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光伏> 企业报道

POE概念股的五大投资逻辑

中国电力网 发布时间:2022-12-28 14:29:43

在光伏板块连续两日的反弹行情中,POE概念股成为最大亮点,全线领涨光伏板块。其中,天洋新材连续两日涨停,海优新材涨超27%,赛伍技术、鹿山新材、激智科技涨超16%,福斯特涨超15%,聚赛龙、联泓新科涨超13%,明冠新材涨超11%。

与此同时,在各大券商近期发布的电新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中,均将POE概念作为重点推荐对象。综合券商观点以及索比光伏网对于光伏行业的认知,我们认为POE概念共有以下五大投资逻辑:

| 逻辑一:POE胶膜价值量更高

资料显示,胶膜是光伏组件的关键封装材料之一,主要用于粘结光伏电池片与光伏玻璃或背板,具有耐热、耐低温、抗氧化、抗紫外线老化、抵御水汽等作用。由于组件的质保期限一般在25年左右,同时需要面对极为复杂的气候环境及地理条件,因此胶膜的化学性质与稳定性直接影响组件的产品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针对不同类型的组件产品,胶膜的产品形态亦有所不同。例如,PERC组件主要以EVA胶膜为主,而N型组件和双面双玻组件则主要以POE胶膜或EPE胶膜为主。相对而言,POE胶膜和EPE胶膜具有优秀的水汽阻隔性能、抗PID性能以及抗老化性能,同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相较于EVA胶膜拥有更高的价值量。数据显示,POE胶膜销售均价约为16.5元/平米,较EVA胶膜高出约21%。

| 逻辑二:N型组件放量在即

进入2022年以来,以TOPCon、HJT为代表的N型电池技术产业化落地不断加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TOPCon和HJT的产能规划分别超过300GW和180GW。预计至2022年末名义产能有望超过70GW和30GW,至2023年末将分别达到130GW和60GW。

目前,头部厂商的POE胶膜已经通过客户验证,并实现规模出货。西南证券研报显示,晶科能源的TOPCon组件以及多数厂商的HJT组件上下层均采用POE封装,XBC组件由于栅线在背面,因此多采用EVA+POE的封装方式。

根据招商证券的预测,中性估算2023年N型组件出货80-100GW,对应POE胶膜需求近8亿平方米,对应POE粒子需求近38万吨。

| 逻辑三:集中式市场爆发在即

自2021年以来,随着产业链价格的上行,对于项目收益率更为敏感的集中式光伏项目占比显著下滑。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集中式光伏占比由2020年的67.80%下降至2021年的46.64%,至2022H1进一步下降至36.35%。

不过,随着近期产业链价格的下行,被抑制许久的集中式光伏装机需求有望迎来集中释放。国金证券在研报中认为,如果考虑2022年未完成的递延项目规模,则2023年全球潜在大型公用事业项目的需求增速将轻松达到60%-70%。其中,中国集中式光伏市场潜在需求达到89GW,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增量市场。

相比于分布式市场主要以单面单玻组件为主,集中式市场更加青睐双面双玻组件,而双面双玻组件由于背面PID现象更加严重,因此通常采用EVA+POE的封装方式。据中来股份披露,相较于单面组件,双面组件可获得5-30%的发电量增益,并具有生命周期长、耐候性和耐腐蚀性更强、衰减更慢等优点。据第三方机构预测,双面双玻市占率有望从2021年的37%提升至2025年的55%。

| 逻辑四:POE粒子成供给瓶颈

虽然POE胶膜市场需求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核心原材料POE粒子受化工属性以及国产化率较低影响,恐将成为供给瓶颈。数据显示,我国POE粒子年均进口量约为20万吨左右,而根据广发证券的预测,2023年POE粒子的需求量将达到33.9万吨。

而且,目前POE粒子市场竞争格局呈寡头垄断态势,头部企业具有极强的议价能力,付款方式通常为现款现货。数据显示,陶氏、三井、LG、埃克森美孚、SK/萨比克等海外厂商垄断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其中陶氏市占率高达42%。

同时,据西南证券研报分析,虽然全球POE粒子总产能达到200万吨,但由于POE粒子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等领域,考虑实际产能利用率、其他应用领域需求增长、不同牌号和不同产品间产线切换等因素,光伏级POE粒子实际产能远低于名义产能。

虽然联泓新科、万华化学等国内厂商已经开始投建POE粒子产能,但建设周期相对较长。资料显示,POE粒子项目土建施工大约需要2年左右,中交后调试出合格产品需要0.5-1年,扩产周期一般需要3-3.5年。

| 逻辑五:市场格局稳定

众所周知,随着光伏行业市场景气度的不断提升,全产业链掀起了疯狂的跨界及扩产浪潮,并涌现了诸多新势力厂商。不过,胶膜环节却鲜有跨界者进入,一直维持着“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Wind数据显示,“一超”福斯特2021年市占率达到52%,“多强”斯威克、海优新材、赛伍技术市占率分别为17%、13%和5%。

究其原因,首先是胶膜产品具有高度的定制化特征,与客户深度绑定。在胶膜的生产过程中,针对不同电池技术路线、不同产品,助剂配方的配比显著不同。一般而言,胶膜企业需要通过组件客户的技术部检测、验厂、第三方专业机构认证等多重评估程序后,才能够正式成为组件企业的合格供应商,期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

其次,胶膜环节在供需两端的议价能力一般,营运压力较大。一个细节是,于2021年上市的海优新材,将超过40%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及偿还银行贷款,这与产业链其它环节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充产能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公司为了加速资金流转,部分销售额不得不采取折价方式通过中间商实现。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