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发展湖南省人民的期盼
南华大学校党委书记邹树梁博士专访
(通讯员 唐学伟)中国是能源需求大国,在中国的能源结构里占主要部分的是火力发电。然而,随着世界气候的变化,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枯竭,都预示着高碳排放量的火力发电终将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核能发电作为清洁、高效、安全的发电形式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并且,随着核电技术的发展以及公众对核能行业及核能安全知识的了解,“建设
核电站”在公众心目中逐渐从“恐惧”转变为“期待”。湖南省内拥有多家核工业单位,同时,拥有“中国核工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之称的南华大学就坐落在湖南省衡阳市。
那么,湖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以及湖南省人民对我国核电发展的态度是怎样的?湖南省在我国核能发展以及核电厂建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近年来,势头最热的“内陆核电站”的前景如何?其安全性是否能够得到保障?世界核电发展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我国的核电发展又处于怎样的阶段?国人最为关注的核电安全问题是否能够真正的得以解决?
问1:湖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以及湖南省人民对我国核电发展的态度是怎样的?湖南省在我国核能发展以及核电厂建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答:湖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以及湖南省人民都期待着、盼望着核电的发展。
首先,核电的发展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的需要。发展核电是目前世界各国解决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环境与资源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目前地球上核燃料原材料储备丰富,并且,其利用率随着乏燃料循环技术的发展逐渐提升;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其碳排放量极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
其次,湖南省长期支持着中国的核事业和两弹一艇的发展,并不断做出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湖南省内拥有多家核工业单位,如衡阳、郴卅、益阳、永州、长沙等地。同时,南华大学也在不断培养着中国核工业人才。近年来,南华大学每年向国防系统和核工业系统输送毕业生1000余人。建校55年以来,累计已输送了超过5万名核类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先后授予南华大学“十五”、“十一五”期间为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
再者,湖南省积极开展针对公众核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正如之前所说,“核”对于湖南人民来说并不陌生,湖南省政府对核工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以学校为核心所开展的核知识科普宣传活动,使得湖南省人民具有丰富的核知识,并且深刻认识到核能所具有的巨大优势。
问2:近年来,势头最热的“内陆核电站”的前景如何?其安全性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答: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泽、湖北大畈被视作中国首批内陆核电项目,已纳入了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这三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项目开工所需政府支持性文件已基本取齐;初步设计已完成,施工设计图纸储备量已满足开工需求;关键主设备已订货;现场“五通一平”、生产配套设施已基本施工完毕;三个项目的投资均已超过30亿元,尤其是桃花江已经做了大量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经济持续增长,用电缺口不断拉大的形势下,湖南、江西、湖北对重启核电充满了渴望。重启内陆核电也成为2013年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湖南代表团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一号建议”便是《关于尽早启动内陆核电项目建设,并将桃花江核电站列为首个内陆示范核电站的建议》。核电界对于内陆核电的技术安全性信心满满。
其实,内陆核电与滨海核电的说法,其实是中国特有的说法,在国外,并没有这种严格的区分。全世界运行的核电机组一半以上建在内陆地区,法国和美国的内陆核电比例分别占69%和61.5%,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建有32台核电机组。瑞士、乌克兰、比利时等国核电厂全部建在内陆。以法国为例,该国的19个核电厂中,有14个核电厂位于内陆地区,共40台核电机组,其中仅罗纳河(Rhone)沿岸就建了4个核电厂,共14台机组,总装机1340万千瓦。
对于“内陆核电站”安全性的讨论,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于5月31日在湖南益阳发布《内陆核电厂环境影响的评估》课题研究成果,试图论证在中国内陆建设核电站是否会对环境和公众的健康造成影响。并且,中国目前规划的内陆核电项目都是三代核电,要比美国、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内陆核电技术更安全,更有保障。内陆核电与沿海核电厂安全标准基本一致,在低放射性废液排放方面内陆更加严格。中国在建的三代核电站具有较为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堆芯熔毁概率为10-5每堆年,大量放射性释放物质的概率为10-6每堆年。我们还可以做到核电站正常运行时近零排放。按照《核安全规划》要求,中国‘十三五’新建的核电站要通过设计措施达到实质上消除大量放射性释放的可能性。此外,在选址方面湖南省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湖南从来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厂址附近没有地震记录,不存在能动断层,地质结构稳定,是优越、得天独厚的内陆核电厂址。
中国内陆核电厂采用的压水堆型具有“大干式”安全壳,巨大的体积使得其在严重事故工况下具有较好的滞留能力和防氢爆能力。“大干式”安全壳的底部,是厚实的钢筋混凝土构筑,所有贯穿安全壳的管道都从上部穿出,其下有巨大的内部容积。这使得大量放射性废水外逸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中国的内陆核电厂在应急电源、应急补水等方面采取了多重和多样的措施,包括将应急移动电源放置在设计基准洪水位5米以上的高度。这些措施可以保证在极端情况下,尽快(例如三天)回复堆芯闭式循环冷却。
