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发布,京津冀将打造能源消费革命示范区

北京商报 发布时间:2024-02-22 09:12:28 作者:方彬楠 程靓

  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能源消费革命的示范区、统筹构建清洁多元能源供应体系……2月21日,“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发布会在京举办。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来现余介绍,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共同编制印发了《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计划到2025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合作、协同保障的区域能源体系,为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坚强可靠能源保障。

  1个目标6个任务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实施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已列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实的若干措施之一。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在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低碳转型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来现余表示,《行动计划》锚定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谋划了京津冀区域能源发展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改革举措,绘就了区域能源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蓝图。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着力构建“1+6”的目标任务体系。“1”是指“一个目标”,即到2025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合作、协同保障的区域能源体系,为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坚强可靠能源保障。“6”则是指6个方面主要任务。

  具体来看,主要任务包括协同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智慧能源系统建设的先行区;共同培育绿色低碳能源消费模式,打造能源消费革命的示范区;统筹构建清洁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区域能源供应格局;合力打造高效融合能源创新体系,高质量建设一批重点示范区;共同建立公平开放能源机制,构建区域能源一体化发展的营商环境;协同开展多层次多领域能源合作,推动京津冀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

  在“共同培育绿色低碳能源消费模式,打造能源消费革命的示范区”方面,将坚持节约优先方针,优化能源消费管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快用能方式转变,科学合理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节奏,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用能低碳转型,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冷热电气多能融合的综合能源站建设,推动能源与交通、信息等设施融合发展,精准提供市场用能服务,提升能源惠企惠民服务品质。

  此外,为合力打造高效融合能源创新体系,高质量建设一批重点示范区,《行动计划》明确,将坚持创新在能源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建设跨省市能源协同创新平台,壮大能源联合创新主体。实施一批绿色能源战略性重大科技计划和项目,推进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等一批能源先进技术协同攻关。实施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培育发展电力及新能源装备、绿色石化集群,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氢能、储能产业链,增强在全球能源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的影响力。

  加快推进环京电源建设

  发布会上,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如刚表示,十年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加速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系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实施各类用煤设施清洁能源替代,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用电、用气、用热能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输配网络和储备调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京津冀互联互通能源设施集成优势加速形成;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北京市与河北省、天津市等周边省区市多层次能源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以电网为例,李如刚介绍,北京电网是京津唐电网的一部分,属于典型受端电网,外调电比例达到70%左右,依托京津唐电网实现电力电量统一平衡。目前,北京、天津、冀北三地已经建立一套成熟的电力保供联动机制,在三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华北电网公司统筹调度安排,实现电力供需平衡。

  一直以来,北京市坚持以推动建设“保供电源、坚强电网、智能电网、数字电网”为抓手,持续加大电网设施投入力度,随着电网设施的建设落地,外部送电能力稳步提升,域内网架结构更加坚强,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全市发电总装机达到1364万千瓦,500千伏外送通道达到13条,输电能力3400万千瓦。北京环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有主力通道送电,民生用电获得感进一步增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到可靠电力保障。

  根据《行动计划》,北京市将持续加快推进环京电源建设,会同河北省有关部门支持京能集团加快实施涿州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项目开工建设,同步协调电网公司加快谋划电源并网线路接入方案,尽早启动送出线路建设前期工作,实现电源、电网同步建成投产;支持华电集团加快推动香河能源站项目一期(1×35万千瓦)及220千伏送出线路确定工作,力争今年启动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将持续推进外送电通道建设,依托京津冀协同机制,加快推进雄安—新航城、西合营—房山、北京东—通北、廊坊北—亦庄4条500千伏线路工程,力争“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

  此外,北京市还将不断加强电网调峰能力建设。围绕本地燃气电厂及用户用能特性,深度挖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研究推动本市燃气机组深度调峰技术改造,稳步推动热电解耦,逐步增加燃气机组调节空间。深入挖掘工业企业、大型公共建筑、汽车充电等领域负荷侧调节资源,形成可调节资源池,充分参与电力系统调节,保证电网运行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行动计划》要求,北京市将加快用能方式转变,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用能体系。李如刚指出,目前,北京市电力中长期市场、绿电市场基本建立,并逐步走入成熟。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完善绿电交易机制,持续推进绿电交易,加大绿电购入力度,逐年提升绿电消纳比重,助力能源结构转型发展。推广华能北京燃机烟气余热利用项目成果在清洁供热领域的示范应用,持续推动电厂、锅炉房、垃圾处理厂等各类余热资源回收利用。大力推广居民室内电、气、热的智能化调节和监测,推广智能计费、缴费模式,提高居民用户电力、天然气、热力使用便利度。控制煤炭消费节奏,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稳妥有序推进清洁能源替代。

  “接下来,还将按照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计划部署,着力增能力、补短板,继续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坚强可靠智慧高效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助推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李如刚说。

 力推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协同

  发展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氢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毛东军介绍,在氢能领域,北京市氢能产业已初步完成从源头技术创新到产业化应用的试点探索,基本实现了氢能产业“从1到10”的突破;在新型储能领域,北京市则在研发创新、产品集成、市场推广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毛东军进一步表示,为加大对新型储能产业支持力度,近期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北京市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从“加快新型储能技术创新突破”“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发展”“加强新型储能技术和产品应用”“强化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要素保障”四方面提出15条具体政策措施,特别强调要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链优质企业在京津冀落地,构建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毛东军指出,京津冀三地推动氢能、新型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区域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选择。总体来看,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目标高度一致,产业基础各具优势,资源禀赋充分互补,已具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

  “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发挥国际科创中心作用,联合天津、河北两地统筹推进政策创新、产业培育、场景开放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京津冀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跨区域、集群化协同发展,努力使京津冀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先行区、示范区,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发挥引领作用。”毛东军说。

  毛东军表示,将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积极支持区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整合资源,建立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支撑关键共性技术向区域相关主体转移,推动氢能与新型储能全产业链技术自主可控与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全面降低终端应用成本,共同推动产业发展阶段实现“从10到100”的跨越。

  坚持应用场景牵引,发挥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可再生能源配建储能等政策机遇,依托区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推动氢能在发电、交通、工业和建筑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以及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示范应用,带动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

  此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绿色能源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同时,将强化三地能源、产业主管部门间常态化、机制化对接沟通,共同推动规划政策衔接、重大项目落地;依托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链博会、京津冀氢能产业高峰论坛等行业品牌性活动,搭建区域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努力将京津冀建设成为全球绿色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方彬楠 程靓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