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2013年5月27日傍晚,当我们乘坐的航班飞临重庆万州机场,俯瞰夕阳下莽莽的大巴山脉,不禁感叹于古蜀道的艰险峻峭。而我们此行要走近的,正是行走在这山水之间的国
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雅安-武汉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万州-开县-云阳’段(以下简称“万云段”)外业工程队”。
2012年12月26日,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国核电力院”)中标雅安-武汉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一站一线”(重庆1000kV特高压变电站B包和线路工程包7)的初设和施工图设计。他们立即行动起来,为这个被定义为“‘西电东送’三横三纵骨干网架中的‘南横’组成部分和四川水电基地外送的重要电力通道”的特高压工程,展开了设计工作。2013年4月18日,他们的外业工程队奔赴重庆万州,开始与后方设计人员联动工作,踏上与万州崇山峻岭亲密接触的智慧与汗水之旅。
有着同样梦想的“合伙人”
“大家行动再快点!检查装备,清点器械,马上出发!”
我们到达万州的次日,清晨不到6时,身为“万云段”设计副总工程师的国核电力院电网事业部主任助理任宗栋,大声招呼着身边的伙伴。几分钟后,线路电气的张军伟、岩土专业的杨伟等外业工程队的队员们做好准备,跳上车子,一起出发,前往外业现场。
我们想起了正在上映的一部名为《中国合伙人》的励志电影,想起了电影中讲述的那群拥有同样梦想、携手打拼事业的年轻人。我们感觉到,跳上车子出发的队员们,也像是“合伙人”,怀揣着同样的梦想,沿着同一条崎岖的山路前进。
身为国核电力院人,他们的梦想,就是为祖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奉献更多设计智慧、创造更多精品工程。
而在北纬30度的太阳照耀下的这一刻,在相对高差超过500米的“万云段”,他们的梦想具体到通过做好自己所承担的“一站一线”设计任务,为雅安~武汉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雅安~武汉特高压工程”)的建成投运贡献智慧与汗水。
“雅安-武汉特高压工程”全长1296.7公里,是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我国特高压交流电网大规模建设的首批工程。
全线投运后的“雅安-武汉特高压工程”,将显著提高四川水电外送和华中地区受电能力,增强华中与华北电网水火互济能力。同时,还将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安全运行提供支撑,有利于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形成“强交强直”的送电格局。
作为这项饱有重要意义的特高压工程的主体参与单位之一,国核电力院自担当的那天起,就深感责任重大,深感使命光荣,干劲倍加充足。围绕承担的任务,他们迅速组织精干力量、统筹调集优势资源。来自该院电网事业部、勘测事业部线路电气、线路结构、测量、地质等多个专业的一批年富力强的技术骨干,投身到工程设计服务中。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山里干外业,一干就是40多天。
“万云段”线路总长95公里,其中,有90%以上为山区丘陵,这90%的线路中,又有32.6%是高山大岭地形,最高的铁峰山作业区,海拔超过1300米。
我们在的当天,外业现场是在距万州城区17公里、海拔1170米的贝壳山上。在这个季节,重庆的阳光已经让蚊蝇蛇虫活跃了起来;在这个季节,大巴山里的湿热又让这些蚊蝇蛇虫烦躁了起来……这里的外业条件多么艰苦,如果不是亲身体验了一把,我们绝对是想象不到的。
因为带有使命,因为拥有梦想,这些年轻人从未在十分艰苦的外业工作中退缩过、懈怠过。
线路逶迤在崇山峻岭中,在测量精度和范围上有很高的要求,而达到这个很高的要求,又受制于崇山峻岭的自然。测绘专业的李卫对此深有体会:“有时为了到达一条塔腿的位置,需要在茂密的树缝中钻出十几米长的通道来,脸上、胳膊上、腿上留几道伤疤是正常的。有些塔位周边的树木很高,影响GPS信号接收,砍掉一些树枝都不行,只有爬上去,我们很多同事都学会了爬树……”
