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称,即使增加
核电项目,广东的“环境容量”也绰绰有余
核电将成为广东电源开发的新方向!为缓解广东的电力紧缺,今年7月,国家正式批准广东岭澳核电厂在2005年扩两台100万级机组。与此同时,广东阳江
核电站的审批程序正抓紧进行。眼下广东还在开展全省第四座核电站的选址工作。
本周末,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正式受聘为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的科技顾问。本报记者就广东核电发展及核电安全问题,独家采访了这位权威专家。
核电比煤电更“经济”
今后几年广东陆续上马核电项目,核电站的建设成本大吗?
潘自强院士说,广东是中国的能源消耗大省,近年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峻。由于广东自身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不丰富,大部分的水电资源也已开发利用,因此必须寻找新的能源出路。而作为沿海地区,广东在火力发电受环境容量等条件限制,风能、太阳能等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上马一批核电项目是明智的选择。
他介绍,表面上,核电站的造价高于煤电站,但随着煤电厂今后要加装脱硫装置而提高运营成本,核电厂的成本将与煤电厂相距不远。将来核电站建设的国产化率提高,其成本还可进一步降低。一个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补充30吨左右的核燃料,而同样规模的煤电厂每年要用煤300万吨,加之煤电厂对环境污染较大,综合考虑内外部成本,核电比煤电更为经济。
阳江核电站绝非“脏猫”
核电站会否给广东环境带来压力?潘自强说: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像“核电大国”法国,国土面积有限,却拥有50多个核电站,而且一直安全运行。以广东的情况看,即使增加核电项目,环境容量也是绰绰有余的。
他说,大亚湾核电站至今已安全运行10年,周边环境一切如常,这说明核电并非人们想象那么“可怕”。而对中国现有核电站周围环境的监测也表明,核电站环境放射性水平与运行前的数据相比没有发生变化。核电站温室气体的排放系数仅相当于同等规模煤电厂的百分之一,远低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另据了解,目前国家对于核电站的建设和管理有非常严格的安全监管制度。核电站上马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环境评价,以阳江的核电项目为例,至今已进行了地震、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和环境等专题研究40多项。仅涉及地质和地震的项目就有约20项,每项专题都组织专家评审。
公众意见左右核电发展
面对公众对核电站的种种担心,潘自强院士坦言,我国核设施至今未发生一起辐射致死事故,但不少人仍认为核电“很危险”,这主要是我们在公众沟通方面的工作还不理想。他说,目前我国仅有九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装机容量仅占我国电力总容量的1.6%,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国人对核电不了解造成的。
他说,在一些核电发达国家,有专门研究与公众沟通的机构,公众的意见事关核电站的发展。我国也应大力开展公众沟通工作,推动核电事业进一步发展。本报记者区健妍实习生李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