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一大早,在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苦竹村,村民李恒贵将一桶饲料倒进几个料槽后,一只只鸵鸟从养殖场四面八方飞奔而来,竞相吃食。
李恒贵今年60岁。2016年,在福建养殖鸵鸟十余年的他回到家乡苦竹村,干起了“老本行”。2020年,他带领家乡父老养殖鸵鸟400余只,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1000元一只的小鸵鸟经过一年的养殖,可以卖到上万元。”李恒贵介绍,一个鸵鸟蛋有3到4斤重,种蛋单只售价200余元,食用蛋单只售价100余元。鸵鸟肉口感较糯,肉质相对土鸡更为细嫩,并且含2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量却仅为牛肉、猪肉的十分之一,营养价值较高。
李恒贵说,鸵鸟寿命最长可超过90岁,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动物。成年鸵鸟可以吃猪饲料、鸡饲料和许多野生植物。雌性鸵鸟在3岁左右开始产蛋,鸵鸟蛋的孵化对于孵化箱温度恒温的要求很严格。
“小鸵鸟出生1个月内,也需要做好保温,以免它们受凉、生病而死亡。”李恒贵说,苦竹村以前电压不稳定,供电可靠性不高,导致鸵鸟蛋的孵化周期过长,孵化率不高,制约了鸵鸟养殖业的大规模发展。
2020年1月,重庆潼南供电公司将苦竹村电网改造升级纳入“电靓乡村”工程项目。8月中旬,该村电网升级改造完成,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3.3千米、0.4千伏线路8.36千米,新增及增容配变10台总容量1400千伏安。
让李恒贵意想不到的是,2020年5月,潼南供电公司实施小微企业“三零”接电服务,为他的鸵鸟养殖场免费架设了800余米的三相动力电线路。动力电通到家门口,解决了鸵鸟蛋孵化箱用电问题。
“村里有4户脱贫户有养殖鸵鸟意愿并符合养殖条件,村委会向每家补贴2000元鸵鸟种苗费,每户养殖4只鸵鸟。”苦竹村村委会主任匡鸿飞介绍,在李恒贵的指导下,这些贫困户养殖的鸵鸟已经长大,即将销售或用于繁殖。
吉梦全是苦竹村的脱困户。2020年年初,在村委会和李恒贵的帮扶下,他家养殖了4只鸵鸟。“前几天,我家宰杀销售了两只鸵鸟,留了一些肉过年吃,还卖了1万多元。剩下两只留着明年配种继续繁殖。”吉梦全说。
除了帮扶贫困户,李恒贵还指导带动周边20多户村民养殖了300余只鸵鸟,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联系销售,帮助村民们增加收入。
“到了年底,鸵鸟订单供不应求。我今年养殖鸵鸟纯利润预计有20多万元。”李恒贵说,“在外地,鸵鸟销路不成问题。我想的是,先帮大家把鸵鸟卖出去一部分,用这些钱再多买些小鸵鸟,逐渐扩大养殖规模,这样大家就一起做大做强!”
在充足可靠的电力支持下,苦竹村的鸵鸟养殖致富路越走越宽广,村民们的钱包日益鼓起来。小康路上,他们正大踏步前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