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幢方方正正的房子,以石奠基、以土筑墙、以竹编筋、以木建梁、以瓦避雨;有这么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园,滋养和庇护着一家老老小小;有这么一座朴实无华的老宅,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她就是我老家的土楼——大旧德楼。
大旧德楼是是早期大型方形土楼的典型代表,它的建成,是土楼建造技艺由发展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的标志。明末清初开始兴起的圆形土楼,正是在方形土楼的基础上把土楼建造技艺推向高峰。
大旧德楼建成于明朝正德十三年,即公元1518年,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古竹乡大德村。大德村古称“大旧节”,人们称这种古建筑为大旧德楼。五百年来,日升月落,风里雨里,大旧德楼就这么巍然屹立着、沉默着,见证了这一方水土的荣辱兴衰。
一座土楼,一部历史
前几年,我们家搬出土楼的时候,原来住在土楼里的人家基本上早都搬出去了。那时的我有些伤感不舍,有些遗憾无奈,仿佛看见一位耄耋老人欲说还休,欲言又止。
南宋末年,一群为了逃避战乱的中原人,拖家带口,一路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这片土地。看到四周的崇山峻岭,他们觉得,这里应该就是世外桃源了,于是再也不走了。世世代代,他们勤劳谦逊,谨言慎行,不敢以主人自居,而是自称为“客家人”。
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多年以后,他们的后代已完全融入当地。他们想有一个更好的家,想一直在这里安居乐业。于是,他们用土木搭建起了一幢方方正正的土楼,楼高五层。永定位于闵粤连陆,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且雨量分配不均,又往往骤雨骤晴,室外干湿变化很大。土楼能发挥其最大能量的含蓄作用:环境太湿时,能自然吸收水分,太干时又能自然释放水分,因此能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
如果只是一帆风顺,那就不叫风雨沧桑。不说这里的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更不说这里的早出晚归,炊烟袅袅。时间转瞬又来到清朝末年,战乱时的一把大火烧掉了两层楼。但是,这里没有哭泣,没有退却,一番修整之后,还有三层可以居住。至今,大门里侧翻新过的墙体,还有被烧过的明显痕迹。
小社会,大家庭
我没有见过她五层楼时的宏伟模样,现在的三层楼已尽显伟岸大方。
大旧德楼长约36.6米,宽约35.8米,高约10.5米,占地约2亩。最底层地基有2米宽,墙体往上逐渐变小。淡黄色的土墙就像父辈们的脊梁,褪去泥土最初的颜色后,只剩下坚硬厚实。楼顶屋梁的瓦片向外伸出约1.8米,保护土墙免受雨水的侵蚀。靠右侧的那面墙,看起来向里倾斜了快一米,一副欲倒不倒的样子。听楼里的老爷爷说,他爷爷还小的时候,这面墙就是这么倾斜的。
大门外有一个长方形的大坪,大坪四周用一米多高的石头墙围住,墙上长满了苔藓。到了傍晚,大坪上非常热闹,大人在谈收成、拉家常,小孩在这里追逐打闹,一条黄狗趴在地上悠闲地摇着尾巴。到了烤烟和收稻谷的季节,这里又是另外一番繁忙景象。大伙儿或搭起架子,在一根根棍子上熟练地绑扎宽大的烟叶;或摊开竹垫,晒出金灿灿的稻谷,还时常要驱赶麻雀和小鸡。
大门上的对联是本地一位秀才写的“旧族衣冠近鲁邹,大家子弟同王谢”,横批“合楼平安”。两边门面上分别写有“加冠”“晋禄”,寓意要追本溯源、敦亲睦邻,要勤于读书、勤俭持家。在大门内墙的右手侧,有一座土地伯公神像,写着“诸弟子个个平安,老伯公年年增寿”,横批“神光普照”。
每年的除夕,牵头的户主(俗称“头家”)会关上楼门,在门背面贴上红字“出入平安”,此时所有人都不能进出了。十二点一过,大家才能陆续开家门,放鞭炮。在头家的带领下,大家手里拿着香,嘴里念着“脚踏四方,方方得利……开门大吉”,然后开楼门,放鞭炮,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大楼中央有一个大厅,也是家族议事、操办红白喜事的场所。左边的墙体已经微微倾斜,两边木头柱子上写的对联“六百年旧居竹苞松茂,五七大德宅地久天长”寓意这座老宅悠久的历史,而横批“春满人间”则寄语美好的未来。
