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光伏的整个外需面临重大危机,急需内需出手应急救市。
此时救市,如能搭上即将轰轰烈烈启动的“新基建”这趟列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更容易被宏观面及相关各方接纳。
作为宏观面救市的最大应手之一,“新基建”虽非针对***,却因***更显及时。但作为科技型新兴产业之一的光伏及新能源行业,似乎却被此次以科技为重心的大规模基建投资所忽略,实在令人遗憾。
这或许也说明,政策制定者要么是对光伏行业局势的判断还比较乐观,要么就是海外***发展太快还来不及考虑对光伏业将带来怎样的冲击。
所以,在救市之前,可能还要先要回答两个问题。其一,光伏能否以及如何借势“新基建”?其二,该从产业链哪个环节着手?
那么,光伏如何借势“新基建”?
面对内外交困,投资拉动需求已成共识。不过,此次“新基建”之所以以科技为重心,正是要摒弃过去那种盲目大规模上项目的粗放做法,而寄望于科技项目的投资,在应急托市的同时,拉动市场需求和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简单圈地搞几个大型基地甚或返回西部大搞地面电站的做法,肯定行不通,何况光伏下游市场此前的补贴拖欠、消纳难等问题至今都未彻底解决。即便目前正在大干快上的平价项目基地建设,恐怕也并非良策。此类项目虽不涉及补贴,且有并网和消纳承诺为立项前提,但消纳难题迟早会出现,原因***。实际上,随着近十多年各国大力推广,那种建个电站往电网卖电或自用的模式——无论是大型集中电站还是家庭或商业屋顶的分布式电站,在不少先发展市场已开始显现饱和迹象。
越来越便宜的光伏价格,正加速这一趋势。就比如国内市场,这两年每年都要为了多少吉瓦的年度盘子展开各种明里讨论和暗里博弈。或许也说明,光伏应用的规模化,早就不再是个资金问题,而是个空间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