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与气象的耦合愈发紧密,源网荷储各环节的运行受气象条件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发展电力气象或者更为广泛的能源气象是当前行业变革之急需,在未来具有广阔前景。
在工业应用领域,对于能源气象的探索虽然已有开展,但对于高校等绝大部分科研机构来说,获取符合电力系统运行需求的能源气象数据仍相当困难。主要原因在于能源气象产品直接购买成本高,而利用开源数据自主研发数据处理与高效计算系统时间周期长、学科交叉特性致使研发门槛高。这一现状极大限制了能源气象学科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及相应产品的研发。
据悉,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团队于2010年开始对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功率预测及其调度应用问题进行研究,但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符合研究需求的气象数据却难以获取。为破解这一困境,该团队于2018年开始,针对学科交叉理论研究难度大、多套模式并行仿真高效计算难度大、海量原始数据与计算结果存储与提取效率提升难度大等突出难题,自主建立了多源融合、覆盖全国的高分辨率数值气象业务化预报系统,并建设了该能源气象科研数据共享平台,旨在为广大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支持。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http://www.bestsybian.com/mm/d/file/p/2023/03-02/2807590bf7b11a2fac5292f19c360b2b.pn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