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电> 综合新闻

为高原群众供暖解难题

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1-03-11 08:44:23 作者:何炳勋 文/摄

  3月4日上午,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玛多县,室外气温已经低至零下20摄氏度。在玛多县藏文寄宿制中学外的设备现场,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青海电科院)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马润生和孙峰一边用已经结冰的手套清理着光伏板、表计等设备上覆盖的积雪,一边排查供暖系统户外设备隐患,生怕遗漏一处。

  而一墙之隔的室内风雨操场内,平均温度15摄氏度,十余名藏族学生在室内篮球场上激战正酣。

  学生们可以在温暖的操场上奔跑嬉戏,得益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当地开展的“偏远地区新一代能源供给系统示范工程”项目。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实施单位,青海电科院以网源技术中心等专业部门的党员技术骨干为主要成员组成项目团队。2020年8月份以来,“偏远地区新一代能源供给系统示范工程”项目团队成员奋战在玛多县综合能源供给系统工程现场,高质量完成基建、设备调试、系统运维等工作。

  让“风雨操场”也温暖

  玛多县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在零下4摄氏度左右,每年取暖期长达11个月。2017年,国网青海电力在该县实施了“煤改电”项目,全县实现了清洁取暖。

  “学校虽然实现了清洁供暖,但是由于操场面积大、室内空间高等诸多因素,一直以来无法实现与教室联合供暖。供暖前的操场常年在零下十几摄氏度,根本没法开展体育活动。”玛多县藏文寄宿制中学校长昂公才仁口中描述的,正是青海电科院网源技术中心党支部书记方侃初到玛多县时看到的景象。

  2020年7月,青海电科院确定以该校风雨操场为项目示范场景,建设完成偏远地区新一代能源供给系统示范工程,建立全清洁能源为主的微电网系统,解决青海偏远农牧区的供电供热难题。

  2020年8月底,该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9月1日完成风雨操场供暖设备老旧改造及综合能源系统主管道铺设工作;9月30日完成电热综合供储一体化装备、光热装置、热泵装置、储电储热设备的基础安装工作;10月30日前完成综合能源供给系统示范工程的联调联试任务;12月底,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风雨操场正式通暖。

  党员骨干开展技术攻关

  此次综合能源供给系统工程对于青海电科院来说尚属首次。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提前谋划。青海电科院党委要求相关专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参与项目可行性调研、示范工程对象选定、设备选型、方案论证等前期工作。

  2020年10月,示范工程进入系统调试阶段。网源技术中心党支部成员主动请缨:专业知识和现场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亲自上阵,身体素质过硬的骨干主动要求长期驻守工程现场……

  此时,项目又一次遇到了技术挑战:主要供热系统之一的水源热泵系统出现启动跳闸问题。由于热泵机组功率大,工程微电网开关容量有限,因此在启动瞬间,超过正常工作电流6~7倍的启动电流瞬时冲击微电网开关,频繁跳闸的开关使得水源热泵机组无法正常运行。

  现场没有可参考的相关经验,项目组成员不分昼夜地泡在工程现场,网源技术中心党支部成员赵文强利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经验,带领大家潜心研究方法、反复论证方案。经过连续奋战,大家最终确定通过改变水源热泵机组分段开启3组压缩机的启动方式,解决了启动电流超限问题,也为在高海拔地区解决微电网工程启动大型设备电流超限问题提供技术经验指导。

  昔日牧人成了技术能手

  被浓浓暖意包围的,除了牧区孩子们,还有放下牧鞭的曲麦公保和参桑。

  学校风雨操场的教学设备库房被临时当作项目部和主控室,这里是该示范工程的“技术大本营”。曲麦公保和参桑曾在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学过计算机及电气方面相关知识,但由于当地没有相应产业,他们无法对口就业,只能在家放牧。

  转机出现在2020年9月。在“偏远地区新一代能源供给系统示范工程”项目投运调试过程中,马润生对当地牧民开展培训,帮助玛多县培养技术力量。

  随着工程调试和运维工作的推进,曲麦公保和参桑在马润生的悉心指导下,逐步掌握了每个系统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如今他们已经能独立完成基础维护工作。

  2月初领到第一笔工资后,两人结伴去县城置办年货。“曾经以为我会在草原上和牛羊打一辈子交道,没想到还有机会接触这么多新设备和新技术,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新规划。”曲麦公保说,“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黄河源头,离天很近,希望我们也能插上梦的翅膀,飞到更远更辽阔的地方。”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