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印发实施《沈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确定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北方氢都”的发展定位。
4月1日,在氢能产业应用生态发展会上,山西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勇表示,当前吕梁正在聚焦“打造千亿元级吕梁氢都,建设北方氢能产业高地”目标,以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为突破,“以用促进”带动氢能产业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氢都”正在成为一股新的时尚,成为多地进行能源变革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2020年9月,中国宣布了“双碳”目标。作为当前技术条件下最为清洁的二次能源,氢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紧随其后,多个地方开始在氢能产业探索潜力和动力。
“千亿级吕梁氢都”、克拉玛依“中国西部氢都”、成都“绿氢之都”、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北疆氢都”、张家口“氢能之都”、乌兰察布“中国氢都”、佛山(南海)“中国氢能产业之都”、青岛“东方氢岛”、郑州“中原氢都”、唐山(迁安)“钢铁氢城”、武汉(青山区)“华中氢能产业之都”……
氢能产业的“都都”兴起显示了我国能源转型的澎湃动力,但也考验着各方把愿景做成事业,把事业推向市场的智慧和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氢能产业在我国得到各地的积极回应,但产业本身远没有达到爆发的状态,各地进行产业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地方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不可盲目推动。
位于山西吕梁孝义市的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受访者供图
氢能产业成为电动汽车之后最大的一个风口
“如果说十年前看电动汽车,五年前看风光发电的话,那么到目前氢能产业的风口已经实实在在地来临。与2020年左右的犹豫不决不同,当前我国几乎每一个省份都制定了氢能产业规划,开始对氢能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近来,在追访氢能产业的过程中,多名企业家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相比在汽车电动化浪潮中的犹豫和观望,甚至有些重点汽车城市在观望,在对待氢能产业中,具备产业优势的地方表现出了一致的‘强信心’,政府进行产业布局,企业开始积极行动,探索氢能市场化的路径。”山西临汾一氢能企业的管理人员表示。
氢为什么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被广泛认可并接受了?
这首先得益于氢能本身的“友好”。氢是最轻的化学元素,氢气无色无味无毒,燃烧物只有水,没有任何排放,单位质量热值是天然气的2.5倍、汽油的2.8倍、焦炭的4.2倍。
虽然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就发现了氢气,但在200多年的工业发展中,氢气最大的用途却是工业原料,生产醇、氨,并且进入多个行业成为原材料。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世界各国开启了节能降碳的发展模式,氢能作为燃料的清洁价值获得重视。然而,氢易挥发,不易存储的特征又对氢能科技提出极高要求。
有专家向贝壳财经记者坦言,在本世纪初日、韩、美等国将氢能,尤其是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攻方向,开始走氢能路径的时候,我国并没有坐等,也在氢能方面展开了科研攻关。之所以中国的电动汽车居上,一方面得益于一批汽车企业和有关部门的探索与努力,另一方面得益于电动化是当下解决乘用车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高效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不要指望氢燃料电池车是终极车辆,将来就不存在电动车了。凡是电池能做的事,就别想着氢。氢是在电做不了、做得不好的地方才用的。电和氢作为能源载体是互补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电可以变氢,氢也可以变电。
随着近年来氢能科技的突飞猛进,众多企业开始进入氢能领域。据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65795经营范围涉及氢的企业,其中上市公司将近500家。
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当前多家beplay体育版下载 机构都对氢能产业,或者氢能的细分领域进行产业估值和展望,都分别给出乐观的评价。但无论产业规模多大,这个行业已经引起足够的关注,一大批企业开始进行氢能布局,产业风口从2023年开始形成。
十多个“氢都”撑起氢能产业全国版图
2019年6月,在北京冬奥会绿色办会理念的支撑下,河北张家口向氢能产业发起冲击,表示将在未来16年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氢能城市”。
2020年12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确定打造“东方氢岛”的战略构想,提出在未来10年完善氢能产业链体系,打造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将青岛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氢能城市。提出到2030年,青岛市氢能产业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2023年5月,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开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佛山市南海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已经走过十年发展之路的佛山,氢能产业总投资额已超600亿元,聚集氢能企业和机构超150家,正在成为全国氢能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并且形成了多项氢能应用成果——世界首条商业氢能有轨电车在这里开通,全国首座商业化加氢站在这里建成,世界先进水平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这里运营。2022年,南海氢能产业集群入选了工信部的特色产业集群。此次“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的授予更加巩固了佛山在氢能产业上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氢能政策的明确,各地纷纷布局氢能产业。一时间,各种“氢都”在多地兴起。如果说张家口、青岛、佛山较早树起氢能大旗的话,那么沈阳、吕梁、鄂尔多斯、克拉玛依、成都、郑州、武汉等地则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氢都”的概念。
“氢和电力是未来的终极能源,这是被大家所公认的。所以,为了抢占未来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很多地方花大力气搞氢和氢能相关的产业研发。一般而言,在我国西北、西南、东南沿海等地区,因为风光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绿电资源,具有很强的制氢能力,一些重点城市在科技研发上优势很大。因此,很多地方都在搞‘氢都’,从而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常纪文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氢既是能源,也是重要化工原料。谁要在氢的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那么未来在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就能抢占先机。所以,很多地方把‘氢都’的创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
也正是这些氢都的兴起,撑起了全国的氢能版图。
“氢都”推进还处于前期阶段,远未爆发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公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后,氢能的三大定位首次明确: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该规划不仅明确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还对各地多路径制氢给予了肯定。指出,结合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制氢技术路线,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在焦化、氯碱、丙烷脱氢等行业集聚地区,优先利用工业副产氢,鼓励就近消纳,降低工业副产氢供给成本。在风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逐步扩大示范规模,探索季节性储能和电网调峰。推进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光解水制氢、海水制氢、核能高温制氢等技术研发。探索在氢能应用规模较大的地区设立制氢基地。
业界认为,这个规划在绿电制氢之外打开了更加宽广的氢能产业发展局面,为工业副产氢的低碳化、清洁化发展找到了支撑。也正是在这样的产业政策引导下,唐山、吕梁、武汉、鄂尔多斯等地纷纷发展氢能产业。
常纪文表示,“各地要注意自己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包括地域优势、新能源优势、人才优势,如果具备这些优势,我认为可以大力去干。”
“未来一段时间,氢能的发展可能与交通工具、化工等行业紧密相关。所以,在氢能源交通工具制造、氢化工方面具有产业优势的地方,发展氢能可以抢占先机。这也意味着,各个地方搞氢能,要看准方向。”常纪文提醒,“氢是未来产业的突破口,但是并不意味着当前已经来到产业爆发的临界点。目前,‘氢都’的推进还处于前期阶段,距离大规模的产业爆发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很多地方打造‘氢都’的过程。”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白华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