在随队采访期间,我们恰逢国核电力院副总工程师孙成秋在外业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在休息的片刻,站在一块石头上,他向队员们说:“一方面,我们在参与着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工程,多么荣耀啊;另一方面,也将为大家在专业上的积累、技术上的提升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要拿出干劲,保质量,赶进度,全力以赴不耽误……”
孙成秋,从事电网设计31年,参与过晋东南-南阳-荆州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等50余项输变电工程设计,干过的“大活”不少。在“雅安-武汉特高压工程”面前,他一如既往的为崇高使命而担当,一如既往的为担当使命而兴奋……
而参加工作不到1年的线路结构专业的李保中则更加兴奋地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就有机会跟随前辈参与到这么重要的工程任务中,太给力了。在外业中吃点苦,在山路上跌几跤,都是我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朝着另一个高地,这群“万云段”的“合伙人”,带着梦想,快乐前行……
“北京”遇上“西雅图”
进入作业区后,测量专业的小伙子宋双迅速铺开一张纸卷,和同事们研究起来,这是用于选线参考的航拍实景地形图。
大家称这张图为“西雅图”。宋双这样解释——因为“万云段”地处祖国大西南,又因为整个工程的起点是雅安,联想到最近上映的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图》,同志们苦中作乐,就将这张反映“万云段”地形的图纸简称为“西雅图”。
真是“北京”遇上“西雅图”,这些来自北京的国核电力院人,将在未来几个月里,走遍图中描绘的山林水涧。
但这次“北京”与“西雅图”的相遇,可不是电影演绎的爱情故事。就是这张“西雅图”,给这些来自北京的国核电力院人制造了不少麻烦——因为重庆山区地形复杂、植被茂密,航图反映的断面和地形与实际出入较大,对高程测量、塔位判断和优化排位都造成不小的困难。
而就雅安-武汉特高压工程本身而言——一方面,因为工程意义的“重大”,在技术标准上站在了一个高度;另一方面,又因为客观要求的“特殊”,诸如作为目前中国输电距离最长的山区特高压双回路输变电工程,它技术难度大、可靠性要求高、建设环境复杂……给技术服务者也提出了许多挑战。如何站到那个高度,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考验设计者的智慧与实力。
视“科技立院、创新发展”为发展理念、坚持“精心设计、优质服务”的国核电力院,实实在在地在“万云段”工作中,坚持依靠技术优化服务,通过创新技术破解难题,立足奉献技术彰显品质。雅安~武汉特高压工程万州至荆门段全线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设计耐张转角塔基数占总塔基数的27%以上,铁塔根开大、塔身高、重量大是突出特点。“万云段”由于山区地形险峻、作业面积窄小、高低腿铁塔多等限制条件,对铁塔基础定位的要求尤其高。对此,国核电力院应用了山区分体式耐张塔、山区窄基塔等新塔型,减少了线路占地,使“塔宽地窄”的难题迎刃而解。由于减少了土石方工程开方量,对保护植被避免水土流失也起到关键作用。此外,他们还综合考虑地形与气候环境等因素,部分采用了性价比较高的上字型铁塔设计,增强了工程的经济适用性。
雅安-武汉特高压工程拥有我国最高的交流电压等级,高达1000kV。在这样的特高压线路中,普通塔型比常规500kV的大跨越塔还要庞大和复杂,平均塔高超过100m,单塔重量达到150-500吨,而且杆塔塔头尺寸大,导地线荷载大……国核电力院作为设计单位,在做好设计技术服务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这样的庞然大物,设计出来后,又该如何安全、顺利地架设在崇山峻岭中呢?为切实解决今后在施工建设和运行维护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经过该院设计团队的反复研究和论证,在“万云段”的双回路特高压塔的设计中首次采用了高强度组合的大规格角钢,充分发挥大规格角钢强度高、易加工、方便运输的优点,一举让山区大件运输、大件组装不再成为难题。
“这里一座山起来,那里一道沟下去,多变的地形造成很多局部微气候,这对工程的影响是蛮大的。”水文气象专业的陈春喜给自己的工作主动加码,通过对沿线的实地考察和测量,通过搜集、分析现有的水文、气象资料,研究和摸索着“万云段”局部区域微气候的特征规律,为线路的定位和将来的建设、维护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精心设计、优质服务’是技术水平的体现,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陈春喜这样说。
