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深度阅读

《学习时报》刊发翁杰明署名文章:强化创新引领 加快“三个转变” 更好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

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1-05-25 08:31:40

强化创新引领 加快“三个转变” 更好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

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翁杰明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强国建设。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铁装备视察时首次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专门出台质量品牌工作系列文件,强化考核引导激励,建立长效机制,搭建了“中国品牌论坛”、“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双创”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化平台,引导支持中央企业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有效推动中央企业激发创新潜力、增强发展动力,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重大成果,一大批“国之重器”横空出世。无论是代表国家实力的天宫探梦、嫦娥奔月、北斗导航,还是捍卫国家主权的航空母舰、东风导弹、歼20、运20,无论是享誉“一带一路”的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还是成为中国名片的高速铁路、华龙一号、5G通信网络,中央企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在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中发挥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

着力做强主业实业,筑牢“三个转变”产业根基

坚持突出主业、做强实业,将更多资源和更大精力投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坚决做实业报国的“耐心资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紧紧围绕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更加突出主业、实业和核心竞争力标准,推动各类要素向主业实业集中,着力打造一批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发展主导力的产业链“链长”企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团,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和系统稳定性。促进国民经济循环,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上发挥主导作用,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国内供给、需求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对外合作提升关键技术、优化全球布局、打造国际品牌,增强全球价值链掌控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加强国有资本运作和价值管理,促进国有资本在有序流动中提升价值、提高收益。坚持以出资人为主导,推动中央企业深化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确保中央企业真正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对实体经济能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名副其实的国家队。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激发“三个转变”强大动力

实现“三个转变”需要好的制度机制作保障,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朝着实现“三个转变”聚焦发力。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形成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新形势的现代治理模式,强化实现“三个转变”制度优势。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支持引导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在“三个转变”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深化实施“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让广大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工匠标兵在推进“三个转变”中大展身手、建功立业,成为实现“三个转变”最富创造力的主力军。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夯实“三个转变”战略支撑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优化研发支出结构,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打造科技攻关重地,积极与国家攻关计划对接,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新材料、大飞机、发动机等产业薄弱环节,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发挥创新联合体优势作用,进一步把最优秀的人才、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集中配置到攻关任务上来,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实现更多更大突破。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积极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创新体系,主动承担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大原创技术研发投入,在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方向,加快布局一批基础应用技术;在人工智能、空天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加快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在电力装备、通信设备、高铁、核电、新能源等领域,加快锻造一批长板技术,不断增强行业共性技术供给。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特区”,深入落实激励机制,坚持特殊人才特殊激励,对重点科研团队一律实行工资总额单列,对科技人才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政策,建设更多高水平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给予更大容错空间,在中央企业形成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探索“三个转变”重要途径

牢牢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和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发挥龙头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聚焦智慧能源、智能交通和智能建造等领域,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适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求,持续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军企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有效协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和产业引领功能,牵头组织产业联盟,加强与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协调合作,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促进深度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发展融合、利益共享的良好生态,形成产业链有序竞合新格局。

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做强“三个转变”引领力量

大企业在引领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夯实一流的管理基础,加快推进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对标世界一流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广泛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在战略管理、组织管理等重点领域全面发力。加强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快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绩效评价,不断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管理、技能人才队伍,特别是加快培养一批急需紧缺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打造一流的企业品牌,鼓励企业加强品牌战略研究和全面质量管理,将品牌意识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以质量创品牌,以服务优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是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共同使命和重大责任。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塑造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占朝】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