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可从根本上解决窝电弃风问题

2016-03-09 来源:国家电网报

  黄燕明


  全国政协委员


  吉林省政协主席

  黄燕明,2002年3月起任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主席;2013年1月任吉林省政协主席,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记者: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吉林省在清洁能源领域存在诸多资源优势,您认为吉林省的清洁能源发展是否还存在困难,又将如何改善?


  黄燕明:吉林省热电联产机组装机比例大,约占全省火电装机的80%。进入冬季,为保障居民供热,在被迫放弃所有风电、全部机组按最小方式运行情况下,电源仍富裕260万千瓦。特别是在节假日等用电低谷时段,情况尤其严峻。热电机组长期以异常方式运行,电网调峰压力大,威胁电网安全稳定和供热质量。


  纵观目前整个东北区域,电力供大于求,且用电增速低于预期,外送能力严重不足,仅通过2回500千伏直流线路与华北电网相连,大量富裕风电无法送往华北、华中、华东等负荷集中区,风电外送通道严重不足。“十三五”期间清洁能源将快速发展,吉林省弃风、弃光问题将更加严重。只有参与到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去,才能彻底解决东北地区清洁能源大规划开发和消纳难题。


  记者:您对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如何理解的?它的构建对于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有何作用?


  黄燕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质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建设好中国能源互联网,将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基础。到2020年、2030年,全国并网的清洁能源装机将达到8.6亿、18.9亿千瓦,占总装机的40%、57%;跨区输电规模分别超过5.5亿、11.3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分别占50%、71%。


  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就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关键是要加快建设特高压骨干网架。当前,我国已成功掌握了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特高压已经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大通道。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北亚经济圈”的新支点,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一带一路”北线的新通道和新平台。融入全球能源互联网,通过电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可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促进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与周边国家及地区开展合作交流创造条件。


  记者:您认为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过程中,重要的支撑因素是什么?您认为它对吉林省的未来发展有何影响?


  黄燕明:吉林省能源资源总的特点是“少煤、多电、多风”,可是在能源消费结构上清洁能源占比低,化石能源占比高,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其实,吉林省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风能储量2亿千瓦,技术可开发5400万千瓦;太阳能储量99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3220万千瓦。可是,截至2015年年底,吉林省风电、光伏装机分别仅为444.38万千瓦和6.72万千瓦,仅占可开发储量的4.5%和1.2%。近年来,吉林省用电增速缓慢,全省风电发电利用小时数也逐年下降。而且,吉林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其他省份。


  吉林电网位于东北电网的中部,北连黑龙江电网,南接辽宁电网,西临内蒙古东部电网,是东北电网北电南送的重要通道,而受电网外送能力不足的影响,吉林省清洁能源发展受限,“窝电”和弃风问题突出。我觉得要从根本上解决吉林省“窝电”和弃风问题,化解冬季电网调峰和供热矛盾,促进吉林清洁能源发展,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势在必行。


  记者:您认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对于吉林省而言,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黄燕明:在吉林省内电力市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要推进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区域交流特高压电网,连接东北大型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形成坚强的送端电网。同时通过特高压交直流输送通道与东部电网负荷中心相连,使东北电网融入全国统一同步交流大电网,即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富余电量在更大市场内消纳,解决吉林风电发展受限问题,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推动雾霾治理,促进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


  全球能源互联网意义重大,我会充分利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渠道和广泛联系各界的优势,为特高压发展积极呼吁,广泛宣传,大力倡导能源互联网理念,为促成吉林省特高压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