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碳中和> 动态

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3-08-31 17:17:16 作者:李丽旻

  8月29日,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在山东省烟台市拉开帷幕。会议由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烟台黄渤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广核集团、烟台众创核电研发中心承办,中国能源报社、中国核学会等协办。


▲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现场图。

  作为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以“智能低碳 引领未来”为主题,聚焦“双碳”领域新理念、新趋势、新技术,来自政府机构领导、国际组织及行业协会代表、院士专家、国内外“双碳”领域知名企业负责人、高校媒体代表等500余位嘉宾出席,共探“双碳”目标下发展路径,共襄绿色低碳未来。

  会议现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发布首个基于高精度CO₂浓度监测的我国碳源汇核校支持系统、中国农业银行绿色金融研究院发布《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金融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发布《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报告》。

 “双碳”行动成效显著

  实现“双碳”目标,刻不容缓。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气候危机日趋严重紧迫,关乎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福祉。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气温可能在未来5年内达到历史新高。

  解振华认为,气候危机不仅带来人员生命和经济财产损失,威胁到能源、粮食以及水资源安全,也进一步加剧了南北国家发布的不平衡,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和责任。需要各尽所能、共同合作,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创新。

  实现“双碳”目标缓不得,也急不得。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万军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小曳认为,目前我国CO₂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32%,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8%,现实迫切需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过去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平均6.6%的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我国正朝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

  “在践行‘双碳’目标方面,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成绩显著。”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开幕式致辞中作出上述表示。

  我国新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国产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份额超60% ,森林覆盖率超24%……相关数据佐证了龙永图上述观点。

 减碳成企业内生动力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协同合作,共同发力,企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有观点认为,减碳将为企业发展带来巨大负担,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战京涛看来,减碳一方面能为企业节能降本,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能提高企业品牌价值以及整体竞争力。

  面对“双碳”号角,企业如何应对?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发展部部长张洪斌用“不得不为”和“顺势而为”概括回答。

  张洪斌进一步解释,“不得不为”是因为在欧盟“碳关税”,以及欧盟《新电池法》生效等边界约束条件下,各行业都会纳入整个碳减排战略行业之内。为应对上述挑战,企业应“顺势而为”,明确自身碳发展目标,依靠技术进步实现更快减碳。

  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路跃兵认为,在“双碳”征程中,企业主要有三方面工作要做,即制定自身减排减碳策略、产业链减碳和新业务减碳。以产业链减碳为例,公司着眼于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减排,对供应商提出绿色低碳要求,从源头减碳。

  “对于企业来说,碳中和这条路最终都要走,还不如现在快速走,大家抱团一起突破,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否则国外的卡脖子工程会很快来临。”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集团总裁方永新提醒,必须结合公司自身业务优势去做,要有数字化解决能力,还要积极与业界连接。

  当前,随着“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推进,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由路径。企业减碳的动力正由外部压力转为内生动力,绿色低碳正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林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翁文林表示,截至目前,集团在重庆、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十余省(市)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逾2亿亩,已完成签约超1.1亿亩。未来的目标是为国家可持续经营管理4.5亿亩林地资源,每年为国家贡献5亿吨森林碳汇。

  万华化学集团总裁寇光武介绍,万华化学从源头加强碳足迹管理,投资建设光伏、风电、核电等项目,实现低碳清洁电力社会增量。根据投资股权占比,集团每年可获得权益电量324亿度电,权益电量与煤炭发电比较,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00万吨。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永胜提到,磁悬浮动力技术是一项颠覆性技术,具备节能、高速、低噪、长寿命等优势,可形成磁悬浮鼓风机等十几类节能装备。目前,公司已经成功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术,磁悬浮动力装备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转变。

 烟台唱响绿色低碳主旋律

  实施“双碳”战略,是“必答题”而非“选答题”。如何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决心、眼界和耐力。

  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江成在致开幕式辞中表示,近年来,烟台市抢抓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着力打造绿色低碳样本城市,创造了山东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总量,发出山东第一度核电和第一度海上风电,烟台海阳成为全国第一个零碳供暖城市。

  连续5年保持空气质量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连续17年完成能耗双控目标。目前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占比达到54.3%,占到山东的1/7……一项项数据,见证了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机勃勃和澎湃动力。

  当前,一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在黄渤海之滨徐徐打开。


▲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揭牌仪式。

  《中国能源报》记者在会议现场注意到,烟台核电研发中心核环保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中科华能数字能源实验室、核电智能装备设计与系统集成联合实验室等4家创新发展机构揭牌成立,共同助力烟台加速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进。


▲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签约仪式。

  会议当天还举办了签约仪式。烟台市政府与央企、环境规划院、省属企业,区市政府(管委)与央企、科研院所,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了集中签约。一系列固链、补链、强链的优质企业项目,无疑将为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绿色低碳高质量,烟台一直在路上。

  未来,烟台将提速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做好清洁能源加法、煤炭煤电减法两篇文章,加快建设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同时,提速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推动新一轮“四减四增”,实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打造高效、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此外,提速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开展智能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全域推进美丽烟台建设,积极创建长岛国家公园,加快推进海阳核能跨区域供热,以绿色低碳引领高品质生活。

  来源:中国能源报 记者 李丽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