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地方报道

沕沕水水电站——红色水电站 照亮西柏坡

长城网 发布时间:2021-04-02 23:25:20

党中央在延安时,办公还用煤油灯。到了西柏坡,用上了电灯,电能来自华北解放区第一座红色水力发电站——沕沕水水电站。

从石家庄一路向西,距离西柏坡约45千米处,有一个山青水绿的小山村——沕沕水村。村后山上有一眼泉,四季水流不竭。泉水清冽甘甜,自高处坠下,形成落差约100米的瀑布,其声“呜呜”,故名“沕沕水”。


“边区创举”纪念匾。

1948年,华北解放区第一座红色水力发电站——沕沕水水电站在此落成,将源源不断的电能送往西柏坡,支持西柏坡兵工厂生产,让老一辈革命家在明亮的电灯下指挥解放战争。在电站竣工典礼上,朱德总司令向电站赠送了题有“边区创举”的纪念匾。纪念匾长74厘米、宽58厘米,现存于河北省博物馆。

筚路蓝缕 设计电站

1947年2月份,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召开晋察冀边区工业局会议,要求边区行政委员会工业局尽快解决军工用电问题,并责成工业局局长姚依林负责此事。

面对重如泰山的任务,工业局分析发现,当地不具备火力发电条件,只有依靠滹沱河的水力资源建设水电站。建厂选址任务交给了华北工业交通学院院长黎亮和教师张子林。

位于沕沕水村的天然瀑布恰巧可以满足水电站对来水落差的要求。1947年3月26日,工业局干部卢成铭带领19名华北工业交通学院学员来此实地勘测。他们测量发现,瀑布上下落差约100米,水流量0.33立方米每秒,出力能达到150千瓦。泉口渠道开浚、机房建设、管线布设等也均具备条件。

1947年4月份,正太战役打响。同年4月17日,井陉解放。解放军在井陉北矿缴获了一台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94千瓦发电机。与此同时,晋察冀边区工业局接收井陉、正丰两座煤矿,获得了一批可用于水电站建设的材料。物资备齐,水电站建设进入设计阶段。


沕沕水水电站旧址外景。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时,谁也没搞过水电站工程,甚至没人见过水轮机。设计的重任落在了工业局机械科科长周士富、技师龚蕴章、技术干部梁英的肩上。

从1947年6月中旬开始,周士富等人夜以继日地计算、绘图,硬是靠土办法完成了设计。为了让水轮机的关键部分“水勺”的作用发挥到最佳状态,他们把“水勺”从12个增加到16个;为给昼夜不停旋转的水轮机降温,他们临时增设冷却装置箱……经过2个月的紧张工作,水车配置总图、水车轮轴、轴承等31张图纸完成。

艰苦岁月 艰难施工

为了早日解决军工用电问题,服务前线作战,沕沕水水电站设计和建设人员采取边上马、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力争早日发电。

1947年6月21日,卢成铭又带领100余名学员进驻沕沕水村,开工建设水电站。建设从就地取材、夯固地基开始。

建设初期,卢成铭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原来,水流量从检测时的0.33立方米每秒下降至0.2~0.183立方米每秒,如果按照此时的水流量施工,要保证兵工厂用电,必须改变设计。

时间紧迫,最简单的办法是提高水流量。黎亮、张子林和卢成铭等技术人员决定沿用原有设计方案,临时增建一座面积2100平方米、储水量4200立方米的蓄水池,以保证原水流量。这样一来,引水渠道要变更,土木工程量也随之增加。


当时的架线场景。

随之而来的困难是缺水泥。土木科只找到20吨水泥,与总需求量300吨相差甚远。怎么办?卢成铭与其他技术干部研究决定,利用当地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研制三合土代替水泥。他们在河滩上垒起一座大灰窑,将石头烧成白灰,并在当地村干部和村民的支持下在村西的山梁上开挖红黏土,再从唐家会河滩运来细沙,将三种材料按比例搅拌成三合土,代替水泥砌渠道、打坝底、筑暗道等。整个工程共烧石灰石10万斤,使用红土90万斤、沙子3万斤。

就这样,建设者在油灯下对着工程图研究到天亮,在滂沱的大雨中浇筑电站基础,在冰凉刺骨的蓄水池坝底劳作,一双双长满冻疮的手在陡壁峭崖上安装水管……从1947年6月动工到12月完工,他们用时194天完成13项作业,建起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

边区创举 烛照后人

1948年1月25日,是晋察冀边区工业局参建人员和沕沕水村乡亲们难忘的日子。男女老少喜气洋洋,敲锣打鼓,扭着秧歌赶到水电站,庆祝电站竣工。

当天上午,朱德总司令为电站剪彩,启动水车门。霎时,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机房的灯亮了,村庄的灯亮了,兵工厂的机器响了起来……

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材料科副科长何罕心眼里溢满热泪,指挥村民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响了一遍又一遍。

朱德总司令说,沕沕水水电站是边区创举,战争时期可以供兵工厂生产用电,在和平时期可以为农村服务。随后,朱德总司令题写了“边区创举”的牌匾赠予电站。晋察冀边区工业局为水电站全体建设者记集体大功一次,为每人颁发银质五角星纪念章一枚。


沕沕水水电站已成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沕沕水水电站正式发电后,电机效率达70%,最高发电电力130千瓦,每年可节省煤、油等成本18万万元(边币),比火力发电节省35倍。水电站发出的源源不断的电力送往西柏坡,老一辈革命家在明亮的灯光下指挥战斗。当时,党中央从西柏坡发往各战场的电报,就是以沕沕水水电站的电为动力的。

电力使西柏坡的兵工厂生产能力成倍提高。第一兵工厂每月能生产“轻82弹”1万发,比过去人工操作多了8000发,还生产出了原来手工无法生产的重型炮弹。这些炮弹在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等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1949年秋,第33兵工厂迁往太原,沕沕水水电站结束了为军工厂生产供电的使命。此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沕沕水水电站独立运行,所发电量供给河北省滚针轴承厂和古月、塔崖、北冶、唐家会4个乡,用于生产、照明、灌溉和副业加工。1975年,电站改造后的机组并入北冶电网,遗留的旧机组、零部件及旧机房、仓库、浴室、宿舍和炮楼等均被妥善保护。如今,沕沕水水电站已成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颗太行山中的璀璨明珠仍在照亮后人。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