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科研加快我国清洁能源发展

能源发展网 发布时间:2022-01-25 00:00:00

研究显示,在过去20年里,清洁能源领域相关的出版物在所有研究产出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由2001年占全球总产出的1%增长到2020年的5%。自2001年以来,中国在该领域的科研产出也持续增长,共计发表40余万篇论文,位居全球首位。同时,中国近十年在该领域专利数量也呈指数级增长。截至2020年末,全球该领域约一半的专利都来自中国。

近来,“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媒体聚焦、百姓热议的热词,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通过布局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绿色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产业数字化等过程中,尝到甜头、找到商机。

当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可喜的是,在一系列政策、环境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布局也在全面加速,正在不断累积科研力量,努力下好“先手棋”。

清洁能源研究,中国科研产出居前

目前,世界各地的碳排放主要还是来源于化石能源的使用。因此,要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关键在于清洁能源的普及应用。

多年来,我国围绕风能、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的布局颇有成效。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9.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42.4%,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大规模应用的背后,是科研力量的加码。近日,全球科研和医疗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通过160多万篇国际期刊数据等,对过去二十年间全球清洁能源科研全景作了回顾。研究显示,清洁能源领域相关研究成为全球科研热点,并且中国在该领域研究中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该研究显示,在过去20年里,清洁能源领域相关的出版物在所有研究产出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由2001年占全球总产出的1%增长到2020年的5%。自2001年以来,中国在该领域的科研产出也持续增长,共计发表40余万篇论文,位居全球首位。同时,中国近十年在该领域专利数量也呈指数级增长。截至2020年末,全球该领域约一半的专利都来自中国。

有序降碳,助力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关大博表示,“中国在清洁能源转型领域的研究中贡献显著,并已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科研和技术创新的领先力量,并且会继续保持领先趋势。这与国家长期以来系统的政策实施和巨大资金投入密不可分。向清洁能源的转型会越来越被视为中国提升生产力的关键领域。”

关大博同时也指出,虽然从学术影响力来看,该领域目前仍是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主导,但中国的学术话语权正在逐渐上升。另外,未来全球“碳空间”逐渐饱和的主要压力将作用于发展中国家,因此,相关的低碳研究也会逐步由“北”向“南”迁移。

如何去平衡减碳和能源供应的矛盾?关大博举例说,目前在我国江浙一带的部分城市,最近几年碳排放基本上是逐步下降,而GDP还是保持增长。他表示,无论是碳达峰、碳中和,一定是首先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与化石能源的“脱钩”,最后逐步实现人类福祉可持续发展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需求的依赖,也就是实现碳中和的过程。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玉涛提到,碳中和具有尺度效应。也就是说,要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上实现碳中和才有意义,而没有必要说一个加油站或服务区实现了碳中和,这是没有意义的。

关大博提出,要“有序降碳”“梯次达峰”“稳步中和”。他表示:“一定要在保证人民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下,且兼顾地区及行业差异性,才能称之为面向碳中和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碳中和研究将走向何方?

在关大博看来,碳中和的大方向、路径已经明确,而具体的技术路线则是多元化的。

他表示,目前,碳中和的路径在科学界基本上已经有了共识,也就是:大部分工业产品生产实现电子化、电气化,同时电力行业逐渐采用低碳、脱碳、零碳、负碳等相关技术,其他行业协调发展零碳技术及碳汇技术,逐步实现碳中和目标。

“新能源中,无论是太阳能、风能,还是核能或其他能源,我国肯定不会锁定在哪一个能源的路径下,一定是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关大博表示,各种低碳和碳中和相关的技术,以及关键装备都需要进行重点研发,这将为未来清洁能源领域的多元化路径打下基础。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王玉涛表示,清洁生产强调从末端治理走向源头预防及全生命周期的转变,是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他提到,该方案将碳排放的指标纳入到了清洁生产的审核范围,特别强调了“减污”“降碳”的协同,同时把清洁生产、源头预防的理念从工业领域扩展到了农业和其他领域。

“我们要实现零碳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预防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王玉涛说。(赵竹青)

来源:人民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