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地方报道

【行走白鹤滩】白鹤滩试验室:像贝壳孕育明珠一样地坚守

水电五局 发布时间:2021-01-18 10:27:19 作者:姚娟、曹文文

在中国版图的西南,川、滇交界处,滔滔的金沙江水在深邃的峡谷中奔腾不息,仿佛浑身用不完的力气。这股大自然的神力,经过无数劳动者的精雕细刻,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西南边陲冉冉升起。这就是世界第二大水电工程、开创水电站建设多个世界第一的白鹤滩水电站。在这群巧夺天工的妙手中,有一个8人团队,承担着电站泄洪洞工程的所有试验检测任务。六年多来,他们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像贝壳孕育明珠一样地默默坚守,践行着“守护质量使命”的铮铮誓言,为这颗“新明珠”增亮添彩。

他们来自水电五局白鹤滩泄洪洞项目经理部工地试验室。

专注于细节成标杆

一片青山环绕中,蓝色的彩钢顶和铅灰色的墙搭建而成的试验室颇有几分稳重的意味。占地 220平方米,力学间、骨料间等8间操作室整齐布一。推开试验室的门,室内窗明几净,试验设备上甚至没有留下多少时间的痕迹,依然光亮如新,或纷繁忙碌,或整装待发。走近操作台,手指划过台面,指间一尘不染。

对细节的专注和用心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业主对试验室的要求特别严格。前期的筹建计划,他们会细到审核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正好我们也是特别细致的人,所以,我们报送的验收报告一次性通过。”事过六年多,参与前期筹建工作的赵少华仍然对这个细节印像深刻。正是凭着这股细致劲儿,试验室于从2014年4月开始筹建,经过三个月的苦战,最终于7月正式投入使用。

混凝土养护室里,一排排混凝土试件摆放整齐有序,每个试件都表面光洁,几乎没有气泡。“我们的混凝土试件可是被业主当作亮点在全线推广学习的。”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眉眼间掩不住的慈爱,55岁的“大当家”熊德峰低调中透着几分自豪。

这个“孩子”同样是在团队的细心呵护下成长到近乎完美。谈及当初的经历,周辉仍然感慨于细心之重要。年轻的周辉有时会着急,破型试件的速率过快,被发现批评后,他再不敢“提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终于初步破型成“漏斗形”。尝到细心的甜头后,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周辉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抗压,“漏斗形”也越来越好。他将所有的“漏斗形”试件摆放整齐。有一次检查时,被业主和监理看到,立即决定将混凝土试件破型成“漏斗形”作为本次检查的亮点,并组织白鹤滩各参建单位观摩学习,定为混凝土试件破型的标准。

”细节决定成败。水电五局之所以做的这么好,就是因为注重细节。“2018年10月,在业主组织的观摩学习中,一位博士学历的高材生现场参观完混凝土试件后,有感而发。

白鹤滩泄洪洞的混凝土工程成功创造了大型水电工程“镜面”混凝土的施工品牌。为了让这个“镜面”工程有外型又有内涵,试验室作为质量控制的首道关卡,又一次把“专注于细节”的品质演绎到酣畅淋漓。镜面混凝土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温度、收面时间以及原材料中的粉煤灰、减水剂等,这些标准都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随时调整掺量。秉持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高要求,每调整一次,他们都要做20多次试验,以确保万无一失。坚持用数据说话。六年多来,他们共计完成混凝土坍落度检测20000多次,混凝土凝结时间100余次,水泥、粉煤灰检测超过900组,钢筋力学性能检测接近8000组,混凝凝土力学性能检测超过10000次,砂浆力学性能检测2500余次,锚杆无损检测超过30000根,外加剂检测300次。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专注于细节,他们成就了自己,成就了水电五局这个品牌,也成就了白鹤滩水电站的高品质。

