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电力朋友圈

水电四局李昌启:饮尽十载冰,甘为孺子牛

中国电力网 发布时间:2022-09-01 14:57:32 作者:孟令婉

  处暑方过,河北的高温虽居高不下,但太阳却犯了懒,借着傍晚一场黄昏雨早早退场,腾出了小半的夜。

  到底还是有了秋意,入夜的山风缓释了易县白日的闷热。晚饭后,从盘山路上散步回到项目部营地大院,见办公楼技术部窗口的灯,在几点微光映衬下亮如孤星。

  摸黑上了三楼,循着灯光走到技术部主任办公室,窒息般的闷热扑面而来。满屋热空气的簇拥中,一位微胖的年轻男人坐在桌前旁若无人地勾画着爆破图纸,后背衬衫上被汗水浸出了上水库的“形象图”,案头成摞的文件上放着碗吃了一半的泡面…

  他是李昌启,现任河北易县抽蓄电站项目部技术部主任。从宁杭到易县,从质检到技术,在项目更迭与岗位轮换间,他这带了十二年的“加班牛人”的标签,却始终没摘下过。

攻苦食淡的“初生牛”

  他算是这远山长河的老熟人了。

  李昌启生于江苏沛城,自幼时便跟着身为水电人的父亲在项目间四方辗转。从龙羊峡到万家寨,从大坝浇筑到抗洪抢险,前线工人的栉风沐雨与阖家团聚的遥遥无期,让他自小便将水电人的劳碌与无奈谙熟在心。

  2010年他初至宁杭客专项目部,在徐舍制梁场担任技术员。虽幼时对父亲的工作环境耳濡目染,但毕业于机械专业的他,对于水工技术可谓毫无根基,连最基本的竣工图纸都看不懂,更别谈工程量清算和方案编制了。“那会儿纯就一门外汉,”他无奈地笑道:“开始啥也不会,自己心里也急,但干着急没用,不会就学呗。”沿袭自父辈的上进与勤勉,让寡言的年轻人沉淀心绪,决意先夯实根基再拾级而上。

  那段青葱岁月因填充了太多知识养分而显得格外富足。为打牢理论基础,他在业余时间买来专业教材自学,并结合施工图纸与现场实况深化理解;为拓宽技术范畴,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致力研究OFFICE、AUTOCAD等软件操作,并重新编制了张拉计算书以缩短计量时间…他的勤勉务实与显著进步,于同辈中迅速脱颖而出,并在2011年观音岩水电站开工初期亟缺人手之际,被调至观音岩项目部,与首批进场人员一同踏上了浩浩汤汤的金沙江畔。

  在参建观音岩水电站期间,他负责水电站左岸大坝主体工程质量工作。为压实工程质量的主体责任,他将工程质量目标按照工法分解到各技术岗位,按要求组织施工,先后建立了技术复核、工程质量检查以及隐蔽验收等制度;为使各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均满足合同及规范要求,他对施工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严格控制,以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效能…初入职时那个一筹莫展的“愣头青”已蜕变为独当一面的“内行人”。“这些年身边的人走了不少,大多是被‘苦’跑的,”他无奈地叹道:“可人活一次,咋能想着一劳永逸呢。”

  “您没打过退堂鼓吗?”我言不由衷地问。

  “说没有过那是假话,”他感怀道:“可我从小就这么过来的,都习惯了,自己倒是没觉得苦,只是看他们中途放弃,有点遗憾。”

  许多特质,并非通过一句誓言、一段苦练,就能在自己身上扎根,只有恒久坚持,才能将其融入血肉之中。现在人们常言“蹄疾步稳”,可他更倾向于“恒”与“进”,或许他想身体力行地证明,最快的步子不是冲刺,而是持久。

  功不唐捐,在 2013 年他组织参与的观音岩项目部大坝碾压混凝土仓面施工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小组,被评为“2013 年度青海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他本人也被提任为工程质检部副主任,向基层技术管理领域探出新锐触角。

冲锋陷阵的“排头牛”