问3:世界核电发展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答:在经历了日本福岛核事故沉重打击后核电正在逐步走上复苏之路。并且,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环境危机,促使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优势又重新显现,核能在世界未来的低碳能源中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核电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美国、欧洲、日本开发的先进轻水堆核电站,即“第三代”核电站取得重大进展,有的已投入商运或即将立项。核电作为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并且,核电作为当前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有核电站。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共有437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核电站主要分布在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法国、英国、俄罗斯、德国和东亚的日本、韩国等一些工业化国家。其中美国有104台、法国58台、日本50台、俄罗斯33台、韩国23台、印度20台、加拿大19台等等。目前核电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5%,根据IAEA发布的2011年度全球核发电比例的统计数据,其中法国高达77.7%,韩国为34.6%,日本为18.1%,美国为19.2%。全球在建核电机组68台,装机容量约为7069万千瓦,其中超过70%的在建核电机组集中在亚洲的中国、印度和欧洲的俄罗斯等国家。
出于对环保、生态和世界能源供应等的考虑,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低碳、可靠的能源,近年来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采用,在全球部分地区掀起了核电建设热潮。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考虑或启动建造核电站的计划,已有60多个国家正在考虑采用核能发电。到2030年前,估计将有10-25个国家加入核电俱乐部,将新建核电机组。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的核电装机容量增加至少40%。
问4:我国的核电发展又处于怎样的阶段
答: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核能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国务院先后召开三次常务会议,听取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情况汇报,审议并通过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调整后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核电企业认真实施在役、在建机组安全改进,核电工程项目恢复正常建设,核能行业各领域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进展,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2012年4月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建成投产;2013年2月辽宁红沿河1号机组并网发电;2013年4月福建宁德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目前我国大陆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16台,总装机容量1362万千瓦。2012年发电量983. 17亿千瓦时,较2011年增长12.75%,占全国清洁能源电量的9.22%,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7%。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9台,3166万千瓦,2012年完成工程建设投资778亿元,同比增长1.8%,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在役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取得良好业绩。2012年15台机组的平均负荷因子达到89.9%,没有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界定的2级和2级以上运行事件,职业人员个人剂量和集体剂量均在较低水平,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按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规定的性能指标对照,在全球400余台运行机组中,我国在役核电机组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在核电技术发展方面,我国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在核电装备国产化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并且,我国积极推进核电项目管理创新,核电建设能力国际领先。原材料方面,我国大力加强铀资源的勘查及开发,以提高核燃料保障能力。在核电发展的同时,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高度重视核专业人才培养,为使核电发展“后继有人”不懈努力。
问5:国人最为关注的核电安全问题是否能够真正的得以解决?
答: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发展核电,必须按照确保环境安全、公众健康和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实到核电规划、建设、运行、退役全过程及所有相关产业。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经验的积累,核电厂的事故发生率将会越来越低,仪器及设备的可靠性逐渐提高。
目前我国在建、在役机组主要是二代及三代压水堆堆型,其具有先进的结构设计,并且吸取了历史上的事故经验教训。凭着高质量的技术保障和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二者一体,形成“纵深防御体系”,从而将核泄漏概率降至最低。
此外,历史上著名的三次核事故均是人为因素及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是由于外界的影响而导致的事故的发生,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由于当时研究人员在做一次安全实验,切断了反应堆所有的安全措施,却又启动了反应堆,这个实验方案严重违反了安全规程。福岛事故是由于地震及海啸,而美国三哩岛核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实质性影响。同时反应堆本身的事故率是极低的,历史上基本没有发生过由于设备故障原因而引发的重大事故的案例。并且现如今的设计也将操作人员的人为因素考虑在内。
对于未受到足够核知识科普的公众人群来说,因受原子弹恶名声的株连,以及可能发生的核泄漏的灾难性后果,使得公众对和平利用核能的各种装置,如核电站、核供热堆等产生了误解而心存余悸,甚至在核电站和核炸弹之间划上等号。但其实,目前为止民用核工业仍然是最为安全的工业文明之一。湖南省良好的核知识科普宣传工作也是湖南人民大力支持并且期盼能够发展核电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