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内
核电项目暂停审批,时隔一年,政府对核电的发展政策将有何变化?
中国核电是收是放?
“3 11”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国内核电项目审批关闸。新项目审批何时重启,内陆
核电站如何布局?未来核电产业发展规模应做怎样的调整?核电禁令一周年之际,众多媒体对此进行了分析。
3月13日证券日报说,时隔一年,中国的核电发展终于有所回暖。全国政协委员王炳华透露,中国政府会在今年恢复对国家核电站项目的审批。政策对核电的回暖也使得“十二五”核电规划不再遥遥无期。文章分析认为,一方面很多项目在2011年就已经核准,前期经济投入已经很大;另一方面,煤炭等一线资源匮乏,市场需求旺盛,能源结构不合理,迫切需要发展核电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除安全之外,国家继续发展核电,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还是核电的清洁,因为正常情况下,煤电站排放出来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高于核电站放射性的污染。
3月16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刊载了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全国政协委员、秦山核电联营公司原董事长李永江认为:“经过一年缓冲和调整,是到了核电项目重新审批的时候。从能源供应、环保和能源交通层面考虑,国家应尽快解禁,赶紧审批一批核电站。”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则公开表态,“坚决反对在内陆建核电站”。他说,核电“安全系数”是理论计算,未经实践或实验考验过的“理论值”。我国建造的核电站所面临的“风险”,有很多是无法“可信地”计算出来的,如恐怖分子袭击、天外陨石袭击等。对此,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回应称:“核电业所有人士,包括地方政府意见和社会公众意见,都是中国内陆必须要发展核电的。尤其是华中地区,市场需求旺盛,能源结构不合理,迫切需要发展核电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日本地震海啸一周年之际,媒体也提醒人们对核电不能掉以轻心。南方人物周刊在一篇题为“日本‘3.11’大地震周年祭”的文章说,日本人谈核色变,原来最为自豪的社会信任感在灾后大幅下降。“3.11”大地震在改变着世界,全球发出共同的惊叹:对地震海啸防范堪称世界第一的日本尚且经受不住如此的浩劫,那么如果这样的灾难发生在世界其他地方,将会是怎样的悲惨场面?文章认为,对核电的疑虑,将会带动世界各国投入更多资源,加速研究发展绿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