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电力朋友圈

【一带一路故事】贝纳德和他的中国师傅

水电十二局 发布时间:2022-09-07 13:56:34 作者:孙菁

贝纳德是个土生土长的乌干达小伙儿,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为了分担大家庭的生活压力,2020年他来到卡鲁玛水电站项目工作。没有“手艺”的贝纳德起初只能干一些体力活儿,但他工作的细心和热情很快引起了师傅谢龙龙的注意,也有了培养他成为一名水电维修工的想法。

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悉心栽培,贝纳德已经是一名维修各种家电都不在话下的专业技工。“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中国师傅。”贝纳德笑着说。

跨越万里的师徒奇缘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家庭生活艰难的贝纳德机缘巧合来到了卡鲁玛项目工作,原本相隔万里的师徒因为工作相遇,开始了一场妙不可言的师徒奇缘。

异国师徒首先要过的便是“语言关”,谢龙龙采取了“现场演示”教学法,他首先亲手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再让贝纳德重复他的流程来进行实践。在徒弟看来,师傅谢龙龙的“实践大讲堂”既生动又实用。随着两人日益熟悉,他俩就用当地语、中文、英语三种语言混合交流,慢慢地交流便没有问题了。

贝纳德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亲切的称呼谢龙龙为“龙”,在师傅的倾囊相授下,贝纳德一刻不停的学习新知识,从发电机使用到灯具安装,再到各种电器的维修,他总是最勤奋的那个人。

两年多来,师徒俩配合默契,作为项目的水电“管家”24小时待命,保证了整个项目生活及工业用水用电正常供给,为项目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有了技能,就有了铁饭碗”

“30多度的天气,穿梭在项目各个配电箱之间,一天下来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但是我的身边总会有贝纳德递上工具。”谈起贝纳德,中国师傅谢龙龙满是感慨。就这样,谢龙龙一招一式地教,贝纳德一点一滴地学,逐渐掌握了各种水电设施修理和维护保养技术。

凭借着中国师傅的“手把手”教导和他自己的踏实、勤快、好学,2021年贝纳德正式从一名普通工人转岗为专业的水电维修工,他的薪酬也较之前提高了很多。

“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村的人都很羡慕我在中国电建工作,感谢我的中国师傅,愿意教授我知识,让我更快地成长,有了技能,就有了铁饭碗。”贝纳德对现在拥有的生活充满了感激。

贝纳德是中国师傅谢龙龙在乌干达十几个“得意门生”的其中一员,在乌干达的七年时光里,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传统美德“传道、授业、解惑”,也收获了“桃李满天下”。

“我的徒弟们有的自己开起了家用电器修理店,当起了老板,有的自己做起了师傅教当地电工手艺。”谈起自己的徒弟们,谢龙龙满脸的骄傲。

在乌干达“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人千金,不如传人一技。卡鲁玛水电站项目致力于推动属地化管理,高度重视对当地员工的培养,像贝纳德一样曾在卡鲁玛项目工作的乌籍员工达15000余人次,项目部始终秉承着“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导师带徒、劳动竞赛、优秀外籍员工评选等方式,多措并举培养了一大批技能人才,其中包括工程师、电焊工、木工、修理工等,让当地员工真正实现了“学出来、有技术、能致富”。

同时他们也成为了项目生产运营的中流砥柱,不管是前方施工的技术人员还是后方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这些员工在个人获得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反哺项目,极大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进展。

“导师带徒”“传帮带”是工程人的美德,更是工程人打天下的“利器”,在“一带一路”进程中传授技术知识,为当地基建行业培养和锻炼技术人才,无疑是中国海外工程建设者们为当地留下的最大财富。

贝纳德和曾经在卡鲁玛水电站工作过的乌籍员工如星星之火散落到乌干达各地,给家人带去幸福生活的同时,更见证了中乌两国的深厚情谊,贝纳德、谢龙龙和其他的卡鲁玛中非师徒们将继续扎根这片土地,共同奋斗,共同成长!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