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供暖,作为公认的优质、环保采暖方式,正在北方地区得到大力推广。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制定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下称《规划》)也明确,到2021年“电供暖(含热泵)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带动新增电量消费1100亿千瓦时”。
然而,随着改造面积扩大、用户数量增加,电供暖的问题逐渐暴露。
一
“在2017年改造用户中,电、气代煤的用户比例约为3:7,随着越来越多地区倾向于电采暖,在刚刚过去的采暖季,‘煤改电’比重已升至一半以上。”
“以燃烧为主的采暖方式长期占据主导,不管是过去烧秸秆、烧柴、烧煤,还是现在烧天然气,均通过燃烧直接产生热供暖。而今,供暖模式正发生改变。据国际能源署等多家权威机构预测,电力供暖将取而代之,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的未来方向。因发展阶段不同,发展中国家存在热力供暖和电力供暖并行,但我个人认为,电力供暖的发展会越来越快、比重将越来越大,有一天也可能成为主导。”谈及电供暖前景,在日前由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分会举办的“2019年北方地区冬季电取暖发展论坛”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与节能院院长徐伟说。
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分会发布的《2018年电能替代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度居民采暖领域完成新增替代电量为115.9亿千瓦时,《规划》所提及的分散电采暖、电(蓄)热锅炉、热泵等形式均有不同程度发展。
以电热泵为例,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刘荣称:“截至2016年底,各类热泵供暖面积还只有约6.7亿平方米。仅2017—2018年,其使用面积就增加了2.08亿平方米,在新增非煤、非天然气热源中占比高达60%左右。”
一位来自住建部的专家也向记者表示:“在2017年改造用户中,电、气代煤的用户比例约为3:7,随着越来越多地区倾向于电采暖,在刚刚过去的采暖季,‘煤改电’比重已升至一半以上。”
除专家力挺,参与企业也热情高涨。据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唐文升介绍,“煤改电”现为电网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去年底,国网累计完成“煤改电”420万户,2018—2019年采暖季实现采暖电量95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散煤530万吨。在“打赢蓝天保卫战”3年攻坚期内,仅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煤改电”任务量就将达528.5万户,计划配套投资628亿元。
二
“地方政府今年重点改造一个区域,电网建设却在规划另一区域。工程做完、配套却没跟上,再想让电网去改,当年已无多余资金了。”
电供暖受到青睐,但随着改造数量、替代面积不断增加,一系列潜在问题也暴露出来。
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分会秘书长郭炳庆指出,无论地方政府还是电网企业,近年均在“煤改电”投入大量精力,很多资源也优先向“煤改电”倾斜。“但部分地区仍常出现改而不用甚至建完即拆等情况。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配套没跟上。在此背后,是地方政府与电网公司的改造工作长期脱节,二者就像‘两张皮’。”
郭炳庆表示,地方政府在主导改造时,往往更注重任务本身的完成情况,而未充分考虑电网配套是否完善、供电保障能否到位。这样一来,极易出现资源之间的不同步。“例如,地方政府今年重点改造一个区域,电网建设却在规划另一区域。工程做完、配套却没跟上,再想让电网去改,当年已无多余资金了。”
一位多次参与清洁取暖督查工作的生态环境部专家也向记者提及类似情况:“我国北方农村地区供电能力相对薄弱,远不能支撑电供暖需求,户均配变容量通常需增加1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因配套引发的问题,随着改造数量增加而越发凸显。有些地区制定改造任务过于简单,单纯依据地区电量冗余情况分配改造户数,根本未从实际需求出发;有地区匆忙改电,一个村才改了三五户,但同时使用就会跳闸;还有地区居民习惯节约,用电量相对较小,长此以往电网公司反映改造后亏损严重。”