  2014年10月,金沙江汛期接近尾声,根据当地政府以及业主单位要求,观音岩水电站1号、2号导流底孔下闸施工由汛前转至汛期后。面对棘手的截流抢险“攻坚战”,时任工程质检部主任的李昌启自告奋勇挑起“抢险先导组”的骨干重担。“到啥时候也不能打没准备的仗啊,何况还是场硬仗。”他未雨绸缪,根据周边居民生活供水标准与闸门动水下闸操作要求,编制了导流底孔下闸方案;并组织部门人员提前完成启闭机回装、门槽探测工作,打牢了导流底孔下闸的前期基础。

  那年被称为“灰色十月”的三期截流期间,在“全员迎战”的状态下,整日驻扎抢险现场的李昌启成了项目部人尽皆知的“永动机”。他在围堰建完后根据水深调整排水方案、亲自编制材料计划并严把质量关卡、冒雨守在混凝土浇筑现场紧盯施工实况…“那会儿整天泡在水里,衣服就没有干过的时候,”李昌启回忆道:“这100多号兄弟冒险在这里下闸,一旦闸门垮了,后果不堪设想,我这哪敢离开啊…”在抢险高峰期时,他常揣着几块饼干,给体能消耗快的年轻人在间歇时补充体力,因长期泡在冷水中作业,有些饼干因包装磨损而渗水被浸泡成了糊状,他在将完好的饼干分给别人后,把浸水的单独包起来留着自己吃。“饼干也不干啦,”他风趣道:“浸水的吃着不噎人,味儿更好。”

  然而,在2号封堵闸门下闸后第二日,因门槽下游混凝土及部分护板均不同程度出现气蚀破坏,底槛和闸门左侧忽然出现渗漏,李昌启接到指示后,在凌晨天还未亮时便赶赴现场。决堤的水流似瀑布般从封堵闸门两端倾泻而下,李昌启至今仍记得及腰深的积水被狂风卷裹着拍击大坝的场面,以及风雨中那些不遗余力涉水截流的身影。

  同时,金沙江中游汛情因新一轮强降雨来袭而二度告急,上游水位暴涨导致闸门压力加大。身为“抢险突击队”的主力干将,李昌启一边配合项目经理及总工程师根据汛情态势调整完善施工方案,另一边深入现场与队员们一同用砂石骨料在坝前进行抛投。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他每日到门槽下游的“水帘洞”测量水流量、查看渗水情况,后背被从十几米高空坠落的水流砸得多处淤青仍坚持上岗;在围堰建完后,他在淹到胸口的积水中测量坝段水深,常因脚底滑或是水势大而体验短暂的“蛙泳”;现场质检时他细致入微严把关卡,为保障下闸抢险节点目标加快实现而经常主动加班到深夜…“李主任啊,你就像头牛,闲聊时话少得很,干起活来劲大得很。”并肩作战的队友们心疼之余不忘调侃他。他却从不言一句苦累,反而风趣道:“那我这整天蹚水,准确来说应该叫‘水牛’…”

  历经一月鏖战,观音岩水电站导流底孔下闸抢险及封堵施工顺利完成。同年,他参与编制的“观音岩水电站导流底孔反吊钢衬设计与应用”,获得公司合理化建议二等奖;他也被水电四局第二分局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在此后连续几年蝉联此项荣誉。

  一秉至公的“领头牛”

  2021年1月,在河北易县抽蓄电站前期标建设收官在即,水电四局再次中标易蓄电站主体标的建设任务,这是继尚义抽水蓄能电站后,四局又一次以总承包形式,承建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下水库、输水发电系统及厂房系统等全部主体工程。开工在即,人手亟缺,刚结束温州龙舟运动基地项目部的施工任务的李昌启在收到上级指示后,未待春节假期结束便匆匆告别团聚不久的妻儿,在年初的料峭寒风中踏上了前往易县的车程。自毕业后时隔11年,李昌启再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河北。凛冬瑞雪初歇,太行山东麓四顾苍茫,他隔得老远就看见项目部大门口的灯笼和春联,鲜艳火红胜似当年他离校时怒放的石榴花。

