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碳中和> 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我国“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

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23-11-28 09:47:41 作者:陈浩

  11月25日,2023(第十七届)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深圳市光明区开幕。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孙世刚以《双碳目标与电化学能源创新发展》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孙世刚表示,我国“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和配套的电化学储能,推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孙世刚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拥有量今年将超过2000万辆,占世界新能源汽车总量的一半以上,但燃料电池受制于催化剂、聚合物电解质膜等问题,燃料电池车发展相对较慢。“亟需产学研协同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创新理论、开发新材料、构筑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新能源汽车拥有量今年将超2000万辆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孙世刚认为,“双碳”目标会加速能源结构变革,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智能电网都会迎来大幅发展的机会,但“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

  孙世刚指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很快,2019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56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25%;销量方面,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55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销量达688.7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8.5%。

  “在这样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也对新能源产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性能要更好,成本还要更低。”孙世刚称。

  孙世刚表示,现有锂离子电池面临着多重挑战:一是锂等资源严重限制其规模储能应用。现有储量调查数据显示,世界金属锂储量1350万吨左右(锂资源储量总计约为3950万吨),仅可用100多年。中国锂资源以盐湖为主,锂含量低,镁锂比高,提取难度大,70%的锂依赖进口,亟需发展新的材料体系。

  二是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理论极限,锂离子电池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重大需求,限制了多场景的应用。

  三是安全事故频发,正极是过充诱发产气使电池胀裂,负极是快充析锂诱发短路。

  四是使用环境受限,电动车保有量在中国北方地区还比较少,因为到了冬天气温降低以后,电动车性能受到限制。

  期待中国提前布局,主导新一代电池的发展

  孙世刚认为,针对前述四大挑战,需要解决材料、界面、器件、系统四个层次的关键科学问题,要从新材料、新机制与新体系三个方面加强原始创新。“我们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欧盟有电池2030+路线图,美国有锂电池2021-2030年国家蓝图,他们的目的就是加强基础研究、提前布局、抢占制高点。”他称,期待我国提前布局、加强基础研究、抢占制高点,主导新一代电池的发展。

  孙世刚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拥有量今年将超过2000万辆,占世界新能源汽车总量的一半以上,但燃料电池受制于催化剂、聚合物电解质膜等问题,燃料电池车发展相对较慢。

  “无论是储能、动力还是燃料电池,都面临不断提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使用寿命、极端环境适应性和降低成本的重大需求和挑战,亟需产学研协同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创新理论、开发新材料、构筑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孙世刚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陈浩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