从正门的左边或右边绕大楼一圈,大楼共有三十四个房间,今年已重新筑墙,翻新被烧掉的那五间。可以想象,当时住满人的时候有多么热闹。在大楼的四个角落,有四座楼梯通到二楼的粮仓和三楼的卧室。每层的木头柱子和木板卯榫勾连,把大楼连成一个整体,牢固而不失美观。站在三楼栏杆的任何一个角落四下望去,都有一个通透的视角,整座大楼一览无余。
人聚而兴,人去楼不空
最近几年,大家都陆续搬走了。杂草多了,屋顶漏雨了,燕子也不来筑巢了。人去,楼一定会空吗?每个月,我还是会从城市回到矗立在青菜地、掩映在绿竹丛里的土楼。在梦里,我还会回到童年时的土楼,在那夏日的夜晚,凉风轻轻吹,蟋蟀唧唧叫,年幼的我常常一个人坐在门口的石凳上,仰头看着数不完的满天繁星。抚摸着那坚硬的土墙,我还是会感慨父辈们的伟大,要历经多少沧桑,承载多少重压,他们修建的土楼才会如此挺拔。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土楼,今年永定区政府启动土楼大规模维修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修缮永定区的23座老旧土楼,大旧德楼就在今年的维修计划内。从今年9月底起,大楼里面开始忙碌起来,设计人员按照“保持原貌、修旧如旧”的维修原则对大楼整体规划,包括布局构造、修筑后墙等。上个月,我去的时候,看见施工人员正忙着搭建竹架,更换木梁,翻盖瓦片,拆除下厅。
150多年前被烧毁掉的后墙终于得以修葺,几辈人一直无法实现的土楼修筑梦,终于要在这一刻圆梦了。我看见不少人热泪盈眶,大家仿佛回到500年前那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那时,父辈们忙碌是为了有栖身之所;而现在,大家忙碌是为了家园的华丽转身。
我希望,每年夏天可爱的燕子还会飞回来筑巢;我希望,重现生机的大旧德楼不负往昔荣光;我希望,今天的我们沿着先辈们坚实的步履继续前行。
主办单位:欢迎光临beplay彩票 网站运营:beplay体育在线官网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beplay体育登录官方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有这么一幢方方正正的房子,以石奠基、以土筑墙、以竹编筋、以木建梁、以瓦避雨;有这么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园,滋养和庇护着一家老老小小;有这么一座朴实无华的老宅,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她就是我老家的土楼——大旧德楼。
大旧德楼是是早期大型方形土楼的典型代表,它的建成,是土楼建造技艺由发展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的标志。明末清初开始兴起的圆形土楼,正是在方形土楼的基础上把土楼建造技艺推向高峰。
大旧德楼建成于明朝正德十三年,即公元1518年,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古竹乡大德村。大德村古称“大旧节”,人们称这种古建筑为大旧德楼。五百年来,日升月落,风里雨里,大旧德楼就这么巍然屹立着、沉默着,见证了这一方水土的荣辱兴衰。
一座土楼,一部历史
前几年,我们家搬出土楼的时候,原来住在土楼里的人家基本上早都搬出去了。那时的我有些伤感不舍,有些遗憾无奈,仿佛看见一位耄耋老人欲说还休,欲言又止。
南宋末年,一群为了逃避战乱的中原人,拖家带口,一路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这片土地。看到四周的崇山峻岭,他们觉得,这里应该就是世外桃源了,于是再也不走了。世世代代,他们勤劳谦逊,谨言慎行,不敢以主人自居,而是自称为“客家人”。
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多年以后,他们的后代已完全融入当地。他们想有一个更好的家,想一直在这里安居乐业。于是,他们用土木搭建起了一幢方方正正的土楼,楼高五层。永定位于闵粤连陆,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且雨量分配不均,又往往骤雨骤晴,室外干湿变化很大。土楼能发挥其最大能量的含蓄作用:环境太湿时,能自然吸收水分,太干时又能自然释放水分,因此能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
