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光伏> 行业要闻

中国光伏产业的雄关漫道

中国电力网 发布时间:2021-02-18 23:09:41

假期将尽,和大家聊一聊最近比较火的光伏产业,梳理一下20年来光伏产业的发展脉络,供大家投资参考。

施正荣,说起光伏行业,这个名字,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正是施正荣和他创立无锡尚德公司使光伏这样的阳春白雪得以闻名街巷!

1998年中国政府拟建设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就是国内第一套3MW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中国光伏产业的序幕由此缓缓拉开。

“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2000年,施正荣带着14项太阳能技术发明专利回国创业,37岁的他放出这句豪言壮语。2001年1月,无锡尚德公司正式成立,施正荣以40万美元的现金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共占25%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并担任总经理。2002年,尚德公司第一条10兆瓦生产线正式投产,日后轰动江湖的光伏巨头由此起步。

2004年,德国修订了《可再生能源法》,修订后的法案提出:根据不同的太阳能发电形式,政府给予为期20年、每千瓦时0.45-0.62欧元补贴。德国之后,西班牙等光照条件好的国家相继颁布鼓励政策,欧洲光伏市场被点燃。

在欧洲市场的刺激下,尚德的组件出口金额在2004年翻了10倍,公司利润接近2000万美元。这一年也成为了全球光伏产业的爆发元年,国内光伏企业也步入高光时刻。

2005年12月,无锡尚德成为中国大陆首家登录纽交所的民营企业。2006年1月13日,尚德收盘价为34.02美元,董事长兼CEO施正荣也以23.12亿美元的身价击败黄光裕,荣登中国首富宝座。

巨大的财富效应,使光伏产业迅速吸引了各路资本的涌入:各地政府豪迈地划出“新能源产业区”,甚至零地价吸引企业入驻,银行贷款也是不遗余力,仅国开行给江西赛维、天合光能、英利绿能几家的授信额度就达到2450亿元。短短两三年时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就达到11家,尚德、赛维、英利、天合……组成声势浩大的“中国太阳能军团”。

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中国光伏企业做的只是“搬运工”和“组装工”的体力活,利润微薄,靠走量赚点血汗钱。当时,光伏市场方面:90%以上在欧洲;原材料方面:缺乏量产硅料的技术,主要原材料90%以上产自国外;技术设备方面,多晶硅核心技术垄断在美德日等国手中,晶硅电池全自动丝网印刷机、自动测试分捡机等生产线关键技术设备都依赖进口。简而言之,光伏产业具有材料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设备缺失、产品主要出口“三头在外”的特点。光伏产业结构呈现上游小、下游大的金字塔结构,所以在利润分配上是上游占大头,尤其是高纯度硅料价格约占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以上。没有技术,没材料没设备,隐患随之而来。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盟降光伏产业降低政策支持力度,占据中国光伏企业主要收入来源的欧洲市场开始萎缩。

2009年多晶硅价格开始暴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鼎盛的400美元/千克跌至40美元/千克。屋漏偏逢连夜雨,

2011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反倾销初裁决定,英利、无锡尚德、天合光能将分别被征收31.18%、31.22%、31.14%的反倾销税,未应诉中国光伏企业的税率为249.96%。随后,欧盟也发布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至暗时刻来临!

硅料价格狂风骤雨搬地暴跌下,尚德巨轮岌岌可危。2012年上半年,平均每天都要亏损1000万元,股价也从顶峰的90美元一路跌破1美元,施正荣的身家也从23.12亿美元迅速归零。2013年3月20日,无锡尚德被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重整,一代光伏王者退出江湖!之后,成群的中国光伏企业像韭菜一样一片片倒下,从设备生产、硅材料制造、电池组件加工,产业链上破产企业超过350家。

面对寒冬,度电补贴、光伏扶贫、领跑者工程、户用光伏、绿证交易等扩大内需政策先后登场,使光伏产品踏出了摆脱绝对依赖国外市场命门的关键一步。

大浪淘沙,越是惨烈,越是能看到进步,一批企业奋力而起,摆脱多国外技术依赖,完成产业链建设和技术迭代。

2009年,保利协鑫带头打破桎梏,研发出了冷氢化工艺量产硅料,开始摆脱对国外原材料的依赖。这是中国光伏领域的第一次技术变迁。然而,保利协鑫的技术突破来的晚了,被淹没在了金融危机留下一地鸡毛中。同年,保利协鑫以263.5亿港元收购江苏中能的全部股权。2011年,协鑫集团成长为全球多晶硅料及硅片龙头。

虽然在2012年美欧“双反”下,协鑫集团依然受到了冲击,但凭借着在多晶硅领域的持续浸淫,公司生产成本不断降低,竞争优势得以强化。2013年保利协鑫还亏损5.22亿元,但2014-15年净利润快速增长至15、24亿元,公司成为了市场上为数不多率先走出“双反”阴影的企业。

2013年,隆基股份掌握拉晶技术和金刚线切割新工艺,在传统的多晶硅技术之外另辟蹊径,走出了单晶硅片路线,推广至全国。相比多晶,单晶硅的晶体结构相对完美,就好比一个基因优良的孩子,本身体质就很棒,这些优势从根本上决定了单晶硅是高效晶硅电池最为理想的晶体硅材料。这是中国光伏史上第二次技术变迁。至2019年8月28日,隆基成为了首家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光伏企业。

2018年9月,欧盟宣布结束对长达五年的“双反”政策,国内光伏企业纷纷布局确定性更强、收益水平更高的海外市场。时隔时隔,中国光伏军团再次集体出海,勇闯天涯,这一次,终于不一样了!

2018年,在光伏全产业链普遍降价30%以上后,中国光伏组件性价比进一步提升,海外需求多点开花,中国光伏产业全产业链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全行业当年产值超过4000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光伏产业各环节中,中国产能占比均超过一半:硅料(55%)、硅片(87%)、电池片(69%)、组件(71%);全球光伏行业前20强中,中国企业独占16席;前十大企业中国公司的数量分别为:硅料6家、硅片10家、电池片8家、组件8家……

2019年1月9日,光伏平价上网政策正式出台,这项政策具备深远的意义,因为它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行业发展的推动力上,政策波动的影响在趋弱,而技术进步的影响在加强。

2020年,碳减排及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范围内各国的一致共识,并且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世界三大经济体达成一致共识。欧盟方面,根据近期发布的《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从40%提高为55%;美国方面,拜登政府承诺在2050年之前美国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并达到净零碳排放。为此拜登还发布了一项2万亿美元的专项计划。按照规划测算,预计未来5年内美国将安装5亿块光伏组件,年均装机达到42GW;中国方面,定调明确“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目标的制定,使人类进入第四次能源革命的高潮,光伏作为主角,兼顾平价与低碳,属高景气度的朝阳产业。

20年过去,中国的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从其余微末到笑傲江湖,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光伏。持续与国际竞争,已将自己锤炼成最终全球光伏行业的强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