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核、中广核、中电投之后,借道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华能正向中国第四张
核电牌照逼近
没有剪彩典礼,没有领导致辞,2012年12月21日,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下称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低调开工。
这是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中国大陆开工建设的第三台核电机组。一个月前,广东阳江四号核电机组和福建福清四号核电机组亦低调开工。
迫于舆论等压力,低调已经成为核电业内的共识,即便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亦不例外。
但是,石岛湾开工对
中国核电界意义重大:这是中国核电解禁后第一个开工的新建项目(阳江和福清均属二期工程);作为中国巨资投入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该项目也是全球首台开工建设的具有“四代特征”的核电机组;它也使得以火电为主业的华能首次成为核电项目的业主。
“为调整电源结构应积极推动核电发展。华能当前的任务是将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踏踏实实做好,再争取其他突破。”华能核电开发公司原总经理王迎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四代核电”特征
此前有报道称,高温气冷堆为第四代核电技术,但王迎苏和清华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下称清华核研院)院长张作义均认为这种表述不准确。
2000年5月,由美国能源部发起、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组织全世界约100名专家进行研讨,提出了对下一代
核电站(即四代核电站)的14项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能够解决核能经济性、安全性、废物处理和防止核扩散。
王迎苏表示,目前石岛湾正在建设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在安全性上符合四代核电的要求,因此可称具备四代核电特征。
2012年7月,在位于北京昌平的清华核研院,张作义曾向媒体详细介绍了四代核电的技术特点:高温气冷堆采用耐高温的陶瓷型包覆颗粒燃料元件,将铀燃料包裹在陶瓷中,同时使用氦气作为冷却介质,实现了固有安全的特点。
这种堆型由于堆芯功率密度低、热容大、允许温升裕度大,即使在冷却剂全部流失的极端事故情况下,堆芯余热也可依靠自然对流、热传导和辐射传出。“不会出现像福岛一样堆芯过热、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的严重后果,因为裂变产物都被包在陶瓷颗粒中了。”
王迎苏则表示,高温气冷堆因为单机功率较小,且采用模块化施工方案,较为灵活,这也是高温气冷堆的一大特点。“尤其可以满足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要求。”
国际上参展时,华能的高温气冷堆曾引起多方兴趣,“新加坡方面一直在跟踪进展,示范工程一旦建成投产,影响会很大”。
高温气冷堆建成投产后,将形成中国核电核心技术、标准、专利在内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核电技术出口,正是中国核电业界奋斗30年的梦想。
但王迎苏同时表示,高温气冷堆在技术上并未解决“乏燃料”的后处理问题,在经济性也有待验证,因此不能够被称作四代核电。
中核集团的另一项尖端技术,则属于有普遍业界共识的四代核电。2010年7月,中核麾下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实验快堆(CEFR)达到首次临界。
铀原子中,铀235占不到1%,铀238占到99%。以往,核燃料只使用铀235,铀238被当成“煤矸石”般的废料。而快堆是以钚239为燃料,其裂变放热时释放的快中子击中铀238后,又变成钚239,如此链式循环,使铀的利用率提高到60%-70%,从而达到核燃料的循环增殖。
快堆技术,不仅解决了核电站的安全问题,还给出了核燃料的后处理方案。但该技术尚未走出实验室,相较而言,高温气冷堆更具现实意义。
据介绍,石岛湾项目总投资近40亿元,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单位千瓦的造价约为2万元。
目前,国内“二代加”压水堆造价约为1.2万元/千瓦,三代AP1000首台机组三门一号为1.5万元至1.6万元/千瓦。
张作义表示,高温气冷堆的核电站系统与压水堆相比较为简单,一旦实现批量化生产,将在总造价上具有竞争力。
高温气冷堆的核心部件,是陶瓷型包覆颗粒燃料元件。清华大学对该技术拥有知识产权,完全实现自给,保证国内的批量化生产。”其他核岛和常规岛等设备,均由国内三大动力集团生产。
一波三折石岛湾
按照华能方面最初的设想,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将于2013年底并网发电,但直至2012年底,石岛湾才浇下第一罐混凝土。
这期间,发生在山东海阳和日本福岛的两次性质和影响完全不同的安全事故,拖累了石岛湾项目的工程进度。
2009年10月2日,山东
海阳核电项目施工现场出现重大事故。
此事故属工程事故,与核安全并无关联。但事故发生时,正值建国60周年,国家核安全局立即要求全国所有运营在建和拟建核电站开展安全大检查,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彼时,石岛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核准报告已上报国务院办公会议,直待批复后拿到国家发改委的核准文件和国家核安全局的开工许可证,石岛湾就可浇筑第一罐混凝土。
但海阳的意外,使得相关部门对石岛湾项目的核准报告暂缓批复。
2011年3月1日,经各方努力,国务院办公会议终于批准了石岛湾项目的核准报告。3月9日,该工程核岛及BOP土建、安装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签订。