而因协同、系统性不强,电网自身也有压力。唐文升坦言,大规模实施“煤改电”工程,前期需对配套电网进行大量建设改造,后期服务成本也大幅度增加。“一是户均用电容量比现行居民生活配电标准高3—4倍,密集实施改造一次性投资大;二是电代煤对用电可靠性要求高,日常运维、应急保障和精益服务等方面投入大,比如‘煤改电’后,京津冀地区运维成本就增加4倍以上;三是大部分配套设施仅在冬季使用,设备利用率低。目前配套政策尚不完善,造成电网投资回收难。”唐文升说。
三
“对于扮演‘供给方’的电网企业,我们既要要求其保障电能的可靠、稳定供应,也应兼顾电网资产效益最大化,避免一味迎合改造任务无序扩容。”
“现阶段,可以说是‘煤改电’工作的攻坚期。配套问题若不妥善解决,甚至有可能影响《规划》目标的实现。”上述生态环境部专家进一步指出,清洁取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用户等参与方,在政策支持、推进方式、供暖保障等方面协同推进,“这不是单靠某一力量就能解决的。”
为克服“两张皮”的弊端,郭炳庆认为,地方政府除了要考虑资源禀赋、财政能力等条件,也要注重“以电定改、先立后破”,与电网企业建立协同、沟通机制。“地方政府在制定改造规划时,可将电网企业纳入其中,一同进行科学规划。比如在配套资源好的地方,可优先考虑实施替代;在电网资源尚有潜力可挖的地方,要先充分挖潜,在少花钱的情况下多改造;在配套跟不上的地方,要早做计划、早补短板,确保工作做完后电力供应也能跟上。而不是单纯依照改造任务,哪里不让用煤就改哪里,或闭门造车,盲目追求改造数量。”
此外,郭炳庆还提出,“煤改电”在解决采暖、环保问题的同时,其实也涉及各相关方的利益平衡,用户、政府、投资方、电能供给方及运行方等缺一不可,“但把风险都加给某一方,同样也不妥。要想真正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还需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具体边界条件,权衡各利益方的诉求点,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扮演‘供给方’的电网企业,我们既要要求其保障电能的可靠、稳定供应,也应兼顾电网资产效益最大化,避免一味迎合改造任务无序扩容。”
主办单位:欢迎光临beplay彩票 网站运营:beplay体育在线官网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beplay体育登录官方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电供暖,作为公认的优质、环保采暖方式,正在北方地区得到大力推广。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制定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下称《规划》)也明确,到2021年“电供暖(含热泵)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带动新增电量消费1100亿千瓦时”。
然而,随着改造面积扩大、用户数量增加,电供暖的问题逐渐暴露。
一
“在2017年改造用户中,电、气代煤的用户比例约为3:7,随着越来越多地区倾向于电采暖,在刚刚过去的采暖季,‘煤改电’比重已升至一半以上。”
“以燃烧为主的采暖方式长期占据主导,不管是过去烧秸秆、烧柴、烧煤,还是现在烧天然气,均通过燃烧直接产生热供暖。而今,供暖模式正发生改变。据国际能源署等多家权威机构预测,电力供暖将取而代之,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的未来方向。因发展阶段不同,发展中国家存在热力供暖和电力供暖并行,但我个人认为,电力供暖的发展会越来越快、比重将越来越大,有一天也可能成为主导。”谈及电供暖前景,在日前由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分会举办的“2019年北方地区冬季电取暖发展论坛”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与节能院院长徐伟说。
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分会发布的《2018年电能替代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度居民采暖领域完成新增替代电量为115.9亿千瓦时,《规划》所提及的分散电采暖、电(蓄)热锅炉、热泵等形式均有不同程度发展。
以电热泵为例,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刘荣称:“截至2016年底,各类热泵供暖面积还只有约6.7亿平方米。仅2017—2018年,其使用面积就增加了2.08亿平方米,在新增非煤、非天然气热源中占比高达60%左右。”
