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柴油发电机组变电风电变压器开关柜核电电缆互感器火电绝缘子

中国核电安全有底气 已成为中国品牌里耀眼名片

2016-04-05 人民日报海外版 91
核心提示:3月30日上午,雨后的布拉格天朗气清,在伏尔塔瓦河畔的佐芬宫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捷克总统泽曼共同出席了中捷经贸合作圆桌

3月30日上午,雨后的布拉格天朗气清,在伏尔塔瓦河畔的佐芬宫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捷克总统泽曼共同出席了中捷经贸合作圆桌会。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两国签署了多项协议,其中包括了合作建设核电站及开发第三国核电市场的备忘录,这意味着继英国、阿根廷等国之后,中国核电(7.710, -0.01, -0.13%)在海外市场上又迈出了一步。

近几年来,核电已经成为“中国品牌”里的一张耀眼的“名片”。凭借自主创新和全产业链发展,中国核电技术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中国核电世界版图。

核电事业的“序章”

1991年12月15日零时14分,浙江海盐的一个30万平方米的厂区内,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当操作人员合上巨大电闸的一瞬间,核裂变转化发出的强大电流,平稳地输入了华东电网。

这是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时激动人心的一幕。从筹建到成功发电,老一辈核电人等了近20年。

秦山核电站的建成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但它的意义恐怕不止于此。

早在筹建前期,周恩来总理就提出“掌握技术、积累经验、培养人才,为中国核电发展打下基础”的目标。而对于尚在“摸石头过河”的中国而言,建设核电站的道路是曲折的。当时,国内针对技术、安全、政策等一系列问题长期争持不下,单是在核电堆型选择问题上,业内就曾争论了10年之久。同时,1979 年和 1986 年分别发生在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事故,给我国发展核电事业造成了相当负面的影响,叫停核电的声音一度甚嚣尘上,最终还是中央有关领导一锤定音,秦山核电项目才得以顺利进行。

最终,秦山核电站不负所望,顺利并网发电。投产后机组运行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并于1995 年 7 月通过国家验收,分别连续满功率运行331 天、443 天和 448 天,连续3次刷新国内核电站运行的最好纪录,作为原型堆能够达到此纪录在国际上也属罕见。

中国核电。

随后,我国又陆续建设了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岭澳一期等核电站。以秦山核电站的建设为基础,我国核电开始经历了从起步到国产化新的跨越再到与国际接轨,实现了核电设计建造、设备制造、燃料配套、调试运行和安全管理的全面提高和创新发展。

对于中国核电事业而言,这段曲折的历史既是珍贵的回忆,又是未来的序章。

自己造船才能真正出海

1997年,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老基地办公楼里,常常能听到十几个技术人员激烈讨论的声音。他们提出了“177堆芯”的概念,并在论证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方案的主要参数。堆芯是核电站的“心脏”,提出改变核反应堆堆芯容量,意味着中国要开发真正属于自己的核电堆型了。这就是中国目前主推的核电品牌“华龙一号”诞生的源头之一。

事实上,中国的核电技术长期处于国产率低,受制于人的困局。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其他国家手中,我国不得不高价从海外进口核电装备。比如近几年来,我国就从美国西屋公司和法国进口第三代技术。然而,引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许多进口设备需要通过外贸协商来解决,还不时遇到订货短缺,坐地起价的问题。同时,一些外国企业在出售设备时往往附加苛刻条件,如中国国产的核电堆型不能在国外市场与该公司竞争等,这让很多核电人“如鲠在喉”。

为了不再受制于人,中国加紧研制属于自己的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华龙一号”是由中核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合作研发设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据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介绍,“华龙一号”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覆盖了设计技术、专用设计软件、燃料技术、运营维护等领域。2014年,“华龙一号”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反应堆通用设计审查。目前“华龙一号”的国产化率至少在85%以上,绝大部分关键设备完全可以立足国内生产。

“早期我们主要是到西方去学习,但是现在反过来了,西方看到我们好多科研比他们好,愿意加入我们一起研发,这是我们国家国力进步的一个标志。”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罗琦如是说。

核电安全“有底气”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爆发后,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格外忙,他是中国核电技术的开拓者欧阳予。坐着轮椅的他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向公众作科普讲座并回答人们关于核电安全的各种疑问。欧阳予告诉人们,在坚持核安全第一的前提下,还是应该发展核电。

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中国发展核电是必然选择。核电能源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同样是1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火电厂需要的燃料每天都要一列40节车厢的火车运送,而核电厂所需要的燃料一年只需要一辆重卡即可。两者相差10万倍。

然而,核电的安全问题却屡屡挑战着民众脆弱的神经,更加成为政治、经济因素之外,阻挡核电出口的最大障碍。那么,中国的核电站安全吗?

“‘华龙一号’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厂房可以抵御商用大飞机的撞击,也可抵御福岛核事故中的地震震级。”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说。

据钱智民介绍,“华龙一号”创新性地采用了“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以非能动作为能动的补充,增强了安全性,非能动系统的优点就是不依赖电源,而是利用重力、温差、蒸发等自然驱动力带走堆芯预热和安全壳的热量,而不需要依靠外部能源。

而对于民众担心的“核爆”问题,邢继介绍说,核电和原子弹虽然都以铀-235或钚-239为燃料,但含量有天壤之别,这决定了核电站不可能发生核爆。“原子弹的铀-235含量要达到90%以上,而核电站的含量还不到5%。如果说前者是高纯度‘白酒’,那后者顶多算是低度‘啤酒’,你可以点燃白酒,却无法点燃啤酒。”邢继说。

2014年海牙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向世界阐述了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2016年3月31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在国家层面对核安全的重视。

扬帆起航,正当其时

竞争激烈的国际核电市场,早有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龙头企业盘踞多年。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刺激下,世界核电版图上的中国“坐标”越来越清晰,中国核电的海外出口也开始持续发力。

对于核电出口来说,一个重大机遇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核能在一个国家不仅仅是能源,还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所以“一带一路”的很多沿线国家都希望发展核能。”钱智民说,“核电出口带来的产值是巨大的,每一台核电机组直接带动的产值大概在300亿元人民币左右,相当于30万辆汽车的出口价值。”

近年来,我国核电已经成为与高铁并驾齐驱的拳头产品,中国陆续与阿根廷、英国、罗马尼亚、肯尼亚、捷克等国签署了核电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据钱智民介绍,目前中核集团已累计向7个国家出口6台核电机组、5座微型反应堆、2个核研究设施及1座研究堆。现在正与英国、法国、埃及等近20个国家商谈核电及核工业产业链合作。

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表示,核电“走出去”,目前大势非常好。“现在世界正在和有意发展核能的国家大概有70多个,在“一带一路”上有40多个。估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上核电机组将会达到近100台。“华龙一号”估计能占到20%~30%的市场份额。”孙勤说。

同时,孙勤也指出了中国核电在未来发展上所面临的挑战——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市场核电自主品牌优势尚未建立、国外市场开发经营的经验不足以及缺乏与海外开发相对应的组织机构。

对于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中国核电出海正当其时,中国也在不断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着自己的步伐。3月17日,由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共同出资的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这意味着此后“华龙一号”“走出去”进一步形成合力。而中国对核电发展的长期规划是,到2030年,力争形成能够体现世界核电发展方向的科技研发体系和配套工业体系,并全面实现建设核电强国目标。(记者 卢泽华)


反对0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更多> 同类核电
推荐图文
推荐核电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付款方式| 联系方式|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网站留言| RSS订阅| 违规举报| 京ICP备11041772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