看不见的努力换来看得见的发光

今年9月,试验室还有件喜事。他们的科研项目——快速分离混凝土拌和物砂浆装置,经历近一年的浇灌,终于开花结果,正式投入使用。

研制这个项目的初衷,却来自于一次“意外”。

冬天的白鹤滩空气中时常夹杂着湿气和寒风,吹到人身上刺骨的冷。2019年11月,3号泄洪洞洞身龙落尾段首仓混凝土时,就是这样一个阴冷天儿。那天,他们一行五人到现场取材,制作成型混凝土抗压试件。由于现场条件有限,没有混凝土振动台,只能靠人力一下一下的手筛,一直用了半小时,才筛够做混凝土凝结时间的砂浆。“感觉这胳膊都不是自己的””透心凉啊““我们研制一个专门做混凝土凝结时间筛砂浆的设备,就不用这么累了。”这次经历,让他们蒙生了搞个小发明的想法。

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些难。

由于项目地处偏僻,七公里之外的镇上和七十公里之外的县城都无法购买到加工装置所需要5毫米筛网、物料收集箱、振动台等原材料。关键时刻,万能的淘宝帮了大忙,经过网上咨询,最后他们网购了所需器材。然而难题又来了。将5毫米筛网加工在物料收集箱中操作难度很大,当地的师傅们都不愿意接这个活。于是团队成员们轮番上阵,好话说尽,又加了些费用,终于“磨”到师傅同意才罢手。

”传统试验需要2-3个人,而我们这个项目,一人即可快速完成混凝土砂浆分离,在5至10分钟内至少筛取10升砂浆,比传统方法缩短20分钟左右。一年下来,可以节约材料成本3000元,人工成本8万多元 ”。试验室团队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用别人看不见的努力,他们换来了大家都看得见的发光。

2015年至2018年,连续四年荣获三峡公司组织的在建工程参建单位质量检测比对试验竞赛奖项。2019年荣获三峡公司白鹤滩工程建设部“试验检测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荣获水电五局“2018至2019年度中国水电五局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明珠”是这样炼成的

风雨里成长,磨砺中坚强。在面对长达六年多的“大考”,这个团队不怕苦难、不畏坚难、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把每一个小我融入到白鹤滩建设的大潮中,展现了五局担当,诠释了“电建范儿”。

赵少华还记得:2014年筹建的时候,正值春夏之交,烈日和狂风并行不悖。那时还没有交通车,上下工地全靠徒步,单程40多分钟。为了防止泥沙进入口鼻,上下工地一般都背着狂风倒着走。

2015年7月,江丹丹初到白鹤滩,从零起步,开始学习水泥试验。“要干就要干到最好”。身体瘦小的她,身上却有股不服输的劲头。无数次的挑灯夜战,数不清的试验,无法计量的汗水,炼就了她“如火纯青”的技能。现在每当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时,水泥和水搅拌过程中,她用肉眼就能看出是否在规范要求的5~7毫米范围内,被大家赋予“水泥能手”的美誉。

稍有驼背的技术负责人周贤成,性子很急,必须当天事当天毕。2017年11月的一天,现场的钢筋焊接接头在当天下班前没有做完试验,他告诉周辉:“今天的钢筋必须拉完。”于是两人顾不上吃饭,埋头干起来。再次拿出手机,上面显示6:10。时间已来到第二天早上。周贤成安排周辉回去休息,自己又投入工作,36个小时没有离岗。

年过半百的负责人熊德峰,工作起来“永远十八岁”。2019年11月,泄洪洞龙落尾混凝土浇筑首仓时,站在寒风凛冽的风口,他拿起铁锹和年轻小伙一样翻拌混凝土,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温度,一干就是整整12个小时,守到浇筑结束。他用行动告诉团队:作为检测人员,必须要保证入仓的每一车混凝土都是合格品,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入到精品工程中。

贝壳能够把无数的沙粒孕育成光彩夺目的珍珠,是经过无数个白天和黑夜的承受,始终如一的坚守。当我们面对一颗明珠时,更多的感动于那些藏在背后的默默劳作。这样的坚守,同样存在于这个8人团队里,存在于参与项目建设的无数劳动者身上。这些精神就如同氧气一样和白鹤滩融入为一体,让这颗”新明珠“更有温度、更具色彩、更加鲜亮。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