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核电首页» 核电技术» 正文

万钢:非能动技术应用提高了我国核电安全性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发表于:2016-03-14 |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杜燕飞)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在福岛事故之后,针对核安全,我国严格进行安全检查,提高设计的标准,特别是采用了非能动技术,就是说有电时能动,没电以后也能够动,大大提高了反应堆的安全性。

万钢表示,核技术、核科技是20世纪人类重要的技术发现,或者重大发明,它对传统的能源来说是颠覆性的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核电从一代、二代到三代,现在还在研发第四代,一代一代走过来,有三个追求目标,一是技术的先进性,二是安全性,三是经济性。当然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它的可持续性。

在万钢看来,我国核电是非常安全的。他具体解释说,首先,核安全要求保证反应堆能够控制。第二,如何有效的将反应堆产生的热量热量、停堆时的余热排出去。第三,反应堆要产生放射性,那么如何把放射性包容住。为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或者追求更高的安全性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反应堆不像原子弹,原子弹是高浓度的铀或者钚,核电用的铀浓度很低。第二用中子去引起裂变,中子可以控制,反应也可以控制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反应堆、核电站从技术原理上是安全可靠的。当然,还会采取很多措施,进行很好的监控、控制,使得核电运行过程中保证安全。

第二,核电站是工业装置,它就是发电,把热量导出来发电。但就热量本身来说,从风险角度看也是危险源,比如发生事故时,因为反应堆在停堆以后,燃料的裂变产物还有一些衰变,还有一些余热,要是不导出来,里面温度逐渐升高,可能会导致燃料破损或者堆芯熔化。所以,就要采取多路电源,在停堆时,即使外面停电,一路电停了,第二路电还能上来。假设这两路电都没有了,还有柴油机应急电源可以供电。

第三,福岛核事故中的反应堆没有安全壳,在事故发生后不能把放射性包住,导致放射性泄露。我国新建反应堆具有安全壳功能。特别要说的是放射性的包容。采取多层屏蔽方法,把燃料做成细块后放在燃料棒里面,还有压力容器,还有后面反应堆厂房的安全壳,通过多层屏蔽,保证即使反应堆发生事故,放射性物质也不能泄露出来。

万钢指出,福岛事故之后,针对核安全,我国开展了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严格进行安全检查。二是提高设计的标准,比如在抗震性方面提高标准。此外,就是采用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即非能动技术,就是说有电时能动,没电以后也能够动。

万钢说,第三代核电利用了重力,反应堆上面有个水箱,万一发生了事故,水箱的水流下来就能够冷却。还有反应堆堆芯的热量是通过冷却剂传导出去的,在事故发生后冷却剂不能发挥作用,就直接和外面的大气进行交换,热从高温处走到低温处,排出去了,这就是非能动的事故余热排除系统。

“第三代、第四代核电,更多的是非能动技术的应用,反应堆的安全性将大大提高。目前,华龙一号就很多的用到了这些技术。”万钢说。

[ 文章搜索]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tech/ 转载请注明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