  主战之年的隆隆战鼓已经敲响,作为技术部“领头牛”的李昌启更是将浑身干劲儿倾注到大干热潮中,编制审核施工方案、创新优化施工技术、组织专家论证及技术交底、辗转于各工区作业面查看现场实况…自打他到岗第一天,烈日当头的大坝、阴冷潮湿的洞室、深夜无人的办公室,这“三点一线”便几乎成了他固化的行动轨迹。“每晚都能看见李总加班,三伏天那会儿晚上我们都在外面乘凉,他自己满身是汗还在办公室里审核下料单…”不少年轻同事感慨道:“一开始只是想跟着李总,他加班我们也不能闲着,可时间久了就不是盲目跟从了,因为我们学会计划时间,利用晚加班时间去自我提升…”

  伴随着施工生产如火如荼推进,一股股新鲜血液也从四面八方不断汇聚,望着新一届“生力军”意气风发的面容,李昌启感喟之余暗下决心,要让这些聚拢的星星之火燃出燎原之势。

  为使新员工了解现场施工概况,他亲自带领年轻人们到各工区进行现场观摩,细致解说当前工程动态;为使大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他定期召开部门座谈会以及技术培训,剖析工作中暴露的共性问题并给出详细建议,引导年轻人共同制定解决对策;为使年轻人扎实提升业务技能,他不但“线上线下全天候”对大伙儿提出的疑难耐心解答,并将自己的多年经验与技术总结资料倾囊相授…在他的带领下,这些“初生牛犊”由左支右绌渐变为游刃有余,在方案编制、爆破设计中得以大展拳脚。“虽然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要是没有李总这么踏实的引路人,我们这一身劲儿也不知道往哪里用啊。”技术部的东北小伙儿于海涛逢人便说:“跟着李总有劲干,他说咋干就咋干。”

  工作中一丝不苟的“严师”,脱下工装后变成了平易近人的“老哥”。在同事家逢变故捉襟见肘时,他即便手头同样不宽裕,也以“东西买多了”、“吃不完”为由头接济自尊心强的朋友;在集体外出后深夜返回项目上时,他总是将同行的年轻人逐个送回寝室后,自己独自回办公室加班;在同事身体不适告假在家时,他即便再忙都会抽出时间打电话问候近况或直接登门送药…

  “李总,我们就跟着你了嗷,你走哪儿我们跟哪儿。”每当听到后辈们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忠言”,李昌启总是无奈地摆摆手:“跟着我干啥,你们有更广的路子要走,有跟着我那时间,倒不如提升一下技术水平,没事时多和家里人打打电话…”每逢年关将至,在项目部人员分批返乡时,他总是自愿留守,将节前各项报价验收事宜处理完毕后赶着“末班车”回家。坐在人迹伶仃的列车上,听着车内回荡着《回家》的萨克斯伴奏,他紧绷了一整年的弦才稍微得以松缓。抵达家中时大多已近深夜,循着爆竹声,看到家门前灯下妻儿熟悉的身影,他的满身疲沓也随着漫天飞雪随风四散了。

  当年,正值观音岩工程索赔及完工阶段,在将刚满周岁的女儿交由老家父母照顾时,他许诺六月份必定回来给孩子过生日。可这些年他跋山涉水、辗转各地,把项目施工现场跑了个遍,却从未在某个六月踏上返程的路。

  “对孩子照顾的太少,我有愧啊,”他信手翻阅着堆在桌上的文件,掩饰着自己的满眼辛酸,少顷,又释然道:“每年六月份又要新到一批学生啦,顾不上自己的小孩子,就顾好这些离家在外的大孩子,更好…”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深耕水电十二载,这寡言的“牛人”经年恪守的“温良”,在坝上风霜磋磨中逐渐升温为“热忱”。纵使少年意气不复,此身赤子心灯长明。

  虽温吞,却仍在燃烧;虽沉稳,却更显浩荡。(水电四局 孟令婉)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