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钱正英院士的三峡情缘

三峡集团 发布时间:2022-10-31 15:10:21

  钱正英,我国水利和电力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于2022年10月22日永远离开了我们。钱正英院士毕生致力于我国水利电力事业,她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是我国水利电力战线的重大损失。


钱正英院士音容笑貌

  钱正英院士一生与水为伴,长期主持中国的水利水电工作,曾参与黄河、长江、淮河、珠江、海河等流域的规划治理,主持制定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办法,主持编制我国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规划和全国水利建设长远发展纲要。因其对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贡献,2014年6月,钱正英院士获得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大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女院士。

  钱正英参与了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审定决策,主持领导了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工作。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她先后担任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顾问、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泥沙专家组顾问和三峡工程整体验收工作组顾问,为推动三峡工程成功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峡工程彪炳史册。钱正英心系长江安澜、百姓安康,为精心绘就三峡工程建设蓝图殚精竭虑、奔走忙碌。从葛洲坝到三峡,在巍巍青山、安澜碧波之间,钱正英与三峡相逢相伴,在全体三峡人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记。






钱正英在三峡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葛洲坝工程是我国在长江干流上自行设计、施工、建造、安装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反调节和航运梯级工程,其成功兴建将为三峡工程作好实战准备。

  为组织领导好葛洲坝工程的设计、科研、技术审查工作,解决设计、科研中存在的困难,197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成立。时任水电部副部长的钱正英作为九名成员之一,担任技术委员会委员。

  从1972年到1982年,技术委员会共召开13次会议,确定了修改设计的进度、坝轴线、河势规划、航道和电站进水口的泥沙淤积、软弱基岩处理和建筑物抗滑稳定、大江截流方案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对保证葛洲坝工程的成功建设功不可没。十年时间里,钱正英出席了全部13次会议,她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专家,经常驻守工地一线,推动解决了多项重大技术问题,在许多关键技术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9年,钱正英与葛洲坝工程女工代表在一起。

1981年1月,钱正英考察葛洲坝工程。

  1981年1月,葛洲坝工程截流在即,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长江干流实施截流,技术难度之大显而易见。是按原定进度,还是推迟一年截流?时任水电部部长的钱正英经过反复实地考察,同各方面专家讨论,认为大江截流有相当把握,向国务院立下了确保工程胜利建成的“军令状”。

1980年10月,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工程施工现场。

  1981年1月4日晚7点53分,滚滚江水从已建成的巨大的泄水闸东流而去,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戗堤胜利合龙,葛洲坝工程也成为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91年10月29日,钱正英考察葛洲坝工程。

  198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水电部组织专家根据科学结论重新编制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钱正英担任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组长。

1988年2月5日至9日,三峡工程论证泥沙专家组第五次会议在南京召开,详细讨论了三峡工程泥沙专题论证报告。

  钱正英领导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期间聘请21位特邀顾问,组织412位各行业专家,成立14个专家组,联合全国300多家单位,历时三年,对以往研究成果组织开展全面复核和重新评估。经过科学严谨充分的论证,完成可行性论证报告和45个专题报告,最终形成了“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建议早作决策”的结论,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1991年3月6日,三峡工程论证水文专家组召开三峡工程坝址论证会。

  1992年4月3日下午15时,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长达近40年的三峡工程规划论证工作结出丰硕成果,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1992年3月26日,钱正英(左一)正认真听取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代表对三峡工程议案的意见。

  1999年6月,钱正英又被任命为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已入古稀之年的她爬脚手架、下基坑,主动到现场检查工地、与施工单位职工座谈,她身上“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精神深深感动和鼓舞着数万名三峡工程建设者。

2001年11月,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在三峡工地开展质量检查。

2002年4月,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在三峡工地开展质量检查。

  钱正英严格履行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职责,严把工程质量关,提出了“‘不留工程隐患’是三峡工程质量的最低标准,也是三峡工程建设的最高原则”的著名论断。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三峡枢纽工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设立了“质量特别奖”,全体建设者重视质量、保证质量的意识深入人心。正是依靠严格、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三峡工程最终实现了世界一流工程的质量目标。

2003年3月,钱正英在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质量检查专项会议上发表讲话。

  钱正英说自己是三峡建设的亲历者。她推动提高三峡工程发电机组设备的国产化率,重视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工作,多次实地调研移民外迁安置方案。2009年,钱正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基本完成近代水利,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到了世界水平的前列,三峡工程就是一个标志。”正是以钱正英为代表的新中国几代水电人持续艰苦奋斗,中国水电事业才能壮阔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进入世界水电强国之列。

  “夕照映远山,大堤临长淮。足下黄水去,天边白云来。跃跃女儿志,浩浩祖国怀。笑指对岸敌,中华屹然在。”

  21岁那年,钱正英院士写下了这首诗,今天读来,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钱正英刚卸任水利部部长时,就有朋友劝她把过去的工作经历写出来,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说:“我还不想写历史,我仍在创造历史。”

  如今,这位现代中国水利水电历史的重要开拓者,如同一朵浪花,流经长江,然后穿云雾、过三峡,奔腾而下,经过九曲十八折,最终汇入了历史的长河。

  钱正英院士永远和三峡在一起。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