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风电变电变压器核电开关柜互感器电缆绝缘子火电柴油发电机组

周大地:中国核电政策不应跟风 核安全标准需更严

2011-04-10 中国投资 2
虽然福岛核事故、德国宣布放弃 核电带来的公众焦虑已经暂时和缓,对于我国核电未来发展的疑问仍未解决。

近日,记者专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在他看来,中国的核电已经采用了IAEA最新修订标准,并进行了谨慎的选址而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而从现实的能源需求看,核电依然是多元化的一次能源结构中不可替代的部分。

周大地认为,世界各国的核路线受到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 中国核电政策不可跟风。而当前中国发展核电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而是决策能力和决策机制;最大的障碍是信任危机。

核电:多元格局不可替代

记者:您如何看待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周大地:对于我国来说,核电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发电技术,更是重要的一次能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结构中又偏重于煤炭。目前国际上即便是煤炭大国,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也很少高于20%,而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中的70%以上,非常高了。

从今后的我国能源需求来看,虽然现在有各种不同的预测,但基本上主流观点认为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还要达到50亿吨标准煤左右甚至更多,2010年消费是32亿吨,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增加20亿标准煤,靠什么?除了煤炭,天然气还有余地,但预计只能从1000亿立方米提高到3000亿立方米,也就是达到4亿吨标准煤,增加部分是3亿吨标准煤;石油,目前的产量已经达到高峰,从长远看,未来还会减少;水电,目前有2亿千瓦没有开发,可以增加3亿-4亿吨的标准煤。总体来看,国内的常规能源增长潜力有限,如何提高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就要看还有哪些可能性。

虽然我们对可再生能源寄予了厚望,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可以利用的风电有10亿千瓦,即使开发了所有风电,也只能提供6亿吨标准煤的能源。但实际上,全部开发还有技术难题;太阳能是丰富的,但太阳能在今后很长时期都会是最昂贵的,而且1亿千瓦的电池能量只能提供4000万吨标准煤,我们规划的10亿千瓦太阳能也就4亿吨标煤。

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很多人认为应该加大煤炭的开发强度。但是我国煤炭的开发强度已经远超世界各国,导致现在矿难不断,不管开发管理技术怎样,大量的地下开采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都很难做到安全有效。当然短期内提高煤炭的产能是可以,但从国际经验看,以后不可能再大幅提高,甚至可能因为安全问题、地面破坏、生态问题而降低产量。煤炭开采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过去年平均1万人,现在每年2千多人,而且会对地质造成长远的影响,几十年都不宜居住。何况还有各种二次污染,对水、大气造成的污染,导致癌症的增加和人类的提前死亡。

所以,核电不是发电的问题,而是一次能源的供应问题。总体来看,在当前的能源平衡中,核电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能源,它是经济的、高效的、稳定的能源,从投资角度看比风电和太阳能更具有优越性。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需要核电来提供10%以上的一次能源。如果这部分能源用风电来提供的话,需要4亿-5亿千瓦风电,在目前的条件下不可能;由太阳能提供的话,1亿千瓦核电需要6亿-7亿千瓦替代,这都不太容易;而生物质能则更不具有可行性。

因此,为了保障能源供应,总体上应该多元化,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当然,如果中国有大量清洁高效的能源,可以不发展核电。但就目前来看,我国近年来要增加能源需求,要保护环境,又不可能大量进口,因此,核电是高效安全的,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替代的。

中国核电政策不应跟风

记者:德国弃核之后,您认为我国的核电该如何走?

周大地:德国放弃核电,有其自身的复杂原因。首先德国民众长期在东西方对立的政治背景下,长期受到核恐怖宣传的影响,形成了“核不安全的”的认知,这种认知根深蒂固。其次,从德国的能源形势来看,德国早已实现了能源的优质化,而且能源消费已经达到了高峰,今后不需要提高供应,甚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还可能会减少能源消费。所以他们目前新增的能源需求,可以部分通过可再生能源解决。另外,德国的弃核决策也是本届政府的一种政治性的决策,下届政府会不会也坚持,还有待观察。

事实上,现在宣布放弃核电的只有德国和意大利,而他们也不排除从法国进口核电。核电大国如美、日、法、英等,都不放弃核电,甚至重申了核电的安全性,表示要继续发展核电。我国的核电政策不应跟风。
标签: 周大地,核电
反对0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更多> 同类核电
推荐图文
推荐核电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付款方式| 联系方式|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网站留言| RSS订阅| 违规举报| 京ICP备11041772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