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2016年度新闻发布会在深圳召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凤凰卫视等近30家新闻媒体出席了发布会。在媒体互动环节,记者们就华龙一号的建设、走出去、以及产业部署等各项情况进行了密集的提问。
中广核有信心有能力保证华龙一号示范机组顺利建设
中新社记者:现在国际上主流三代
核电技术在建造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些困难,我想问一下中广核如何保证华龙一号示范堆建造过程的顺利进行?谢谢!
郭宗林(中广核核电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中国是30多年来,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核电建设的国家。中广核从大亚湾起步,30年持续发展,这个过程正是我们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除却中广核在工程建设、科技研发、生产运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强大实力,在华龙一号的建设保障上,中广核还成立了专业化的华龙一号设计分院;防城港核电也在通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储备相关的建设和运营人才。
中广核还依托核电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搭建了“设备制造协同”平台,目前已与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一重等21家企业签订华龙一号设备联合研发协议,推动关键设备、零部件和材料的国产化比例不低于85%。
华龙一号充分利用了我国近30年来在
核电站设计、建设、运营及研发所积累技术和人才优势,吸收了国内外压水堆核电站设计、建造、运行的成功经验,依托我国业已形成的核电装备制造业体系和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我们对华龙一号示范机组的顺利建设充满信心。
中国电力报记者:我想问一下目前中广核华龙一号和CAP1400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这两者相比,华龙一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随着未来深入发展,华龙一号跟CAP1400会不会形成相互竞争的挤压态势?谢谢!
袁昌红(中广核新闻发言人):前不久的巴黎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代表国家庄严地向世界承诺,在2030年,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20%。业内预测,要达到这个目标,核电大概装机要达到1.2到1.5亿千瓦,也就是说到2030年我们国家还将有70到100台装机容量发展空间。我们相信我们国家的能源发展和结构的调整方面,对无论是华龙一号还是其他的自主技术都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我们对华龙一号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法正就HPC项目最终投资决策进行谈判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之前有媒体报道说中广核将和EDF在近日签订最终的投资协议,是不是这样?预计什么时候可以签订?还有一个问题,中广核旗下的防城港核电资产,之前业内有预期说会注入旗下中广核电力,防城港核电资产今年是不是有一个注入的计划?
袁昌红(中广核新闻发言人):2015年10月21日,中国广核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EDF)签订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战略投资协议。目前,中广核与EDF正就HPC项目最终投资决策相关的各项协议进行谈判。
另外您提到的防城港资产注入问题,中广核电力会遵循香港联交所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则,如有确切消息,我们将会及时对外披露。感谢您的关注。
乏燃料能得到有效安全处置
新华社记者:我的问题比较敏感一点,去年中广核在全产业链做了很大部署,一旦做到全产业链,从生到死都是一条链,核废料方面咱们有没有考虑相关的部署?国内对这方面关注度比较高,有些言论比较激烈,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相关的观点?
舒睿(中广核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借这个机会我讲一下中广核目前对核废料总体的考虑情况。
从核电站出来的废料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叫中低放废料,第二类是高放的乏燃料。对中低放核废料处理比较简单一点,技术也比较成熟,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就可以埋到10至20米的地下储存,到一定时间就会衰竭到环境可以接受的水平,不存在技术困难。
第二类是公众比较关注的乏燃料处理问题。乏燃料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会释放热量,一个是有比较高的放射性。我们各个核电基地从反应堆卸出来的乏燃料,在乏燃料厂房,实际就是乏燃料水池中会放5-8年,目的是让热量水平、释放水平显著降下来,再过5-8年就存在要运转的问题。
运转目前有两种选择,一个是转运到另外的水池继续存放,通过水带走它的热量、屏蔽它的释放性。现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采用比较多的是另外一种,即干式储存。干式储存靠特殊气体、惰性气体或者空气对乏燃料进行冷却,也可以有效保障安全。干式储存在近10年内在国际上运用的比较多,新建储存设施大概70%是干式储存。这个技术在美国用的比较多,我们国内也有这方面的储存设施。中广核也有计划采用干式储存方式。
乏燃料还有一个最终处置的问题,这是由国家统一部署、统一安排,我们最终会把这批乏燃料运到国家规定的处理场所进行最终处置。整体来说,我们后端已经考虑到集团的情况,考虑到国家产业上的布局,使我们核燃料用完后能得到有效安全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