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深度阅读

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释放大规模“数字红利”

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0-05-13 13:30:33

  当前,我国面临抢占新工业革命主导权的机遇期,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关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恢复期叠加的挑战。如何平衡好新工业革命“推力”和疫情“压力”的关系,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全球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将发生深刻变革。数字经济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融合应用各类信息通信技术,推动生产生活数字化转型的全新的经济系统。这一经济形态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消费行为,不断催生出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占到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而数字基建是新基建的核心内容,是服务于数字经济发展所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

有利于释放大规模“数字红利”

  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可以释放大规模“数字红利”,为我国谋取未来国际竞争优势。

  第一,发展数字经济并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抓手。为抢抓新工业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数字经济的战略布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系统完备的数字基建体系,有利于我国在新工业革命中占据制高点,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第二,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有利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基建是技术创新的新载体,有助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和场景化应用,为数字经济发展厚植“数字土壤”。数字基建通过对技术、人才、资本、数据等各类产业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互补和高效配置,打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促进各行业深度融合、上下游联动,帮助更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减存,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第三,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推动消费升级新动力。依托数字基础设施所形成的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家居等智能服务体系,能够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医疗、教育、交通、餐饮、娱乐等领域深度赋能,催生更多消费新形式,提升消费服务水平,改善民生福利。

  第四,以数字基建挖掘数字经济新增长点,可以作为疫情冲击下的逆周期调节措施,是化危为机的新抓手。发展数字经济既能创造数字基建等巨大投资需求,又能撬动庞大的消费市场,乘数效应和带动效应显著,有效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与此同时,数字基建能带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实现基建投资整体结构的优化。

数字基建是新型基建的核心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要让数字基础设施成为“先行官”,不断提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共建共投共享的体制机制,使“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完善政府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数字基建和数字经济的有效投资。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基建的推进,关键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兼顾自上而下的供给推动和自下而上的需求拉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提高投资建设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要注重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协调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

  中央政府要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规划布局、监督考核等,引导并规范数字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和有序建设。地方政府要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情况和财力、债务承受情况,循序渐进开展数字基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风险。

  政府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保障数据链、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闭合、互联互通与深度融合。确定数据的资产定位,加快数据资源的产权归属立法,促进数据的确权、流通、交易、保护,解决数据资源分散、体制分割、管理分治的难题。要制定政务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政策,明确相应的标准规范,保障数据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推进一体化的公共性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政务综合、政企融合等综合性信息共享和服务的顶层体系架构。完善公共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着力构建数字基建运行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对数据泄露等潜在风险的感知敏锐度和应对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基建不能采用“政府包办”和“大水漫灌”的方式,应充分发挥市场在数字基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处理好数字基建与数字经济的关系,实现数字基础设施“建”“用”并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强化应用牵引,提升数字基建服务数字经济的能力。

  数字基建可以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而数字经济为数字基建创造了丰富的产业化应用场景,两者缺一不可。聚焦数字基建所需的高端芯片、关键器件、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信息技术、运营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创新,夯实数字经济的技术底座。数字基建对数字经济的价值体现不仅在“建”,关键在“用”。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14亿人口的市场,而且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以上,16亿移动电话用户,4.5亿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和8.5亿手机网民。超大市场规模、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基建的落地应用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场景。

  强化应用牵引,围绕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建”“用”互促的生态体系。大力推广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利用数字技术模块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支持工业企业构建数字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推动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柔性化生产。积极探索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技术融合和丰富应用,为各垂直行业和领域赋能赋智,促进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整合、运营管理、安全保障等服务支撑,加强工业设备的连接、管理以及数据采集、建模分析及开发应用,加快“哑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有效挖掘数据价值。积极搭建供应链、产业链、产融对接的数字化平台,帮助企业打通供应链、对接融资链,实现业务、人力及生产资源的精准配置、灵活调度。推进应用牵引,减少网络通信、IDC运维租金等数字基础设施使用成本,降低使用门槛,让更多市场主体分享数字经济“红利”。

  三是以“智慧城市”为抓手,持续推进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与数字化治理能力相结合,不断强化数字经济时代的治理能力。

  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适应数字经济、智能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搭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将数字基建与交通、教育、商务、医疗、金融、安防等城市智能场景相结合,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围绕优化城市资源统筹协同能力、提升城市应急响应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等,促进公共服务智慧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安全监管精准化。

