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首席专家、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对于中国石化来说,既是重大责任,也是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石化提出打造“一基两翼三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三新”中的新能源明确把氢能发展作为最高优先级,努力构建产业链条
2021-03-24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将新能源业务作为核心主业进行全力打造。作为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战略实施主体,三峡新能源承载着发展新能
2021-03-24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戴骏: 光

2020年,全球已有33个国家实现碳达峰,到2030年,将有57个国家实现碳达峰,我国也会在2030年达峰。按照去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重要讲话,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
2021-03-24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总工程师兼环保总监王俊: 到2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高级别会议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对国内能源企业的动员令。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9次会议上又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
2021-03-24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量为49.8亿吨标准煤,煤炭占比下降到56.8%,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和电力消费中的比例稳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提前两年、占比方面提前一年实现“十三
2021-03-24

吉林省白城市能源局副局长田秀华: 加快北方氢

吉林省白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指示精神,目前“中国北方氢谷”建设已被纳入吉林省战略,正在加快向前推进。2018年,白城市提出建设“中国北方氢谷”的发展思路,谋划利用可再生
2021-03-24

“碳中和”目标与电氢体系展望”分论坛现场

3月16日,以“‘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革命”为主题,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中国改革报社《能源发展》周刊主办,北京国发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rdquo
2021-03-24

大连化物所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二氧化碳催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与能源小分子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6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与厦门大学王野教授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催化加氢制甲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利用富含硫
2021-03-24

储能双边协商市场化交易在青海完成

3月16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组织储能企业格尔木美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新能源发电企业格尔木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双边协商市场化交易。这是国内首次储能中长期交易,为推动储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开拓了新路径。
2021-03-23
氢能真是无污染的能源吗?

氢能真是无污染的能源吗?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所以一直以来有观点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氢能汽车要优于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才是未来。不过现实却是,氢能源汽车几乎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
2021-03-23

全球将大规模扩大氢能利用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近日表示,为了实现巴黎协定达成的气候目标,各国需要大幅加速能源转型,实现全球净零排放。  在最新的展望报告中,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表示,到2050年,需要131万亿美元投资,才能使全球能源系统脱碳,即平均每
2021-03-23

氢能与新能源产业要肩负起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

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巴黎协议》的框架下,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根本的举措。 在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总书
2021-03-23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未来全球将大规模扩大氢能源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周二发布的年度报告,为防止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到2050年必须增加30%,达到131万亿美元,尤其要大规模扩大氢能源的利用。报告强调,根据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世界各国要努力将全球平均
2021-03-20
德国与加拿大计划联合开发绿色氢能

德国与加拿大计划联合开发绿色氢能

德国和加拿大周二达成协议,共同探讨从加拿大水力发电项目向德国出口绿色氢的联合开发。
2021-03-19

我国大规模储能项目研究启动

3月17日,记者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由国家能源局委托该公司牵头开展的《大规模储能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研究》工作正式启动。这是国内首次开展该项研究,将填补大规模储能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的技术空白,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1-03-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