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碳中和> 动态

从“北京蓝”到“双碳绿”:京津冀协同的八年之“养”

中国电力网 发布时间:2022-02-22 00:00:00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在世界首创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现场,诗意的口号格外醒目。该工程是世界上首个输送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等多种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电网,把张家口的清洁能源输送到北京。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首届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

  2014年2月以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及三地双边协议的签署,环境保护合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特别是在大气治理领域,三地践行“责任共担、信息共享、协商统筹、联防联控”,在燃煤治理、工业减排、机动车油品升级、散乱污企业关停、执法联动、标准统一、预报预警会商等领域有诸多实践。

  为解决“心肺之患”,近年来,北京市聚焦PM2.5污染,深化“一微克”行动,颁布实施了几十项地方标准,通过压减燃煤、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企业污染、整治扬尘等举措,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

  天津依托“双城双港”整体布局,在企业搬迁调整过程中同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钢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河北压减全省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和焦化等过剩产能,对城市主城区企业实施“退城搬迁”,提高标准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推进保定、廊坊、张家口和秦皇岛的钢铁产能退出。

  数据显示,在区域空气质量同步改善、气象条件较常年有利的情况下,2021年北京大气环境中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PM2.5和臭氧同步达国标。北京冬奥会部分项目举办地张家口,2020年至2021年连续两年实现了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年以来,三地携手发力,调结构、促转型、完善立法、加强监管、科技助力、产业升级,在生态领域采取多种手段。从前几年的雾霾锁城,到如今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京津冀三地“呼吸之变”折射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空气质量改善不是为了冬奥会短期目标,而是为了改善人民福祉,蓝天也不是京津冀的唯一亮色。“十四五”时期,北京正大踏步迈向“双碳”目标,实施绿色北京战略。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介绍,2021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实行碳排放总量强度“双控”机制,深化碳市场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据了解,北京“十四五”生态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性推进,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注重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深化本地和区域协同共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