如果只是一帆风顺,那就不叫风雨沧桑。不说这里的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更不说这里的早出晚归,炊烟袅袅。时间转瞬又来到清朝末年,战乱时的一把大火烧掉了两层楼。但是,这里没有哭泣,没有退却,一番修整之后,还有三层可以居住。至今,大门里侧翻新过的墙体,还有被烧过的明显痕迹。
小社会,大家庭
我没有见过她五层楼时的宏伟模样,现在的三层楼已尽显伟岸大方。
大旧德楼长约36.6米,宽约35.8米,高约10.5米,占地约2亩。最底层地基有2米宽,墙体往上逐渐变小。淡黄色的土墙就像父辈们的脊梁,褪去泥土最初的颜色后,只剩下坚硬厚实。楼顶屋梁的瓦片向外伸出约1.8米,保护土墙免受雨水的侵蚀。靠右侧的那面墙,看起来向里倾斜了快一米,一副欲倒不倒的样子。听楼里的老爷爷说,他爷爷还小的时候,这面墙就是这么倾斜的。
大门外有一个长方形的大坪,大坪四周用一米多高的石头墙围住,墙上长满了苔藓。到了傍晚,大坪上非常热闹,大人在谈收成、拉家常,小孩在这里追逐打闹,一条黄狗趴在地上悠闲地摇着尾巴。到了烤烟和收稻谷的季节,这里又是另外一番繁忙景象。大伙儿或搭起架子,在一根根棍子上熟练地绑扎宽大的烟叶;或摊开竹垫,晒出金灿灿的稻谷,还时常要驱赶麻雀和小鸡。
大门上的对联是本地一位秀才写的“旧族衣冠近鲁邹,大家子弟同王谢”,横批“合楼平安”。两边门面上分别写有“加冠”“晋禄”,寓意要追本溯源、敦亲睦邻,要勤于读书、勤俭持家。在大门内墙的右手侧,有一座土地伯公神像,写着“诸弟子个个平安,老伯公年年增寿”,横批“神光普照”。
每年的除夕,牵头的户主(俗称“头家”)会关上楼门,在门背面贴上红字“出入平安”,此时所有人都不能进出了。十二点一过,大家才能陆续开家门,放鞭炮。在头家的带领下,大家手里拿着香,嘴里念着“脚踏四方,方方得利……开门大吉”,然后开楼门,放鞭炮,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大楼中央有一个大厅,也是家族议事、操办红白喜事的场所。左边的墙体已经微微倾斜,两边木头柱子上写的对联“六百年旧居竹苞松茂,五七大德宅地久天长”寓意这座老宅悠久的历史,而横批“春满人间”则寄语美好的未来。
从正门的左边或右边绕大楼一圈,大楼共有三十四个房间,今年已重新筑墙,翻新被烧掉的那五间。可以想象,当时住满人的时候有多么热闹。在大楼的四个角落,有四座楼梯通到二楼的粮仓和三楼的卧室。每层的木头柱子和木板卯榫勾连,把大楼连成一个整体,牢固而不失美观。站在三楼栏杆的任何一个角落四下望去,都有一个通透的视角,整座大楼一览无余。
人聚而兴,人去楼不空
最近几年,大家都陆续搬走了。杂草多了,屋顶漏雨了,燕子也不来筑巢了。人去,楼一定会空吗?每个月,我还是会从城市回到矗立在青菜地、掩映在绿竹丛里的土楼。在梦里,我还会回到童年时的土楼,在那夏日的夜晚,凉风轻轻吹,蟋蟀唧唧叫,年幼的我常常一个人坐在门口的石凳上,仰头看着数不完的满天繁星。抚摸着那坚硬的土墙,我还是会感慨父辈们的伟大,要历经多少沧桑,承载多少重压,他们修建的土楼才会如此挺拔。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土楼,今年永定区政府启动土楼大规模维修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修缮永定区的23座老旧土楼,大旧德楼就在今年的维修计划内。从今年9月底起,大楼里面开始忙碌起来,设计人员按照“保持原貌、修旧如旧”的维修原则对大楼整体规划,包括布局构造、修筑后墙等。上个月,我去的时候,看见施工人员正忙着搭建竹架,更换木梁,翻盖瓦片,拆除下厅。
150多年前被烧毁掉的后墙终于得以修葺,几辈人一直无法实现的土楼修筑梦,终于要在这一刻圆梦了。我看见不少人热泪盈眶,大家仿佛回到500年前那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那时,父辈们忙碌是为了有栖身之所;而现在,大家忙碌是为了家园的华丽转身。
我希望,每年夏天可爱的燕子还会飞回来筑巢;我希望,重现生机的大旧德楼不负往昔荣光;我希望,今天的我们沿着先辈们坚实的步履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