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光伏> 国内新闻

甘肃定西: 新能源外送通道不畅,高电压等级送出通道未打通

中国电力网 发布时间:2023-09-07 10:23:03
9月5日,甘肃省定西市发改委发布《“双碳”战略机遇下推动定西绿色发展的对策研究》。

文件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清洁能源并网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217.2万千瓦,其中风电172.5万千瓦,光电45万千瓦,水电49.3万千瓦,生物质2.9万千瓦。在建集中式风光电项目19个16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6个49.5万千瓦。

当前定西市面临的问题有新能源外送通道不畅。预计“十四五”末全市发电装机规模突破600万千瓦,但全市全年最大用电负荷仅89万千瓦,用电负荷增速明显低于新能源装机增速,新能源就地消纳增长缓慢。同时,定西新能源项目未纳入陇电入鲁、入川、入浙、入沪等特高压输送配套份额,高电压等级送出通道没有打通。

另外,电网调峰能力不足。定西风、光、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盈余电量为风电、光伏发电,而风电、光伏发电的输出具有较强的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存在“大发时段卖不掉、小发时段买不到”和源储互动滞后的问题,域内无火电机组、储能电站,关键时刻调峰顶峰作用不足,风光电大规模并网引起电压波动幅度大,电力设备损耗增高,电网安全稳定风险大。

定西市要优化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大力推动新能源发展。抓住新能源快速跃升发展期,持续扩大新能源项目规模。要抓住新能源快速跃升发展期,依托荒坡荒滩,谋划布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大力推进“西电东送”、大规模储能项目等新能源项目建设。

另外,产供储销协同发力,全力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市内传统用能企业就地消纳、着力提升陇电外送通道建设、强化主网架优化建设等途径不断促进新能源消纳、提高新能源利用率;依托一系列重点风光项目,全面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建设,发挥新能源产业链规模效应;坚持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全面提升能源生产、储备、运输能力。

详情见下:

“双碳”战略机遇下推动定西绿色发展的对策研究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对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生活生产方式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定西生态环境脆弱、风光资源丰富,我们要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深入实施“双碳”战略,紧盯能源绿色转型、工业低碳发展、节能降碳增效、提升碳汇能力四项“标志性”重点工作,在“全国一盘棋”原则下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定西。

一、绿色发展现状

(一)能源消费情况

2023年上半年,全社会能耗消费总量154.59万吨标煤,同比下降3.4%,能耗下降率为-4.4%。1-7月,25家重点监测企业总能耗为45.9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63%,占全部215家规上工业总能耗的93.2%。

(二)林业碳汇情况

全市林地面积641.9万亩(乔木林地259.72万亩,灌木林地187.52万亩,其他林地194.66万亩),森林覆盖率12.19%。草地面积650.17万亩(天然牧草地186.54万亩,人工牧草地4.91万亩,其他草地458.72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9.75%。预计实现碳汇量800万吨。

(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国家能源局定点帮扶通渭县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着力构建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建成陇中地区首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截至目前,全市清洁能源并网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217.2万千瓦,其中风电172.5万千瓦,光电45万千瓦,水电49.3万千瓦,生物质2.9万千瓦。在建集中式风光电项目19个16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6个49.5万千瓦。

1.风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014年,国家能源局批复《甘肃通渭风电基地规划》,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其中在我市规划建设华家岭一期、二期,义岗一期、二期,陇阳、黑燕山、寺子川、尖岗山、华家岭西、盘龙山等13个风电场,装机容量190万千瓦,总投资约158亿元,全部建成并网。2020年10月,省上印发《甘肃省分散式风电规划》,下达分散式风电项目1个容量2.5万千瓦,于2021年底建成并网。

2.光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015年通渭县被确定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以来,我市因地制宜不断深化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先后实施2015年集中式光伏试点项目、2016年村级(户用)试点县项目和“十三五”第一、二批村级光伏等光伏电站项目共4批,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目前,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其中,建成集中式光伏电站4处、装机容量12.1万千瓦,建成村级扶贫电站368个、装机容量32.57万千瓦,建成户用光伏系统1220套、装机容量0.366万千瓦。

