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电力朋友圈

【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世界屋脊架设珍稀鱼类“鹊桥”

水电九局 发布时间:2021-10-15 20:18:30 作者:管廷辉、肖洪腾

金秋十月,艳阳高照;大坝高耸,碧波荡漾。由中国电建所属水电九局承建的世界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生态鱼道,宛如银龙悬于西藏在建规模最大的内需水电站右岸悬崖峭壁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电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保护好工程建设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西藏。

水电站大坝下游,西藏特有的珍稀鱼类依靠水流吸引进入鱼道进口。它们克服流速,在15道“拐”里左冲右突,突破百米高的拦河大坝,进入库区一路欢歌畅游而上……

立下郑重承诺 做流域生态的守护者

拉萨裂腹鱼,体修长,稍侧扁,冷水性鱼类,栖息于峡谷激流中;异齿裂腹鱼,体延长,稍侧扁,冷水性鱼类,栖息于水质清新、砾石底质的河道;尖裸鲤,体修长,略侧扁,冷水性鱼类,栖息于以降水和高山雪水为源,水流较清澈的环境……

作为独特的高原鱼类,它们分布江段明显、区系结构简单,生长缓慢、性成熟期晚、繁殖力低、种族脆弱、环境依赖性强。相关资料显示,一尾达到性成熟体重100克左右的鱼,一般需要4至5年的生长时间,体重500克的鱼需要生长10年或更长的时间。

它们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孕育的子民,数百万年以来在“母亲河”的摇篮里繁衍生息。

横亘而起的西藏最大内需水电站就建在这条“母亲河”上。工程建设现场热火朝天,西藏人民用电需求指日可待,幸福生活画卷已然铺展。可对雪域高原的“水中精灵”来说,“外来生物”干预了洄游通道,必经之道变成了阻隔天堑。

高原水生生态脆弱,一旦资源受到破坏,很难有效恢复。中国电建高度重视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坚持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面对上下游落差大、工程布置条件复杂、数千米长施工的复杂鱼道工程,水电九局欣然接下建设挑战。于是,一条3公里长、专供珍稀鱼类洄游江流的生命通道悄然兴建。

电站右岸,白底红字的“创雪域高原水电环保示范工程”分外醒目,诉说着建设者们守护青藏高原流域生态的郑重承诺。

大胆技术革新 做预制装配的首创者

水电站生态鱼道工程主要由鱼道进口、鱼道出口、鱼道池室等组成,由于水电站河谷地形狭窄,使得上下游落差高达80米的鱼道几乎全部布置于陡峭的地形上,工程布置形式复杂的鱼道底部均为大型混凝土钢管柱群。

如果按照常规方式和原设计方案施工,根本无法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必将影响电站首台机组如期投产发电重大节点目标的实现。

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水电九局大胆技术革新,积极探索建设生态鱼道的方法,提出采用钢管柱群和预制装配技术。项目部研发的《一种大型钢管柱竖向对接校正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为钢管柱的安装工作如期完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一种装配式鱼道池室预制梁伸缩模板》发明专利有效解决了施工场地有限、施工时间有限问题,极大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主体结构施工质量。两大技术实现了土建施工、预制构件制作和钢管柱群组装同步进行。

“大量采用预制装配技术的竖缝式鱼道,全鱼道导隔板、盘折段池室均为预制,这在国内属于首创,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也为类似项目施工提供了借鉴。”鱼道项目负责人胡中阔说道。

齐心戮力攻坚 做事不避难的攀登者

由于施工道路狭窄,预制梁吊装、柱基条带混凝土浇筑、钢管柱安装与大坝、厂房施工形成交叉作业、相互干扰。施工环境条件和技术难度,是年轻的工程建设者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开工当日,项目总工程师便郑重表态:“我们在这峭壁之上拼装架设的并不是钢管柱群和混凝土预制件,而是一条延续鱼类生命的‘生命通道’。我们要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奋斗精神,为保护水流域生态环境、实现水域生态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何在有限的工期里完成鱼道通水运行重大节点目标”始终盘旋在工程技术人员脑中,工程建设难、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思考却一刻不曾停下。项目总工程师带领团队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通过对鱼道地形及结构深入分析、对现场施工机械反复梳理,最终与设计共同研究出盘折段现浇段施工优化方案。

据统计,优化后的方案将现浇段池室结构改变为预制结构,直接减少22仓混凝土的浇筑,节省工期77天,将鱼道的装配率提高到了49.3%。

一个个党员先锋,就是一面面旗帜,他们事不避难、冲锋在前。

项目副经理“老罗”笑容和煦、工作严肃。在第二榀梁吊装时,因梁放置时始终无法与上一榀梁完全契合,他整整十八个小时守在工地不断试验调整,最终实现梁与梁的无缝结合。

在现浇段池室线路被岩石侵占,爆破难度大、危险度高的情况下,“资深执证炮工老罗”又挺身而出,他带领爆破公司员工,在爆破作业面防护、药量控制、爆破孔径及孔深、爆破试验等方面亲力亲为,圆满完成各项爆破任务。

400余名鱼道建设者克服种种难题和不利因素影响,全力投入到鱼道土建工程建设任务中,在戮力攻坚中奉献青春、建功立业。

终见“鹊桥相会” 做幸福天路的筑造者

开工以来,这个平均年龄仅29岁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以科技为动力、以创新为指引,用智慧和坚定的意志攻克重重困难。

2021年5月23日,鱼道1号出口闸门缓缓提起,江水从上游库区跨越拦河大坝沿着鱼道蜿蜒而下,由1号进口与江水再次汇聚。水流流速及流态均满足设计要求,标志着世界海报最高、落差最大的装配式鱼道成功通水运行。

“这条河里的鱼繁殖率低、食物稀少,黑斑原鮡和叶须鱼甚至都已处于濒危易危状态,我不想我们的子孙后代再也见不到它们,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为保护它们多做点事情。这下好了,鱼道工程如期完工,鱼儿的洄游生命线打通了!”一名建设者兴奋地说道。

为使鱼儿能够更加顺利找到这条绿色通道,水电九局在进口部位均设置五彩斑斓的诱鱼灯为鱼儿指引方向,鱼道池室底部铺设仿生鹅卵石模拟野外环境,池室每隔约130米设置一道平直段,作为鱼儿休息的平台。通过对水流流速及水位的调节,保证鱼儿能够舒适、稳定地完成该段洄游之路。

通水试运行当天下午18时,建设者们挤满了鱼道观测室,大家紧盯着监控屏幕。伴随着一声“快看,一群鱼儿游过来了,游过来了!”大家欢呼着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的积极努力而自豪。

如今,鱼道池室里每天均可看到大大小小的各类鱼儿自由自在畅游向上。这座鱼类洄游的“鹊桥”顺利运行,为鱼儿的繁衍打通了一条宽广的生命线,也为世界屋脊的生态多样性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电建担当。


世界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生态鱼道


鱼道池室畅游的珍稀鱼类


广泛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