  利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监测预警、应急管理和疾病预防的数字化平台,提高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发现、预警和响应处置能力。探索打造跨域联合共建共享的“医共体”等数字化医疗和健康服务平台,推广“5G+”远程会诊系统。搭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医疗机构和重大疫情救治体系间的数字化协同平台,强化信息共享、资源统筹调配和业务协同配合,打通全链条的防控救治环节。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强化数字经济时代的治理能力。建立更多有效的跨部门业务协同模型,促进数字政务系统从部门独立运作向部门间协同治理转变。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向基层社会治理单元深度延伸,强化“后台”的数据分析监测能力,弱化“前台”的人海战术,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

  四是注重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加快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惠性与可及性,培育全民信息化素质素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助力脱贫攻坚形成有力支撑。

  不同地区对信息和网络技术掌握水平、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存在差别,数字基建在区域分布上要注意点面结合、协调发展。城市群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将城市群、都市圈作为布局数字基建的重点。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加快构建城市群数字网络,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益,开拓区域融合发展新空间。推进城市群内、城市群间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连接紧密、智慧管理、便捷高效的“1小时都市圈”。数字基建的普惠性需进一步下沉,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推动中西部地区、落后地区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

  加大农村地区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加快解决“长尾”区间未能有效覆盖的短板,避免“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带来新的贫富分化加剧。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畅通以数据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在农村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培训、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和农业物联网平台、智慧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重点发力,切实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在完善乡村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数字技术使用的宣教普及,培育全民信息化素质素养。

  五是统筹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开源开放创新平台,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体系和数据治理机制。

  为适应数字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应以开放的姿态与国际社会接轨。拓展数字经济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携手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探索数字经济创新,完善数字经济对话协商机制。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的数据智能技术平台,促进全球数据资源的共用共享,为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智能物流、跨境智慧旅游等提供支撑服务。推进“一带一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跨境通信交流、导航定位以及大数据采集管理、交换共享与挖掘分析水平,改善区域通信状况和互联互通的层次。开源开放平台是数字经济技术开发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强化国际化的开源社区、开源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开放基础框架、基础服务、开发工具、基础算法组件等底层技术,吸引全球开发者团队、行业企业和优秀的开源项目入驻平台,促进技术的协作攻关与迭代升级。

  需要强调的是标准化是提升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支撑。应积极参与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及时总结推广“中国标准”,进一步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数据治理规则研究与治理政策储备,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完善数据跨境交易、流通与监管机制,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移动物联网迎来新“基”遇

日前,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发业界广泛关注。《通知》明确指出移动物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确定了2020年年底,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的目标。这一政策的发布,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整个产业实现新一轮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综合新闻 2020-05-13

毛伟明为国网“新基建”工作指明方向

最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新基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毛伟明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信息化及特高压工作,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扛起大担当、展现新作为,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言论观点 2020-05-13

中国电建:发挥产业链优势助力“新基建”

作为在电力工程、基础设施和水生态与环境领域具有完整产业链体系的中国电建,牢牢扛起央企责任,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资委的工作要求,发挥产业链优势,积极投身新基建领域,扎实推进特高压电网、轨道交通、5G建设、水生态与环境等领域的一系列项目建设,在国家“新基建”贡献“电建力量”。
国内新闻 2020-05-12

聚焦“新基建”下的充电桩产业

一头连接能源,一头连接交通,充电桩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充电桩产业无疑将迎来新一轮建设热潮,同时,也必将呈现出与此前不同的特点。本期开始,本刊推出“聚焦‘新基建’下的充电桩产业”系列报道,剖析充电桩产业发展瓶颈,探讨行业发展方向。
行业分析 2020-05-11

“新基建”五大关键领域见解及建议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行业分析 2020-05-09

响应“新基建” 国网、南网“新造桩运动”热力几何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范畴之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下称“南方电网”)迅速响应。
深度阅读 2020-05-09

邬贺铨:数字基础设施引领新基建

从2018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到疫情防控期间,这几次中央会议都提到要加强战略性网络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提出新基建要建设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专家观点 2020-05-09

为“新基建”落地贡献国网力量

最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新基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扛起大担当、展现新作为,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言论观点 2020-05-09

抢抓“新基建”机遇 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工作部署。3月底在浙江考察和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投资。
言论观点 2020-05-08

马化腾《人民日报》刊文:推动上“云”用“数” 建设产业互联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抗疫中,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在保障人们生活学习、支撑复工复产、提振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
专家观点 2020-05-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