3.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境内黄河流域总面积1939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8.9%。长江流域在定西市境内集水面积21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1%。境内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4.9万千瓦,已并网水电装机47.8万千瓦,有31座水电站正常运行,多数为引水式、河床式,主要分布在临洮县和岷县,渭源县和漳县也有少量分布。海甸峡水电站为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谋划漳县(140万千瓦)、通渭(180万千瓦)、渭源(120万千瓦)、岷县(120万千瓦)、岷县中寨(120万千瓦)、临洮(80万千瓦)、陇西(120万千瓦)和临洮红旗(100万千瓦)等8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漳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纳入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列为2023年省列重大项目,计划今年开工建设。

4.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我市生物质资源主要包括产生量大、易收集的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尾菜、城镇生活及餐厨垃圾等。农作物年产秸秆/尾菜约370万吨,可收集量约317万吨;养殖粪污产生量约652万吨,可收集量约234万吨;生活有机垃圾产生量约34.83万吨,可收集量约15万吨;餐厨垃圾可收集量约7万吨。已规划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5个,总装机容量6.6万千瓦。临洮0.9万千瓦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和定西市2万千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陇西)建成投运。安定0.3万千瓦亿利生活垃圾发电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岷县生活垃圾焚烧气化发电项目已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渭3万千瓦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正在开展项目招引。

5.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地热资源的主要利用形式为浅层地热供暖和地热温泉开发,主要集中在通渭县,地源热泵供暖12.7万平方米,由通渭悦心国际书画村企业实施。全市共有裸露地表温泉11口,现有温泉开发企业4家,其中通渭县有3家,集中在通渭县汤池沟温泉群开展旅游开发。陇西县1家,主要开发古莱坞地热资源。

6.天然气利用情况。全市天然气供应分为管输天然气供气和车载天然气加气站供气两种方式。7县区中,安定区、陇西县、渭源县和临洮县4个县区天然气支线管道已建成运行;通渭、漳县和岷县3个县正在积极推动天然气支线管道建设。7县区已建成加气站11座,其中安定区3座,临洮和岷县均2座,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漳县各1座,主要服务汽车加气和部分民用。

(四)“十大服务业产业链”推进情况

全市有力有序推动产业链规模不断扩大,业态类型更加丰富,主体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上半年,全市十大服务业产业链企业营业收入128.86亿元,从业人员增长11.7%。

1.金融保险产业。上半年完成增加值28.82亿元、增长5.7%。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已累计解决融资需求1405项236.93亿元,48户金融机构为612户“零信贷”企业提供授信81.77亿元;按照“应贷尽贷”要求,发放小额信贷18702户、9.11亿元。二季度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60亿元、增长11.38%,净增66.3亿元,高于全省增速2.16个百分点,高于省上调度目标2.3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91.04亿元、增长15.46%。

2.现代物流产业。上半年完成增加值1.48亿元、增长3.49%。37个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39.53亿元;陇西县参芪饮料深加工建设项目等24个项目正在开展各项前期工作;“一带一路”*润泽(临洮)智惠产业创新城项目等7个市列现代物流重大带动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4.73亿元;临洮三十墩蔬菜批发市场项目、通渭鑫通4000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改扩建项目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全市营运货车累计完成公路货运量2512.08万吨,货物周转量901999.71万吨公里,分别增长5.25%和38.35%。

3.五小业态产业。上半年完成增加值1.61亿元、增长18.58%。成员单位多方争取落实各类资金1266万元,扶持“定西宽粉”加工企业27家、小作坊60家、新建“定西宽粉”实体店30家,农机服务作业专业户26户,发展庭院经济5757处,新发展牛羊适度规模养殖户5287户,新认定乡村就业工厂3家、累计达362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953万元、扶持695名农民开展自主创业;组织培训中式面点师、砌筑工、美发师、缝纫工等“五小”业态从业人员2508人(次),认定职业技能评价156人,培训电商人才3000人(次)。定西宽粉”展示及体验馆等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0万元、占计划的94%。