他们充分利用GPS定位系统,通过反复的测算、比对、论证,力求精确、科学地定位铁塔,目标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总塔基数和耐张塔数。“减少一个耐张转角塔,就可以为业主单位节省数百万元的成本投入。” 任宗栋说,“‘精心设计、优质服务’就是要把技术的力量发挥到最大,站在业务、客户的角度做好我们的工作……”
不止这些,还有扩径导线、人工挖孔高桩承台桩、重型索道等一批创新技术在工程中得以实践……
不止如此,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他们还在外业作业形式和流程上“搞研究”。线路电气专业的秦加林说:“我们结合踏勘情况调整了作业形式和流程,分成两队双线作业,还将选线、定位相互糅合,提高了不少效率。”
“万云段”设计总工程师康东升说:“按照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我们下一步还要加大力量,再接再厉、快马加鞭。”
无论手中的“西雅图”还掩藏着多少困难与挑战,来自北京的国核电力院人,向前的步伐都是坚定的,信心源于“科技立院、创新发展”,执着来自“精心设计、优质服务”。
致他们在大山里绽放的青春
国核电力院副院长王雷鸣告诉我们,让他通过工程看到未来的,是依托“万云段”外业工程队组建的——那支平均年龄不到28周岁的“万云段外业工作青年突击队”。
这支“青年突击队”的年轻人们,在参与万云段工程任务的过程中努力着,奋斗着,奉献着,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担当起突击队的职责。同时,他们也在大山里的外业工作中,留下了许多个生动的创业故事,上演着一部有着许多个精彩瞬间的青春剧。
这部青春剧的主题是“奋斗”。在每天的工作中,他们每人平均要在山路上徒步攀行7.2公里,有时需要翻越几座山头、穿过几个村落。夜幕降临,回到驻地,不顾疲惫,他们又进入“奋斗”的另一个战场。他们会静下心来,或是消化白天踏勘得到的数据,或是与后方设计人员交流现场发现的问题,或是对第二天的线路进行预排位……自己要求自己别闲着,忙起来自己闲不着。零点后才休息、六点前就起床,是他们的常态。
大巴山的蛇,经常来“抢戏”。在贝壳山脚下,队员们还告诉我们,一定要小心“蛇出没”。下车没走出多远,行至一处草丛,先头队员忽然告警:“蛇!大家注意!”只见沿山路流淌而下的小溪旁,一条公蛎蛇蜿蜒着向我们游弋而来。初来乍到的我们十分紧张,队员们却像见到老朋友,让开道路待它经过,然后继续前行。来不及向这行向上的背影投去一道敬佩的目光,他们就已溶进了连天接地的苍翠。
登山杖,是这部青春剧的重要道具。“万云段”的外业工作,全部是在山林之中展开的,为了方便攀登山路,也为了“打草惊蛇”,几乎每名队员都自制了一根登山杖,翻山越岭中,俨然一队贝壳山版的“山城棒棒军”。然而无论是粗是细、或木或竹,这根杖,已是见证队员们酸甜苦辣、泪水笑颜的忠实战友和伙伴。
副队长赵晓慧是这部青春剧的女一号。说起来,雅安~武汉特高压工程还是她负责的第一个山区特高压工程,但在举手投足间,她却从未流露出丝毫的生疏和怯意。一身标准“驴友”行头,与同事们一同跋山越水,查路线、定塔基……这时的赵晓慧,散发着抖擞的精神和自信的气场,只有清秀的样貌,时刻提醒着所有人:玫瑰正在铿锵。
这部青春剧的服装道具很不讲究。队伍休整的空儿,一阵哄笑传来,“笑点”来自测量专业的田维,他的裤子泥迹满布,很有层次,脏得有些“出类拔萃”。追问之下,这个在工作中以干练著称的小伙子羞红了脸。旁边的任宗栋道出了个中原委:“天气太湿热了,衣服晾不干就会发臭,所以干脆不洗了……”
这部青春剧,有许多难忘的桥段。对线路电气专业的于洋来讲,工程中最难忘的事,莫过于国核电力院副院长王雷鸣来到现场督战、鼓劲;而最最难忘的,是在山头上与雷鸣副院长一起被突然袭来的一场暴雨兜头浇下。“当时虽然是透背凉,可心里却暖暖的。”
关于“难忘”的命题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这些年轻人的话匣——让线路结构专业的王稳回味无穷的,是在现场度过27岁生日;1988年出生的宋双乍看稚气未脱,可谈论的竟是亲历的 赞比亚700公里输变电线路工程、凤凰-西山750kV工程等其他国内外工程与“万云段”之间的异同;最早来现场的李保中正了正领口,演了一场感情戏——通过我们的摄像机,对远在北京的女朋友深情说道:“对不起!感谢你!我爱你!”
人们可以相信,这些年轻人一定会将在“万云段”外业工程队工作的这些时光一并带走,小心珍藏,因为它是如此难忘,因为它早已成为这些年轻人奋斗青春中的一份收获、一处见证、一次成长、一段最美的回忆。
让我们用更多的期待,致他们在大山里绽放的青春。
(本文摘自2013年6月5日《中国电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