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河南镇平县供电公司驻镇平县遮山镇白沟村第一书记雷轩走访村里的红薯种植、加工户。加工户刘子琳说:“雷书记,去年的红薯产量高,红薯加工产品的品质好、价格高,种一亩红薯比往年多收入了3000多元,这都是你带我们延伸产业链的结果。”
白沟村有2368名村民。2022年3月,雷轩被镇平县供电公司派到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来,他立足村情和土地资源禀赋,带动村民种植红薯,并延伸红薯产业链,助力增收致富。
雷轩(左一)走访了解红薯产品加工销售情况。 袁文俊 摄
镇平县是小麦主产区。驻村后的第二天,雷轩在白沟村走访时发现,村里有一大片土地野草丛生,只有几小片地里种着小麦,且麦苗稀疏、发黄,长势不好。
“为啥有一大块地没人种?小麦长势咋这么差?”2022年4月初,雷轩召集村民开起座谈会,探究其中缘由。
“这些地含沙量大、易干旱,加上地里没有浇水的设施,忙活一年没啥收入,所以没人愿意种,即使种上了小麦,也是‘靠天收’。”刘子琳说。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他外出打工维持,很难靠种地挣到钱。“村里的土地不仅种不好小麦,玉米、大豆等其他农作物也很难种好。”村民李胜友接着说。
了解了情况后,2022年5月,雷轩与村两委商议,决定从完善农田排灌设施、调整种植结构入手,根据村里的沙质土壤条件,引导村民种植甜心红薯,发展优质红薯种植产业。
“沙土地适宜种红薯,只要红薯品种好、管理跟上,产量就会高。红薯不愁销路,大家收入肯定不少。”雷轩挨家挨户走访,向村民介绍种植红心红薯的好处。
想到家里两位老人无人照料、读小学的儿子没人看管,刘子琳和妻子打定主意,将6亩土地整理出来种植红心红薯。
雷轩向镇平县水利局争取农田灌溉设施建设资金,为白沟村打了8眼深水机井,又向镇平县供电公司争取资金支持,为村里新装一台315千伏安的排灌专用变压器,并给每眼机井敷设了低压地埋电缆,把电通到了井口。
地里灌溉、施肥方便,村民们精心做好田间管理,红薯个大、味甜,产量也高。2022年10月,刘子琳家净收红薯4.5万斤。
为拓宽销路,雷轩联系了南阳市万德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他的推动下,该企业与村里的农户签订红薯收购协议。“在家里种红薯,我挣钱不少,妻子照料老人和孩子。农闲时,我再到镇上打点零工。这样的生活很好。”刘子琳说。
看到种植红薯产生了效益,更多村民加入进来,白沟村红薯种植户由13户增至65户。红薯产量增加,雷轩又着手延伸红薯产业链,提高红薯附加值。2023年6月,他带着5户种植大户来到同县的高丘镇,向当地的红薯加工专业户学习红薯粉提取、粉条制作等技术。雷轩还请来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来白沟村指导村民选购加工设备,并向村民传授红薯粉加工知识。
“红薯产品加工设备投用后,粉条、粉丝等产品的产能很高,产品的口感也好,客户的订单越来越多。”刘子琳说,不仅有镇平周边县市的商户前来采购,还有襄阳、西安的商户上门收购。2023年,该村共销售各类红薯产品23.6万斤,实现产值356万元。
村里的红薯产业发展逐渐上了规模,如何拓宽销路成为雷轩要重点解决的问题。2024年3月,他与村两委商定后,开始为红薯产品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雷轩组织村里3名大学生到镇平县电商销售主播培训中心学习线上销售技能。雷轩还将村部的闲置房屋改造成主播带货销售室、产品展示中心和产品仓储及物流配送中心,入驻多家电商平台销售红薯。
有了电商销售渠道的加持,白沟村的红薯产品知名度越来越高,产品销量不断增长。2024年,该村共销售各类红薯产品32.5万斤,实现产值530万元。
“今年,我们准备带领村民再购买一些红薯深加工设备,生产红薯酒、红薯果酱、红薯发糕等新产品,进一步提高红薯产品附加值。”谈到村里未来的发展,雷轩信心十足。
目前,红薯产业链已带动村里336名村民实现增收。2024年,该村人均收入比2023年增加1.7万元。(裴晓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