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胡锦涛主席于4月12日至13日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期间与奥巴马举行了双边会谈。这是胡锦涛主席今年的首次出访,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多边场合专门就核安全问题发表看法,也是中美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年初以来一系列波折后的首次会晤,因而格外引人注目。
从此次峰会受到国际社会重视来看,有47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盟等负责人与会,会议发表了公报和工作计划,强调核恐怖主义是对国际安全最具挑战性的威胁之一,承诺通过负责任的国家行动和持续有效的国际合作,以及强有力的核安全措施,减少核恐怖主义威胁。
此次峰会具有特定的背景,即“核”有望成为今年国际社会的年度“关键词”。如同2008年被称为“金融危机爆发年”,2009年被称为“气候变化年”,2010年堪称“核问题年”,一系列核问题“扎堆”:核能大开发、核裁军大踏步、核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梦魇”、核扩散(朝核、伊朗核等)形势严峻。核问题骤然升温,其症结在于国际社会难以缓解和平利用核能与防扩散之间的深刻矛盾,其根源则在于西方大国奉行防扩散“双重标准”与推行强权政治。
随着国际社会不断“进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加鲜明,核军备在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较冷战时期相比显著下降,大国之间的核大战已无法想象,但各类“涉核”非传统安全挑战日益突出,伴随核能“大跃进”的核安全事故乃至灾难不可不防,主要针对西方大国的核恐怖主义更是令人担忧,故此次峰会聚焦于“核恐怖主义”。
此次峰会具有多重复杂影响:其一,核安全属于全球性挑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需要全球通力合作与全球治理;其二,此次峰会成功举行充分展现了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与“忽悠力”。核问题是奥巴马上台以来的外交重点之一,从一年前提出“无核武世界”口号,到4月6日美国出台“核态势评估”、宣称“不对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再到4月8日美俄签署新的核裁军协议、将各自核武库削减近1/3,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既反映了“变革总统”奥巴马的“新思维”,也体现了其善于造势与对国际议程的设置能力,表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仍有“呼风唤雨”的号召力;其三,美国热炒核安全有其自身战略考量,美国主办峰会的真正意图是为其反恐与防扩散的安全战略服务,即千方百计防止“基地组织”获取核武器,全力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而后者正是美国当下紧锣密鼓推进安理会通过制裁伊朗新决议草案的原因。
而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核大国、发展中大国,中国在核安全问题上的立场备受瞩目,胡锦涛主席在峰会上发表了《携手应对核安全挑战共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讲话,牢牢占据了道义制高点,有效维护了负责任大国形象,显著增进了国际话语权。
胡锦涛首先系统阐述了加强核安全的“五点主张”:第一,切实履行核安全的国家承诺和责任;第二,切实巩固现有核安全国际法框架;第三,切实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各国应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发挥主导作用;第四,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核安全能力;第五,切实处理好核安全与和平利用核能的关系,核安全措施应有利于为各国和平利用核能营造有利环境。
讲话强调了中国在核安全问题上的不懈努力:全面加强核安全能力;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批准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订案;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合作,积极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工作;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核安全援助,正积极考虑在华建立核安全示范中心。
中国政府重申了始终如一的核战略与核政策。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坚决反对核武器扩散,积极支持加强国际核安全努力,坚定支持各国平等享有和平利用核能权利。胡锦涛的深刻阐述不仅使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所谓“无核武世界”主张相形见绌,也使所谓“中国核战略不透明”的谬论不攻自破。
针对与此次峰会相关的伊朗核问题,胡锦涛在4月12日与奥巴马的双边会晤中表明了中方立场,强调中美“总体目标一致”,中方一贯致力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和中东地区和平稳定,愿同美方继续保持沟通和协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在次日进一步阐述了中方主张,表示“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支持“双轨”战略,始终认为“对话与谈判”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制裁和施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作为在核问题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中美今后将在三个层面上展开“核博弈”:在核安全上以共同利益为主,有望拓展合作;在核战略上需要加深战略互信,美方尤其需要抛弃霸主心态与偏见;在朝核、伊核等防扩散问题上,需要求同存异、相互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