4.电子商务产业。上半年完成增加值2.88亿元、增长16.1%。支持在青岛市建成28个定西农特馆、在福州市建成7个“甘味祥福”农特馆;宣传动员82户企业入驻消费帮扶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上线产品653种,销售额达647万元;争取东西部协作财政帮扶资金在临洮县建成定西市网货供应基地。建成快递超市534个,建成智能快件箱581组,快递到村率100%。全市网络零售额达14.71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82亿元。定西宽粉电商平台及宽粉加工研发中心等1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6亿元。

5.租赁中介产业。上半年完成增加值0.74亿元、增长19.92%。全市房地产租赁中介行业协会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培育力度,新增中介公司12家。市本级建设的5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已主体封顶,完成投资9250万元。

6.会展商贸产业。上半年完成增加值0.22亿元、增长19.29%。培育推荐甘肃通渭飞天食品有限公司(商标:飞天)、岷县双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商标:洮岷双喜)申报“甘肃老字号”,已进入第二批公示名单;组织市内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促销活动400余场次,发放惠民补贴消费券570万元;五一车展期间全市累计销售汽车835台,带动汽车、成品油消费1亿元以上。

7.文化旅游产业。上半年完成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10.6%。实施陇西北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设项目(一期)等文体旅游重点项目35个,完成投资8.1亿元。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游客874.79万人次,同比增长37.8%;旅游收入37.71亿元,同比增长56.5%。

8.餐饮住宿产业。上半年完成增加值7.36亿元、增长24%。组织开展非遗文化、乡村旅游、餐饮住宿促消费等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52万人;组织市场主体积极开展各类展销、演艺、让利等促销活动,累计参与人数4万人。全市重点餐饮住宿企业增速达19%。博源国际亚朵酒店等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20万元。

9.中医康养产业。上半年完成增加值0.88亿元、增长20.62%。组织举办中医康养人才培训班1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8期、非遗培训班4期、培训传承人230多人次;成功举办2023年定西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千年威远楼”保护传承系列活动;通渭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全国康复研究基地——西北中心康复示范基地,3个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取得省药监局院内制剂备案号;新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个,村级老年人互助幸福院13个,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2032户,完成改造总任务101%;临洮县国力大康养项目等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7亿元。

10.家政职教产业链。上半年完成增加值0.55亿元、增长18.07%。对接妇联、人社等部门开展家政技能培训1700人次。计划投资1200万元共建数字产业学院。定西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教学楼、女生宿舍楼、宿舍楼B栋3个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封顶。

(五)生态环境产业推进情况

一是环保产业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共谋划通渭县燃煤锅炉淘汰拆并等67个项目,已列入中央储备库项目11个,已争取到专项资金15604万元(中央专项资金14224万元,省级资金1380万元)。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甘肃省定西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项目等6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定西市安定区关川河流域人工生态湿地净化工程和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洮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2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二是林业产业稳步发展。围绕川河经济带、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着力推进经济林果三年倍增行动,新栽和提升改造经济林果15.22万亩,总面积达到125万亩,产值17.53亿元;种苗繁育4.5万亩,育苗量2.46亿株,年销售收入12901万元;花卉种植2.47万亩,年销售收入1.2亿元;全市林下经济种植面积11.84万亩,林下养殖13.95万(只、头),林下经济总产值2090.88万元。通渭县的苹果、山楂,陇西县的梨和核桃,临洮县的紫斑牡丹和蝴蝶兰,渭源县的万寿菊,漳县的牡丹、淫羊藿等特色富民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成为带动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三是重点项目全面实施。一是组织编报了2022至2025年总投资6.35万元、建设规模142.98万亩的“双重”项目。2022完成“双重”项目建设任务42.15万亩,投资20479.2万元。2023年“双重”项目下达任务57.71万亩,投资2.31亿元,已完成设计编制和评审,秋季计划完成80%以上即46万亩的建设任务。二是按照“先易后难、成熟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稳步推进渭河源林草扶贫巩固提升项目建设,已完成建设任务77.9万亩,投资12.7亿元。三是持续强化东西部协作,青岛市规划“十四五”投资1亿元,在安定区、通渭县建设“青岛林”2.4万亩。七县区已完成东西部协作生态林2万亩,其中:安定区、通渭县累计完成“青岛林”1.43万亩。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产业化规模总体较小。我市绿色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大型龙头企业不多,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尚不明显。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科技实力尚未转化成经济实力。我市绿色产业的关键和核心技术还比较落后,节能环保设备制造、技术和产品研发等能力较弱,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品牌产品少,产业化步伐跟不上。

