生产的桩不是大问题,主要是软件方面的升级,而且,现在有不少充电桩已经联网,接入运营商的大数据平台,有的升级工作可以实现批量化操作。但对于早年的充电设施,软硬件同时改造成本较高,而且,有的桩已经到了或者濒临淘汰的年限,是就势淘汰还是再改造,就要看企业的权衡了。

  作为新能源车企代表,比亚迪考虑的做法则是,解决新国标过渡问题上采用车、桩兼容新旧国标。同时还提议,新车辆和充电设备要兼容旧标准车辆和充电设备,对旧标准的已售车辆和设备不做处理。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如何选择也应交还给市场。童光毅提出:“希望新设施与老标准实现互通,让老设备能继续用一段时间,让老设施的拥有者选择马上改还是延迟改,迟改的则用户减少,通过市场的选择,慢慢淘汰老设备,同时也留出了缓冲时间。”

  贯彻落实新国标是全产业链的总动员,特别是此次标准提升了对充设施的技术要求,部分功能有赖于零部件的开发。普天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还建议,接下来应当平衡考虑、加快对重点零部件产品质量达标的引导,组织重点试点单位参与配套工作。同时做好数据统计分析,收集升级中产生的共性问题,加强解决措施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

  而且,具体到各个供应商企业,也需要更多的规范或标准明确产品的生产和检测。“当前急需修订充电设备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功能要求、检验规范等行业标准,应当加快充电通信协议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测试行业标准的制订,同时强化对充电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的资质管理。”许继集团相关负责人指出,政策要真正落地,应当先加快对充电设备相关产品行业标准的修订。

  “未来将继续深化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完善体系,不断补充提升技术内容。”王莉透露,“充电站的安全、防范、运营、服务也会进一步纳入标准。并加强布局前沿标准的研究,如无线充电、‘互联网+’充电、移动充电等前沿技术。完善标准是长期工作,将会同几部门共同推进。”

  据了解,2016年,关于充电设施的相关标准体系还将进一步完善,童光毅介绍说,“3月份前还将再推出四个国标,到6月份前再出四个,将主要关键标准全部出完。有了这些标准就可以系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新能源车,充电桩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