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纪念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事故20周年的活动近日在乌克兰进入高潮,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姿多彩。但专家认为,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讲,这一切全部加起来也比不上去年联合国8个专业机构、100多名专家共同起草的一份长达600多页的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医疗、生态和社会—经济后果的报告,甚至比不上去年9月为提前纪念切站事故20周年而举行的维也纳国际研讨会的报告。
不过在一个关键点上,还是乌克兰人自己的说法最为淋漓尽致。这个关键点就是乌克兰的所谓核燃料全程循环之梦。
所谓核燃料全程循环,是指从核燃料原料开采和提炼到核燃料生产、利用和核废物处理整个过程。乌克兰
核电发展到今天,在全国电力系统中所占比重已达50%%以上。然而乌克兰只有铀、锆开采和初级提炼工业,并没有核燃料即所谓核电站使用的“释热元件”的生产部门,所用核燃料全部从俄罗斯进口,核电站所产废物也要全部运到俄罗斯加工处理。也就是说,核燃料循环的头和尾都捏在俄罗斯手里。
这一点使乌克兰如芒在背,于是,自2004年以来,“我们要搞全程核燃料循环”的口号越喊越响。今年2月10日,叶哈努罗夫总理甚至宣称,乌克兰将在2018年前完成核燃料全程循环。
然而随即,一切呐喊都嘎然而止了。是何缘故?无他。美梦难圆。先说循环之头———核燃料的生产。
2月18日,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森珀松访乌会见叶哈努罗夫总理时强调,美国重提乌克兰的核燃料资格问题是为了审定美国和欧盟标准的核燃料能否适用于乌克兰的核电站,即从美国核燃料能否充当乌所用俄核燃料替代品的角度来考虑向乌提供核燃料问题,而不是把它视为乌建立核燃料全程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此话一出,无异乎当头一棒。
此外,在中间环节上乌克兰也心有余而力不足。用乌克兰一位专家的话说,它虽然曾为印度和中国的反应堆设计过某些部件,但它并不是一个核反应堆建造国。也就是说,乌克兰没有设计制造整个核反应堆的能力。
循环末端上的问题就更多了。
首先是乏核燃料(即核废料)的处理。这是世界核能领域头号难题。
由于运输速度缓慢,1993年12月,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卸下的乏燃料棒几乎把乏燃料库全填满了,乌方不得不赶紧与美国杜克工程服务公司签约,向它购买暂时装存乏燃料的钢筋混凝土集装箱。切尔诺贝利的乏燃料问题更糟糕,它的乏燃料全部封存在1、2、3号机组和机组近旁的存放池及暂时储库里,而后者的使用寿命只有10年了。
到2005年年底,乌克兰已积存了约4500吨水—水堆和大功率石墨堆乏燃料类重金属,其中有近12吨需要特别处理的钚,但政府至今尚未就乏燃料处理问题作出最后决定。到底是埋入岩洞还是埋到超深矿井里去,科技界一直在争论不休。
对乌克兰来说,乏燃料加工是一个资金和技术都缺乏的领域:加工1吨乏燃料至少要生成45吨高放射性废液、150吨中等放射性废液和2000吨低放射性废液。苏联核工业几十年间总共也只加工了近万吨乏燃料。实际上,英国和法国长期以来一直利用国际协议中的漏洞,把自己加工后的放射性废物直接倒进北大西洋,并且有证据表明他们至今仍在这样做。日本也同样如此。俄罗斯则是把废液泵入地下或倒入露天池里存放。
乏燃料加工处理代价非常昂贵。按西方标准,建一座年加工1000吨的工厂需投资3.5亿美元,同时还要建一个放射性废液库储存高、中低放射性废液,其规模要按每加工处理1吨乏燃料产生2200吨放射性废液计算而定,建库投资达15亿美元,还不包含运行费用。也就是说,一个年处理1000吨乏燃料的工厂,每年要产生220万吨放射性废物,包括7500吨玻璃化高放射性废物,为存放这些固体废物还要建一个超过10亿美元的永久地下储库。
乏燃料即便是不经加工处理而采取暂时地上“干储”,代价也不菲,不含运输费和运行费约为8500美元/吨。2000年,乌方与法国核能公司签署了按“交钥匙”方式建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乏燃料“干储”库-2号的合同,结果乌方白花了9000万欧元建库,建起来的库成了摆设,无法接纳该站的乏燃料,如今法方又要求追加1亿欧元进行改建。
至于核废液,现在的处理办法也十分有限。据欧共体数据,中等放射性废液用水泥固化处理,成本约1—2万欧元/立方米,固化后掩埋处理还需要1—7万欧元/立方米。
乌现有1.3亿立方米放射性废液,要真的搞“全程循环”,它要花多少钱来建库、建厂和使库厂正常运行?它根本就没有这个财力。(本报基辅4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