一位来自住建部的专家也向记者表示:“在2017年改造用户中,电、气代煤的用户比例约为3:7,随着越来越多地区倾向于电采暖,在刚刚过去的采暖季,‘煤改电’比重已升至一半以上。”
除专家力挺,参与企业也热情高涨。据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唐文升介绍,“煤改电”现为电网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去年底,国网累计完成“煤改电”420万户,2018—2019年采暖季实现采暖电量95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散煤530万吨。在“打赢蓝天保卫战”3年攻坚期内,仅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煤改电”任务量就将达528.5万户,计划配套投资628亿元。
二
“地方政府今年重点改造一个区域,电网建设却在规划另一区域。工程做完、配套却没跟上,再想让电网去改,当年已无多余资金了。”
电供暖受到青睐,但随着改造数量、替代面积不断增加,一系列潜在问题也暴露出来。
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分会秘书长郭炳庆指出,无论地方政府还是电网企业,近年均在“煤改电”投入大量精力,很多资源也优先向“煤改电”倾斜。“但部分地区仍常出现改而不用甚至建完即拆等情况。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配套没跟上。在此背后,是地方政府与电网公司的改造工作长期脱节,二者就像‘两张皮’。”
郭炳庆表示,地方政府在主导改造时,往往更注重任务本身的完成情况,而未充分考虑电网配套是否完善、供电保障能否到位。这样一来,极易出现资源之间的不同步。“例如,地方政府今年重点改造一个区域,电网建设却在规划另一区域。工程做完、配套却没跟上,再想让电网去改,当年已无多余资金了。”
一位多次参与清洁取暖督查工作的生态环境部专家也向记者提及类似情况:“我国北方农村地区供电能力相对薄弱,远不能支撑电供暖需求,户均配变容量通常需增加1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因配套引发的问题,随着改造数量增加而越发凸显。有些地区制定改造任务过于简单,单纯依据地区电量冗余情况分配改造户数,根本未从实际需求出发;有地区匆忙改电,一个村才改了三五户,但同时使用就会跳闸;还有地区居民习惯节约,用电量相对较小,长此以往电网公司反映改造后亏损严重。”
而因协同、系统性不强,电网自身也有压力。唐文升坦言,大规模实施“煤改电”工程,前期需对配套电网进行大量建设改造,后期服务成本也大幅度增加。“一是户均用电容量比现行居民生活配电标准高3—4倍,密集实施改造一次性投资大;二是电代煤对用电可靠性要求高,日常运维、应急保障和精益服务等方面投入大,比如‘煤改电’后,京津冀地区运维成本就增加4倍以上;三是大部分配套设施仅在冬季使用,设备利用率低。目前配套政策尚不完善,造成电网投资回收难。”唐文升说。
三
“对于扮演‘供给方’的电网企业,我们既要要求其保障电能的可靠、稳定供应,也应兼顾电网资产效益最大化,避免一味迎合改造任务无序扩容。”
“现阶段,可以说是‘煤改电’工作的攻坚期。配套问题若不妥善解决,甚至有可能影响《规划》目标的实现。”上述生态环境部专家进一步指出,清洁取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用户等参与方,在政策支持、推进方式、供暖保障等方面协同推进,“这不是单靠某一力量就能解决的。”
为克服“两张皮”的弊端,郭炳庆认为,地方政府除了要考虑资源禀赋、财政能力等条件,也要注重“以电定改、先立后破”,与电网企业建立协同、沟通机制。“地方政府在制定改造规划时,可将电网企业纳入其中,一同进行科学规划。比如在配套资源好的地方,可优先考虑实施替代;在电网资源尚有潜力可挖的地方,要先充分挖潜,在少花钱的情况下多改造;在配套跟不上的地方,要早做计划、早补短板,确保工作做完后电力供应也能跟上。而不是单纯依照改造任务,哪里不让用煤就改哪里,或闭门造车,盲目追求改造数量。”
此外,郭炳庆还提出,“煤改电”在解决采暖、环保问题的同时,其实也涉及各相关方的利益平衡,用户、政府、投资方、电能供给方及运行方等缺一不可,“但把风险都加给某一方,同样也不妥。要想真正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还需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具体边界条件,权衡各利益方的诉求点,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扮演‘供给方’的电网企业,我们既要要求其保障电能的可靠、稳定供应,也应兼顾电网资产效益最大化,避免一味迎合改造任务无序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