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电> 管理创新

国网厦门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夯实基层技能创新

中国商报 发布时间:2024-08-14 09:29:52 作者:周馨怡 钟瑜 颜祥子

  盛夏厦门,云蒸霞蔚。满载着“电力新兵”的车辆,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驶入了青山绿水的军营村……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及国家电网科技工作会议的要求,引导和培养青年职工的工匠精神,强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主力军担当,提升公司基层技术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集聚,近日,“创新驱动发展争做有为青年弘扬工匠精神技能照亮未来”厦门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供电服务公司)青年职工联学活动在厦门市同安区军营村举行。

  高山深处,红星闪耀。青年职工在公司的组织下,参观了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坚定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聆听了公司安全质量部主任林志艺与思明供电中心陈志坚两位劳模的分享,互相交流了技术创新的心得体会。本次活动让电网铁军永不褪色的奋斗理念、电力工匠追求突破的创新精神深深扎根于青年职工心中,有助于他们以有为之姿挺膺担当、接棒发展,以青春之名,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续写电力创新篇章。

 “像海绵般吸收学习,在联想中总结创新”

  国家电网“服务之星”、省公司“优秀供电服务之星”、“省公司级优秀专家人才后备”、“福建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厦门市工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林志艺曾获得诸多荣誉,其精湛的综合业务技能、务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成为青年职工的表率。本次活动中,他结合实际为青年职工带来了《运用创新归纳思维,推动员工成长成才》主题演讲,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创新以及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助力成长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他勉励青年职工“在学习中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在工作中善于联想总结创新”“珍惜抢修的经历,留下人生记忆”,从而不断提升个人水平、实现成长成才。

  同时,他结合国家发展大势、电网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揭示了创新与人才的重要性——当前,国家正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其显著特点是创新,而人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起到关键作用。据介绍,“创新”也是国家电网未来发展的关键词。近5年来,国家电网的专利发明数一骑绝尘,是唯一一家进入世界“AI专利申请数量”前20名的中国企业。国网公司上下正在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而创新的背后则需要提升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集聚。

  据了解,供电服务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立起立体化的良性人才培养机制。新入职的员工会先安排在一线班组中深耕实践、打牢基础,再根据个人特点去分化布局,由老师傅言传身教“传帮带”,达成经验积累与互相学习的目的,进而引导员工创新与自我提升发展。

“创新至关重要,解放能力、提升效率”

  作为国网系统中的优秀企业,供电服务公司长期以来以实践为“练兵场”,在具体的电力作业中挖掘需求,并在公司技术骨干的带领下砥砺创新。

  4年前,一线电力工人发现了施工过程中安全监控不精确、人手不足的问题,反馈给公司总部厦门利德集团有限公司之后,集团开始组建团队研究智能设备课题。林志艺被邀请参与到研发中,在团队通力合作下于当年年底成功研发了反违章智能机器人。该机器人可有效辅助工作负责人提升现场安全管理,在加入AI算法后能够反馈施工纠察建议、提升施工效率。4年间,机器人不断迭代创新,如今第二代反违章智能机器人已在福建全省的国网系统推广应用,助力“科技兴安”建设。

林志艺正在梳理电力设备运行状况,积蓄专业创新思路。

陈荧鑫参加福建省亿力集团组织的省管产业单位技能竞赛10千伏户外柱上断路器技术电缆制作。

厦门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青年职工联学活动合影。

“电力新兵”在青年职工联学活动间隙阅读。

  近年来,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电力创新也持续立足现实所需。一线人员在铺设光伏设备的过程中发现了面板吸收太阳光效率不稳定的问题。在林志艺的率领下,团队开展了控制回路创新,打造了如葵花向阳般移动角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直射自动伺服系统,保证了太阳光与光伏面板的直射,实现了太阳能最高吸收效率的目标。此项发明获得专利后,又在第22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银奖。

  在林志艺看来,“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提出问题后团队都可以想办法去分析与解决”。近年来,他深耕实践、创新不辍,个人荣获的发明专利就达4项,涵盖刀闸、刀口结构、熔断开关灯多个电力关键领域。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供电服务公司深谙创新制造离不开团队的力量、青年的活力,于是积极成立创新工作室。如今,创新工作室立足项目部、围绕精英化,集合公司青年才俊之力,并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共探解法,进而助力工器具研发等技术类以及流程管理制度类的创新。“创新在各环节都至关重要,有助于解放能力、提升效率。希望借助创新工作室平台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给予年轻人思想碰撞、绽放火花的舞台。”说话间,林志艺温和的脸庞露出坚毅的神情。

“最大的浪费是经验没有传承下来”

  分享会关于创新制造、人才培养的内容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青年职工。他们纷纷表示,公司对创新的重视与投入也积极引导员工注重观察与创新,十分有利于员工自身成长。

  同安项目中心试验班班员陈荧鑫虽不善言辞,但精炼话语能表达出他的思考。“最大的浪费是经验没有传承下来。”他引用一位著名企业家的话来说明公司师徒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培养模式上,师带徒的形式能让良好经验流传下来,在一代代电力人的实践与总结中让经验不断升华,以适应不同时期的需要,让电力人时刻与时俱进、保持专业性。”

  随即,他回忆起刚入职时的一则往事。那是2010年的一天,他作为项目负责人率领团队从早上8点开始修复电路直至晚上,修复送电后又瞬间跳闸,团队不得不恢复抢修状态,最终通电迎来“光明”。那天恰巧是他的生日,疲惫的他与朋友在街边吃面庆祝,却突遇倾盆大雨。望着盈满雨水的面碗,他握着筷子的手又放下,想起当日境遇陷入深思:“组织全工程队的工作,对所有情况都要了如指掌,需要预判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经此一“役”,在后续的工作中,他更加严苛要求自己,提醒自己“不打无准备之仗”,对待工作更加精益求精。同时,他也时常以此事来勉励后辈,“干电力的要做好吃苦的准备”,积极承担起电力铁军、光明使者的担当。

  对于创新,陈荧鑫也颇有见地:“创新有时并非发明多么伟大的东西,而是剔除很多冗杂的东西,让技术与器具更契合实际、电力作业的效率更高、重大项目更快地投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都需要长期沉淀才能破土而生。供电服务公司以极高的觉悟锻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青年主力,正如本次青年职工联学活动的结语:“今天,大家驱车盘旋了120个弯,才来到高山之上欣赏到山顶辽阔的风景。人生如逆旅,作为‘电力新兵’的青年人要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做一些对自己成长成才有意义的事,不要怕拐弯,因为终点自有光明!”((周馨怡 记者 钟瑜 颜祥子 图片由周馨怡提供)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