三是新能源外送通道不畅。预计“十四五”末全市发电装机规模突破600万千瓦,但全市全年最大用电负荷仅89万千瓦,用电负荷增速明显低于新能源装机增速,新能源就地消纳增长缓慢。同时,定西新能源项目未纳入陇电入鲁、入川、入浙、入沪等特高压输送配套份额,高电压等级送出通道没有打通。

四是电网调峰能力不足。定西风、光、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盈余电量为风电、光伏发电,而风电、光伏发电的输出具有较强的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存在“大发时段卖不掉、小发时段买不到”和源储互动滞后的问题,域内无火电机组、储能电站,关键时刻调峰顶峰作用不足,风光电大规模并网引起电压波动幅度大,电力设备损耗增高,电网安全稳定风险大。

五是企业带动不足。全市仅有服务业规上企业29户,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领域,其中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仅有16户,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带动性不强,尤其是五小业态、租赁中介、家政职教产业缺少带动性龙头企业。

三、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应对发展与减排,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一是在国家统一框架下,实施差异化的降碳路径。立足县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编制出台并不断完善分行业、分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各项保障方案,能源领域、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对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碳排放报告及核查工作。

二是制定中长期规划,逐步实现“双碳”目标。坚持长远目标与现实条件相结合,以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从供给侧、消费侧、保障侧三端发力逐步实现减碳降碳。面对减碳降碳工作的前期“阵痛”,政府与企业必须做好相关风险管理与有效应对方案,逐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此外,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决不能忽视甘肃气候条件,一定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估,坚决落实各项保护措施,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大力推动新能源发展。

一是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减碳降碳不是简单的“去煤化”,在一定时期内,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仍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要持续攻关先进燃煤技术、加大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效应显著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等,不断促进耗煤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迈进。

二是抓住新能源快速跃升发展期,持续扩大新能源项目规模。要抓住新能源快速跃升发展期,依托荒坡荒滩,谋划布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大力推进“西电东送”、大规模储能项目等新能源项目建设。

三是产供储销协同发力,全力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市内传统用能企业就地消纳、着力提升陇电外送通道建设、强化主网架优化建设等途径不断促进新能源消纳、提高新能源利用率;依托一系列重点风光项目,全面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建设,发挥新能源产业链规模效应;坚持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全面提升能源生产、储备、运输能力。

(三)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一是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项目,推动科技含量高、低能耗、低污染和高附加值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让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积极引进先进的节能服务公司和节能设备制造企业,鼓励本土企业开展节能环保项目,降低水泥制造和铝冶炼行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摆脱经济增长对这些高耗能行业的依赖。同时,积极争取省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构建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新兴产业体系。加强技术成果应用,精准招商引资深化产业合作,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接国内外著名企业、高校院,设立研究机构、研发基地,构建全球化招商引资引智网络;同时,借助兰洽会等重大节会平台进行推介和投资洽谈。

三是积极建设绿色低碳交通体系。运用大数据发展智能交通,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模式;不断优化现代交通运输结构,大力发展“一站”多式联运服务,加快铁路专线建设;大力推动运输工具绿色低碳化,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环卫清扫等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增加充电桩;全面发展路衍经济,积极推进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四)统筹推进生态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一是持续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牢筑生态屏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定西市委关于实施绿满陇中行动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加大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三北防护林、退牧还草等工程建设力度,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力度;科学划定和合理安排城市绿化用地,对已有城市公园改造提升,合理增加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小微绿地数量。

二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通过治理退化草地、修复保护湿地、治理沙化土地等措施,不断加强重点流域水体保护,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全面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鼓励、推广使用先进节水技术,加强农业节水设施建设,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有效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提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

来源:定西市发改委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