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明确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的重点行业、主要环节和关键问题,指出要重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顺利达峰。
在平衡工业发展与减排关系中统筹整体与局部
稳步推进行业梯次达峰,带动工业整体达峰。《方案》综合考虑了不同工业行业发展现状、排放特点、行业需求和产业安全等因素,明确了工业各行业实现碳达峰的主要举措。“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碳排放呈现出总量增速和强度双下降的良好态势,但各重点行业碳排放空间需求仍存在差异。工业领域碳达峰并不意味所有行业要同步达峰,对于高耗能传统行业,可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来降低碳排放;对于能耗增长较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鼓励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来压减碳排放需求;对于关系到产业链安全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的产业,则需预留一定的碳排放空间。在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形成行业梯次达峰,带动工业整体达峰的新格局。
全面深化区域工业绿色发展,助力全国碳达峰。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别较大,区域碳减排的基础、能力和潜力差异较大。《方案》对标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出工业端减排侧重,为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明确了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产业集聚程度高、经济发展基础好、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应继续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对于黄河流域等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集聚、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可统筹推进碳达峰、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工业绿色发展为引领,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逐步形成经济提质增效与工业低碳发展协同共进新局面。
积极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推动全社会碳达峰。碳达峰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能有效带动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助力全社会碳达峰。主要表现在: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船舶、飞机等低碳交通装备,推动低碳交通发展;加强智能光伏关键技术创新,推动光伏产业基础材料升级,为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装备基础;大力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使其产品在原材料获取、生产以及消费后处置等环节更加绿色、低碳、环保,通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推动消费绿色转型。
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时间表中协调短期与中长期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为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腾挪减排空间。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重点领域,“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领域节能提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深入推进。但工业领域能源消费总量仍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在工业各部门中,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为代表的重点行业碳排放量占工业近80%。《方案》在重点行业碳达峰路径中多次明确提出严禁、严控新增产能,加快低效产能退出,重点阐释了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内涵。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并不是“一刀切”式遏制“两高”产业发展,而是在限制产能无序扩张中提升重点工业行业的发展质量,通过减量替代、产能置换、提高准入以及对标先进等政策措施“组合拳”,显著提升工业领域碳减排成效。
深入开展节能工作,为工业领域碳达峰提供强力支撑。节能降耗是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重点任务和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节能工作成效显著,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费累计下降约16%,工业能效提升水平远高同期欧美发达国家,但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绝对值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这说明我国工业能耗水平在工业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持续调整,能效管理不断提高的多轮驱动下仍有提升空间。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夯实工业领域碳减排长期重要基础。《方案》指出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仍是工业领域碳达峰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调整应与产业布局优化、产业链协同发展有机结合。推动产业链通过循环链接方式加速构建产业集群,形成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的产业空间布局。在国际分工中主动加强绿色低碳产业合作,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打造以服务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需求为导向的全球产业链布局。
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具体行动中体现系统与差异
聚焦工业领域碳达峰的主要举措,施力关键环节。《方案》明确指出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要以大力推动工业用能低碳化、加快推进资源利用循环化和低碳技术工艺应用为主要举措,各重点行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均有所侧重。在能源降碳领域,钢铁行业推动从煤基炼钢向低碳电力、绿色氢基炼钢生产转型;水泥行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动碳密集度低燃料替代;有色金属行业则通过产业转移至新能源富集地区来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在循环降碳领域,钢铁行业重在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提升废钢-短流程冶炼工艺在钢铁生产中的比例;有色金属行业重在提高再生金属产量;水泥行业鼓励使用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等作为原料降低生产过程排放;石化化工则鼓励物料循环利用。在技术降碳领域,钢铁行业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加快开发应用氢冶金;有色金属突破无碳铝水泥行业大力推广二代新型开发水泥,加快低钙水泥等技术推广应用;石化化工行业全面推动原料轻质化。
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建设绿色工厂2121家、绿色工业园区171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89家,推广绿色产品近2万种,初步形成了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局面,《方案》再次强调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工业领域碳达峰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将碳排放水平作为核心要素纳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开展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工作,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工厂、园区、产品和供应链的全过程,依托绿色制造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以数字创新赋能工业低碳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和石化化工等行业进行工艺流程和设备升级改造。提升两化融合建设能力,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工业全过程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精准监测与科学分析,构建覆盖生产全过程的碳排放同步监测、控制、协调与优化自动决策式管理体系,以资源高效配置驱动生产过程减排。
在完善工业碳减排机制中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
发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体现制度管理优势。《方案》强调要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全面突显beplay体育投注官网 与措施制度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指导性与支撑性作用。《方案》还提出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和标准体系。核算体系建设将有助于进一步摸清工业行业碳排放现状,为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工业企业等提供精确、详细、可比的工业碳排放数据基础,统筹评估碳管理政策实施的成本与碳减排效益,进而提升工业碳管理水平。
优化市场调节机制,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工业碳减排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市场化手段来降低工业碳排放成本。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在碳减排领域的平台服务作用,以市场化机制激发各类碳减排主体的内生动力。同时,鼓励引导金融市场在工业碳减排中发挥基础性资金融资作用,完善金融支持工业领域碳达峰的融资工具、融资手段和市场服务体系。
深化工业绿色低碳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国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对全球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度参与。应把握全球以实现净零排放为导向的发展契机,深度参与全球工业绿色发展,扩大绿色低碳产品及服务出口,利用现有的多双边机制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以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为重点领域,增强与发达经济体合作深度,拓展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广度,彰显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与担当。(作者:禹湘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潘家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