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分析称,以发达国家为中心,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推进
核电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约为6%。另一方面,中国和印度按照以前制定的计划,继续积极新建和增建
核电站,将成为与美国和法国匹敌的核电大国。如果中国在新一代反应堆高温气冷堆方面积累了丰富业绩,有可能引领全球核电产业。
国际能源署在2012年11月发行的“世界能源展望2012”中,将核电供电量的将来预期较2011年下调了6%左右。这是因为考虑了福岛核事故所造成的影响。
从能源利用的发展过程来看,最初是利用传统的生物质(薪炭等),之后随着产业革命的发生而转变为化石燃料,如今为了应对资源枯竭及全球变暖,又开始逐渐趋于脱离化石燃料。
关于全球变暖问题,《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3年结束,其后的国际框架尚不明确,但人们对于化石资源将要枯竭的认识,也就是认为化石燃料价格将长时间维持高水平的看法较为根深蒂固。而且出于政治因素,各国也在力争摆脱对中东及俄罗斯的依赖,“摆脱化石依赖”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共同的基本政策。
在福岛核事故之前,全球都将核能看作最有希望的替代能源。不过,由于对安全问题的担忧,德国、瑞士、意大利以及日本的核电比例必定会下降。国际能源署将核电供电量预测下调6%正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国家的未来走向。不过,从上方图表也能看出,国际能源署认为,除了欧洲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之外,其他国家今后将继续增设核电。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新建和增建速度将相当快,在2035年之前,中国的核电规模将扩大到10倍左右,印度将达到约6倍。如果这一预想成为现实,中国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保有国,而印度将继美国及法国之后居第4位。
中国利用新型反应堆进行增建
备受关注的是,中国大量的新建反应堆是否会全部采用目前主流的轻水反应堆。作为新一代反应堆的最有力候选者,高温气冷堆与轻水反应堆相比安全性较高,日本和中国都有实验堆。中国对应用于实际态度积极。由于日本和欧洲并未出现使新型反应堆实现商用化的趋势,因此,如果中国在采用高温气冷堆方面积累了丰富业绩,便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反应堆领域的领军者。
另一方面,欧洲和日本将把开发资源的投资重点转向摆脱化石依赖的另一个选项——可再生能源。国际能源署在WEO2010中预测称,到2035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电源构成中,核电与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将分别达到23%和33%,但如果将
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考虑在内,其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大量采用可再生能源,将以全面采用配备蓄电池等的智能电网为前提。
假如中国拥有的高温气冷堆增加,由于该反应堆适合用于制造氢,因此,采用以核电产生的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车也将成为探讨课题。另一方面,智能电网与纯电动汽车(EV)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可将之作为电力供求的缓冲区。能源政策的不同甚至有可能对国家的基础设施及产业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