然而就在两天后,日本福岛核事故爆发,其负面影响触发了全球性的核电安全危机关切。
3月16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发布核电“国四条”,其中规定“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由此,石岛湾再次与开工失之交臂,这一拖就是一年零七个月。
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中国重启核电建设。消息发布之时,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所有拟建核电站中,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涉及自主化核电技术,意义重大,“肯定将是首批开工的机组之一”。
2012年12月6日,核准文件和建造许可证到位。12月9日,第一罐混凝土终于在石岛湾浇下。
与开工建设的颇多曲折不同,石岛湾项目的选址和前期准备工作比较顺利。由于决策层和山东方面支持,该项目在选址过程中一路绿灯。
调任华能工作前,王迎苏曾任原国家电力公司核电办主任,对国内核电厂址资源了如指掌。
2004年3月1日,华能与清华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当年底就定址山东荣成石岛湾,并提交了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从选址到开展前期工作仅用了八个月,堪称神速,但正式开工却用时八年。最后三年的延期,亦让石岛湾付出不菲代价。人员需要安置,设备需要保养,一些已签订的合同涉及违约赔偿,导致该项目造价有所上升。
据悉,该项目原计划投资35亿元,但目前总投资预算接近40亿元。
华能的“核电野心”
华能并不后悔这些代价。建设高温气冷堆,是其涉足核电的第一步。
2004年初,华能决意与清华大学合作引进高温气冷堆项目时,曾有不同意见。
此前的2003年,清华大学刚完成了10兆瓦高温气冷堆试验堆的满功率并网发电。
有意见认为,高温气冷堆还属于科研项目,“钱砸进去就是无底洞,作为企业不应该碰”。当时的华能主要负责人却认为,高温气冷堆项目是华能成为核电业主的唯一机会。
接着,华能将当时在国家电监会任职的王迎苏“挖”过去主政核电,任华能核电开发公司总经理。
“华能要成为国际一流的发电公司,发展核电是必不可少的选择,而且核电经济效益较好,也是业内共识。”一位华能内部人士介绍。
清华亦有合作需求。要推进该技术达到商用目的,必须与发电公司合作,使项目落地以推进示范工程的展开。
中核和中广核,已将大量精力花在建设传统的压水堆项目上,而华能集团有发展核电的意愿,无发展核电的经验,不会在堆型问题上产生阻力。
2004年3月,华能与清华签订了示范工程建设的合作协议,这被业内解读为“最符合商业逻辑的联姻”。
2006年12月25日,华能、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核建)、清华大学分别出资47.5%、32.5%、20%,成立了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站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
根据该出资协议,华能取得了石岛湾项目的控股资质,成为项目业主。
但这并不意味着华能已成为中国第四家拥有“核电牌照”的公司。业内俗称的“核电牌照”,实际上是核电控股资质,并无正式文件予以规范。
国家核安全局曾在内部下发过涉及业主资质的《核电管理条例》征求意见,但各发电公司诉求不一,后未达成一致。
该条例中,对于发电公司是否能够申请取得核电项目控股资质,有几条硬性规定。如公司最高领导从事与核电相关工作的年限,具有核电从业人员的员工比例,参股核电站的运行时间等。
此条例虽未正式下发,但国家能源局和核安全局审批核电项目时,一直据此执行。
目前,只有中核、中广核和中电投三家公司上报其控股的核电项目时才有可能获批,故该三家公司被认为事实上拥有“核电牌照”。
在石岛湾项目上,华能虽然成为业主,但其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高温气冷堆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此举实属特事特办,不代表会让你建其他核电机组。”
华能的核电雄心,显然不止于高温气冷堆。
多方消息源透露,在石岛湾厂址上,华能还计划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合作,建设四台AP1000三代核电机组和一台CAP1400机组。六台核电机组将面朝大海,一字排开。
目前,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正在为CAP1400项目争取路条,而华能方面暂无计划申报其他压水堆项目。
海南昌江核电项目是华能进入核电的另一入口。海南岛一直是华能的根据地之一,其80%的发电量来自华能集团。华能曾向海南省推荐过高温气冷堆,海南方面也认为高温气冷堆安全性高、装机容量小,采用模块化建设较为灵活,非常适合海南的电力负荷特点。
2006年,华能与海南签订一揽子开发协议,其中包括“同意华能集团在海南地区开展高温气冷堆的选址工作”。
2007年,华能在海南锁定昌江县海尾镇时,海南出现大面积缺电,国家高层指示海南尽快推进核电项目建设。当时高温气冷堆研发工作尚在进行,海南方面无法再等,于是华能决定与中核集团合作,共同开发昌江核电项目。
海南方面的急迫需求、中央高层的支持及中核集团的业内影响力,使得昌江项目从选址到拿到“路条”,只用了一年零四个月,业内称之为“海南速度”。
虽然华能拥有昌江厂址产权,但华能却不具备核电项目控股资质,所以该项目中核集团占股51%,华能占股49%。
该项目采用国产“二代加”核电技术CNP650,单机功率65万千瓦,首台机组计划于2015年投入商业运行。
核电业内,通常拥有厂址资源的一方,都应该拥有核电站控股权。根据华能和中核集团当时的协议,昌江项目二期两台机组将由华能控股。
“如果这一协议能够兑现,华能将走出石岛湾,真正成为核电业主。”上文提及的华能内部人士称,“不过那还需要很长时间。”
以火电为主业的华能正沿三条路径推进核电战略:开展高温气冷堆的建设运行工作,在国际国内推广高温气冷堆技术;做好石岛湾厂址保护工作,争取AP1000项目的建设;推进昌江核电项目建设,在昌江二期上争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